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盡管在上市之初披著“工業互聯網獨角獸”的光環,工業富聯在登陸A股四個月后,還是顯示出了疲態。
10月8日,明星次新股工業富聯在上市四個月后首現破發。工業富聯在上市后第4個交易日股價達到最高點26.36元,隨后便開始了漫漫下跌之路,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下跌了0.36%,較最高點時跌幅達47.95%,幾近腰斬。
受公司股價下挫影響,工業富聯的市值也出現了大幅縮水。截至10月8日收盤,工業富聯總市值為2702億元。在今年6月13日,工業富聯總市值最高曾經達到了5193億元。因此,昨日工業富聯的總市值較最高時蒸發了2491億元,而與上市首日的3906億元市值相比,也縮水了36.2%。
今年6月8日,工業富聯在上交所正式敲鑼上市,上市當天,工業富聯開盤大漲44%,股價報19.83元,市值達3906億元。這也讓它們的市值超越了海康威視,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
隨后,連續兩個一字漲停后,工業富聯的市值在6月13日達到最高點,當天它們的股價最高為26.36元,市值一度達到了5193億元。但在那之后,工業富聯在市場上的走勢就一直向下,直到國慶假期后觸及上市以來的最低點。
目前來看,制約工業富聯繼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就在于依舊慘淡的利潤空間。公司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工業富聯營收為1589.99億元,凈利潤則只有54.44億元,凈利潤率為3.42%。較低的利潤率并未能體現工業富聯的想象空間,因此也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在前期的熱捧之后,投資人的態度開始轉為更加的謹慎。
從工業富聯細分業務來看,代工業務也遠不如工業互聯網的故事性感。2017年,工業富聯通信網絡設備,也即“代工業務”的毛利率為13.65%,遠低于精密工具和工業機器人49.23%的毛利率。
所以,對于工業富聯來說,如何撕掉“全球最大代工廠”的標簽,是扭轉資本市場對其印象的最大難題。
在今年5月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郭臺銘稱,平臺價值將是消費互聯網的100倍,并表示“BAT、谷歌等互聯網公司只要做到硬件,就會投降,它們做不了實體經濟,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將非常大,甚至是富可敵國。”
不過,夢想雖美好,現實卻很骨感。從過往業績來看,富士康工業機器人項目進展緩慢。在其2018年半年報中,僅披露了通訊網絡設備業務、云服務設備業務,對于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等業務業績情況并未披露。
看來,工業富聯能否撕掉全球最大代工廠的標簽,郭臺銘能否將工業互聯網的故事講好,還需要較長時間的檢驗。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73瀏覽量
92787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196
原文標題:郭臺銘工業互聯網夢已碎?工業富聯市值大幅縮水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