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結緣:我個人很喜歡研究馬云的研究,一是認為他把事情做到了不可思議的高度,二是他很愛對未來思考而且愿意把成果分享。能夠接觸他的思想,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我踏入數據行業也是基于一句話“比聰明你已經沒有機會了,比勤奮估計更沒機會,你只能比未來,我認為十年以后中國社會會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必須去做。”10年之后數據必將成為主要能源,誰能玩轉數據就有可能創造更多價值。
為什么要解讀馬云的演講:
尋找未來方向:我一直在思考未來之路要怎么走,從營銷轉行數據開始到現在從未停止。對未來的恐懼和缺少老師,曾經讓我一度找不到方向,而從馬云的歷次演講中來尋找靈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篩選方向,至少他在對未來判斷的這件事情上,犯錯的概率要比我低得多。于是我會按照演講內容重現推導過程,形成自己的理解,來指導日常工作。
學習思維方法:我一直相信”思維致勝“,如果你已經想明白事情,做成只是早晚的事情。馬云一直在思考未來,如果能學習他對問題的理解角度和思維方法,對自己現在的提升非常好。
為什么寫出我的理解過程:
我認為普通人與精英的看得見的差距越來越小,借由互聯網的分享意識和信息傳播速度,在信息層面越來越平等,而且這個時代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并不在于缺少資源、錢等硬件條件,而在于意識和你的思維方法。
想象一下在每次演講中下面就坐的高管和你同樣聽了馬云的演講,大家的理解是否是一樣?精英們聽完可能會花一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去消化理解,可能會形成一個思路、作出一個產業business;如果一般人想當然理解,僅停留在“恩,馬云講的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牛人講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這樣作為旁觀者去judge馬云講的好不好,那會跟坐精英的圈子始終處于兩條平行線。因為你社交圈子、獲取信息的速度都不占優勢,而理解力不跟上,那很難有突破的機會。
時代賦予機會相對平等獲取信息,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話和案例來把道理講清楚,指導自己的行為,那會浪費宇宙給你的機會。
我把過程寫出來不是要證明比誰強,而是展示這樣去理解馬云的演講,來訓練思考能力,來指導我的工作方向。若干年后,如果我的經歷能夠證明有效,可以到時翻開這些文章照做。但如果現在能看懂我在做的事情,同時你也一起做,恭喜你,你的人生已經開始改變。
「數據分析師將消失」具體指什么?
馬云在歷次演講中提到的“十年后沒有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都是機器在做;十年之后Times周刊上年度最佳CEO是一個機器人”,基于此,我在想“假如他說的是對的,那我要做哪些事情來避免成為一個注定被機器取代的角色?”“我做哪些事情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馬云有沒有可能在說謊?
他有沒有可能故意說違心的話?至少在2017年,據不完全統計,在包括0402深圳IT峰會、0422中國綠鄭州年會、0527貴州數博會等多次會議上均提出該結論。作為如此地位的人,多次公開演講連續故意說假話的概率比較低,反而是愿意分享思考成果一致性表達的幾率更高。我承認沒有馬云的格局和思考能力,那先相信他的判斷。(至少對未來的把握,犯錯的概率比我要低很多)。
他關于數據分析師的論斷,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他對于未來的整體分析的一部分。拿出最近一期在數博會上的演講來作說明。
/ 01 /
開篇:為什么貴州能在大數據領域超車?
馬云最有價值的是思考問題方法,他也會拋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開篇就很好地體現出來 。
”貴州與大數據“的問題提出體現馬云的兩個能力:
從不想當然:對一切事物好奇并探究原因?為什么最火的大數據會議出現在貴州?作為一個“先天不足”的省份,它是怎么通過把握未來而在4-5年異軍突起?(想象一下,如果是傳統后工業時代的玩法,50年內能超過北上廣估計都很難)這個經驗在公司和個人的發展身上有什么啟發?
演講水平:開場既表達了對主辦方的認可,同時也提出了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合情合理,非常自然,從演講的技巧來看,恰到好處。
貴州問題引發的思考:貴州以如此低的先天條件而完成跨越(茅臺酒是因為條件差而運不出糧食所以才釀酒以保存),肯定在對未來的趨勢判斷上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如果你希望超車,肯定不能按照現有的理解和游戲規則來玩。怎么看待未來就非常重要。觀點決定了做事的方法,所以觀點需要更新,未來才可能會有所不同,否則只能是重復過去,跟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那有哪些觀點需要重新定義?
