本文來源:騰訊科技
9月23日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逝世,享年84歲。香港中文大學發(fā)文敬悼:敬悼中大前校長及光纖之父高錕教授。
一、高錕生平
出生于上海書香門第
1933年11月4日,高錕出生在上海金山的書香門第,住在法租界,父親用一把寶劍的名字為其取名。
祖父高吹萬,乃清末民初著名愛國詩人。其父高君湘是律師,家境優(yōu)渥,但家教甚嚴。
高錕幼時便受到國學啟蒙。扎實的國學基礎,對其一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遠赴英國求學
15歲時,高錕舉家遷往香港。次年,高錕進入圣若瑟書院就讀,中學畢業(yè)后考入香港大學,后遠赴英國格林威治大學就讀。
1957年,高錕從伍爾維奇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專業(yè)畢業(yè)。
1965年,高錕在倫敦大學下屬的倫敦大學學院獲得電機工程博士學位。
工作期間提出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
1957年,高錕讀博士時進入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其英國子公司-標準電話與電纜有限公司(Standard Telephones and Cables Ltd.)任工程師。
1970年,高錕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籌辦電子學系,并擔任系主任;1987-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0年被《亞洲新聞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亞洲風云人物”。
但他未有放棄,繼續(xù)研究及改良技術,至1981年第一代光纖系統(tǒng)面世,他亦因此獲得“光纖之父”美譽。
在1987年,高錕回港出任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期間創(chuàng)立訊息工程學系,直至1996年退休。
2003年初,高錕被證實患上阿茲海默病,此后,為幫助阿茲海默癥患者,高錕與其夫人成立了高錕慈善基金。
2009年,在提出光纖通訊后四十多年,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8年9月23日,高錕病逝于香港,終年84歲。
二、高錕的主要貢獻
遲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在國際電話電報公司任職期間,即從事光導纖維在通訊領域運用的研究。
1964年,他提出在電話網絡中以光代替電流,以玻璃纖維代替導線。
1965年,在以無數實驗為基礎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以石英基玻璃纖維作長程信息傳遞,將帶來一場通訊業(yè)的革命,并提出當玻璃纖維損耗率下降到20分貝/公里時,光纖維通訊就會成功。
1966年,在標準電話實驗室與何克漢共同提出光纖可以用作通信媒介。
高錕在電磁波導、陶瓷科學(包括光纖制造)方面獲28項專利。由于他取得的成果,有超過10億公里的光纜以閃電般的速度通過寬帶互聯(lián)網,為全球各地的辦事處和家居提供數據。
基于研究利用玻璃纖維傳送訊號的知識,高錕于1966年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光頻率介質纖維表面波導》的論文,提出利用石英基玻璃纖維,可進行長距離及高訊息量的訊息傳送。
簡單地說,只要解決好玻璃純度和成分等問題,就能夠利用玻璃制作光學纖維,從而高效傳輸信息。
高錕的理論初時未獲認同,更有媒體嘲笑他“癡人說夢”。
但在爭論中,高錕的設想逐步變成現(xiàn)實: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全世界掀起了一場光纖通信的革命。
1971年,世界上第一條1公里長的光纖問世,第一個光纖通訊系統(tǒng)也在1981年啟用。高錕“光纖之父”美譽傳遍世界。
高錕還開發(fā)了實現(xiàn)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tǒng)。他在單模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纖維連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擴散均衡特性等多個領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號在無放大的條件下,以每秒億兆位元傳送至距離以萬米為單位的成功關鍵。
2009年,高錕首次提出光纖通訊后四十多年,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委員會贊揚他“在纖維中傳送光以達成光學通訊的開拓成就(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這是一份遲來的榮譽,高錕在科學上的貢獻已經遠遠超越了時代的局限,讓世界能夠更快進入到信息爆發(fā)的時代。而現(xiàn)在談起“光纖之父”的稱號,高錕博士也并不在意。
2010年,高錕先后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以及英女王壽辰“爵士勛銜”及香港“大紫荊勛章”。
三、高錕其人
高錕在香港中文大學任職期間,有時會受到同學們的惡作劇捉弄,這點從其學生梁文道的《我的老校長高錕》一文中,也可略知一二。
梁文道曾回憶稱他當年在念書的時候,學生們都認為高錕只是個糟老頭,并沒有多么厲害。梁文道的一個同學是那時學生報的編輯,趕在高錕退休之前,在報上發(fā)了一篇文章,總結他的政績,標題里有一句“八年校長一事無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
同學們對高錕做的惡作劇,高錕也只是笑笑,并不懲罰。
畢業(yè)之后,梁文道才從當年干過學生會和學生報的老同學那里得知,原來高錕每年都會親筆寫信給他們,感謝他們的工作。
而且每年都會自掏腰包,私下捐給這兩個組織各兩萬港幣的補助金,請他們自行分配給家境比較困難的同學。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曾評價其:你的研究完全改變了世界,促進了美國及世界經濟的發(fā)展,我本人為你而感到驕傲,世界欠你一個極大人情。
喧囂之中他是唯一的平靜
在獲諾獎之前,高錕陸續(xù)得到過15項國際大獎,其中包括瑞典愛立信國際獎以及日本諾貝爾獎。直到他的研究問世43年后,人們終于記起他的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到來時,他自己,卻記不得了。
通知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當天,他正從老人健康中心回到家,高錕順從地聽著太太黃美蕓的“指揮”,換鞋、喝牛奶、吃蛋糕、穿馬甲。他的眼睛總不愿意離開黃美蕓,他喜歡沖著她笑,她是他自傳中第一章“邂逅”的主人公,也是他眼下唯一叫得出名字的人。
“電視里在播諾貝爾獎,那是給你的。”在美國的家里,黃美蕓告訴高錕。
“給我的?哦……挺好的?!边@位華裔科學家面無表情地說。
事實上,76歲的高錕早在5年前就已患上了阿爾茨海默氏癥(老年癡呆)。這幾年,除了幾條簡短的消息偶爾透露一下他的病情外,這位被譽為“光纖之父”的老人幾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每天,他只是和妻子打網球,去健康中心和其他老人一起運動手腳。
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高錕的記憶力、表達能力逐漸下降,平時的言談舉止像小孩一樣。幫黃美蕓洗完菜后,他會扭頭向妻子邀功:“你看,我做好了。”而黃美蕓也笑著鼓勵他:“做得不錯”。
一片喧囂之中,只有高錕本人是平靜的。面對不同媒體的鏡頭,高錕總是穿著一件紅色的線衫,淺淺地微笑著?!拔覍嵲诓皇且粋€太有趣的人,沒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來都太過平穩(wěn)?!彼@樣總結自己。
-
光纖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943瀏覽量
7345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