/ 02/
怎么理解DT時代?
在多數人還不理解IT的時候,我們已經進入DT時代(data technology) 。”萬物互聯“,我們還不知道數據能帶來什么?但是我們知道現在的改變?手機裝載操作系統,通話功能只占20%,晚上醒來第一件事情不是摸老婆,而是摸手機。汽車如果加上數據,“代步”功能如果只有20%的話,那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子?燈泡、家用電器智能以后呢?(由此聯想孫正義斥資330億美金收購移動設備芯片市占率超過90%的 ARM,公司僅有2000人,平均每人值1650W美金,這是對未來的折現溢價)
我的理解:我們現在用數據做的事情包括報表支持運營、個性化推薦、圖像識別等等;在醫學領域分析X光片超過專業醫師的水準,在圍棋領域戰勝人類的第一名。憑我們現在的認識水平,可能無法想象未來“萬物互聯”后的數據可以發揮多大的作用,從《紅旗法案》看出人們當時對于汽車的認識,遠遠沒有看到未來會有時速300公里的跑車以及能上天的飛機。我們現在對于新技術的態度,應包容各種可能性,提醒自己“萬一未來實現了,我能做些什么來順應或者推動這個趨勢? “。
我的準備:如果“萬物互聯”出現的大量數據,會對社會造成什么影響?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影響。這個影響已經超過現在我能認知的范圍,需要借助大佬的前瞻性思考,來窺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么。
/ 03/
五個新行業重新被定義?
新零售,以前的零售是賣貨,未來的零售是做服務。未來零售計算要做的事情是,所有的物流、產品流、經營流、服務流必須合在一起。20世紀如果是工業制造的能力,21世紀是服務的能力。
新零售: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改變的是銷售的渠道,用淘寶天貓模式來替換線下的實體店、批發代理制度,直面消費者,是把線下搬到了線上,是一種銷售渠道的轉變。而現在提倡的服務,是物流、產品流、經營流、服務流通過計算來解決,服務很值得深思。會不會是代表我知道你想要什么,并能馬上送到你家?甚至在你自己想到之前我就懂你?其中涉及到服務流的用戶畫像和個性化推薦、產品流的自動識別篩選庫存管理以及物流的快速配送。
新制造,未來十年,制造業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沖擊。原來的所謂流水線、標準化、規模化、集裝箱、低成本將會徹底改變。智慧化、定制化將會越來越多,特別是IOT(Internet of things)。大數據對傳統制造業的沖擊將遠遠超過電子商務對零售行業的沖擊。以前2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20年我們會把機器變成人。機器會越來越聰明,機器會越來越自我學習,這對傳統制造業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新制造:精益生產設計的初衷就是柔性生產,定制化,減少浪費,縮短工期,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根據訂單定制產品。馬云所理解的新制造,C2MCustomer-to- Manufactory 從消費者下單、工廠再生產的方式,可能是精益生產的一種更極致的做法,因為以前是經銷商下單,雖說批量小,但是還是有最低訂貨要求;現在是直接響應消費者,數量更少,定制化要求更高。
”以前20年都是把人變成機器,未來20年是把機器變成人。“這句話充滿想象力。因為人相比機器,按照現在的理解,區別在于人會思考,而機器只是執行指令。如果未來20年,機器變成人,是不是可以暢想“我想要一包又好吃又好玩的餅干”,工廠可以根據我喜歡disney的數據給我做一個micky拼圖的餅干,而這一切都是機器的思考?!
新金融,所有的金融機構最擔心的是錢不能到需要的人手上。過去的是二八理論,只要服務20%大客戶就能獲得80%的利潤。未來是八二理論,未來必須去服務80%的小企業和個人,來獲得20%利潤。中國現在很多金融機構跟一兩百年前的當鋪是沒有差異的,未來新金融必須建立以數據為基礎的信用體系。
新金融:金融服務需要在80%的個體來爭奪20%的收益,而信用體系在200年內并沒有顯著變動,那數據在信用體系的突破,能夠讓80%人群的金融服務更加便捷,更加順暢。
新技術,我們昨天認為的強大技術,很有可能今天并不重要。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IT是什么,就進入了DT時代。原來在PC為主,今天是移動端為主。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開玩笑說晚上醒過來摸得不是老婆,摸得是手機。手機其實是AI最早的應用。裝上操作系統之后,通話功能從100%降為20%。設想如果汽車裝上操作系統加入了數據,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假如電燈、電冰箱、電視機都介入操作系統之后,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以前是插上電會聽你話,今后是通上數據。
新技術:技術隨著業務的發展而應用,沒有最牛的技術,只有與業務趨勢最適合的形態,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
新能源,第一次工業革命能源是煤,誕生的商業模式是工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能源是石油,誕生的企業行為是公司。這一次數據將成為主要能源,如果離開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是瞎話 。
新能源:數據將成為能源,任何組織的創新都離不開數據的支持,尤其是在未來“萬物互聯”的社會。如果數據作為能源,如果有一天會不會成為”煤老板“?
/ 04/
做事基于理想而不是爭口氣
對未來要有理想,堅持才有可能。而這份理想并不是為了爭口氣去超越別人,而是為社會創造獨特的價值 。
中國以前是有市場,沒有資金和技術,所以一直在模仿國外,填補空白(國外有的而國內沒有,叫做“空白”)。現在有市場、資金、技術的時候,應該思考的是超越未來,追趕未來。為別人,為世界,為未來創造獨特的價值。
從獲得“諾貝爾獎”的價值觀來看,你是想“為國爭光”,還是把它作為一種人類一種未來的責任的擔當?這是由很大區別。(同一件事情,你腦袋怎么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像貴州才有可能在四五年之內大數據領域異軍突起。
/ 05/
人類應該跟機器比什么?
機器讓人”善假于物也“:每次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進步,都彌補了人類原來的不足。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帶來的勞動生產率的提升(尤其是紡織)讓織布這件事情變得非常容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石油和電力,帶來的內燃機、飛機,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可以很近。如果你非要比較人和機器織布的質量和效率,人和飛機的速度和高度,那會很滑稽。而現在的人工智能,未來機器一定會做到人類未曾達到的境界,如在傳統計算、儲存、理性以及持久度上,都是他的天下。
人”智慧“長于機器:人類能夠競爭機器的地方在哪里?馬云提到是“智慧”的競爭,“體驗”的競爭。"智慧"不是知識,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莊子追尋的是智慧,放棄的是知識。智慧可以是無數知識總結而成的規則,這些規則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老子、莊子、孔子、王陽明、釋迦牟尼等的智慧)。在幾千年人類歷史中,知識技術在不斷進步,而智慧停留在在傳承,并沒有長足的進步。
未來人與機器智能之間,可能是智慧的競爭。機器可能很難理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TA可以會從無限的知識中尋找規律,但TA無法在實際運用中真正理解。而這也是人的一份生命功課。就像《與神對話》說“每個人都是神的一個個體,通過你們來經驗神的存在”。
智慧與體驗的關系:智慧是需要經過體驗得來,就像你可以說一本字典很有知識,但是不能說這本字典很有智慧;你可以說一個白手起家的老板很有智慧,但他不一定有知識。未來的機器人也是這樣,你可以說這個機器人很有知識,但是很難說TA很有智慧。因為智慧需要通過體驗來獲得,而不是死記硬背。你可能從小踢足球而磨練的團隊合作能力,在未來工作中就很會領導部門。這種經過體驗的智慧很難想象機器會獲得。
所以未來是體驗的時代,是服務的時代。誰能把體驗和服務做好,誰就能在DT時代不被機器人所代替。
后記
這篇文章是基于我現在的理解、人生經歷而形成,是根據我當下的思考水平而來。(一定不是最準確的解讀,其實我認為沒有最準確,只有最符合。)未來我可能發現有些解讀是滑稽的,這很正常,因為我自己也在不斷進步。我在一步一步積累對未來的認識,每次可能步子很小,但堅持一年兩年之后可能會有非常大的不同。
共勉。
-
數據分析
+關注
關注
2文章
1455瀏覽量
34090 -
馬云
+關注
關注
5文章
312瀏覽量
18391 -
機器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55瀏覽量
8616
原文標題:如何理解馬云演講「十年后沒有數據分析師的職業」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shequ,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愛好者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