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假圖片橫行的時代,很多人把“罪魁禍首”的矛頭指向了PS技術,然而AI的出現,完全取代顛覆了大眾認知,我們先看一張圖:
上圖是深蘭科學院高級研究員、教授、專家方林博士在2018全球機器學習大會上分享的一項成果,他的團隊用AI 畫的幾張人物頭像。
AI世界編輯部聯系到了深蘭研究院方博士團隊,希望他們可以給出一些技術分享。方博士告訴AI世界說,AI成功地用GAN生成式對抗網絡技術來抓取了人臉的特征,而每對圖片的左圖(例如馬云)是真實的人臉照片,右圖是用特征復現的人臉的效果。
他們告訴AI世界,團隊人員還訓練出的一個GAN系統,而這個系統還可以生成很多張根本不存在、但看起來十分真實的人臉照片,例如:
雖然時間不多,也無法提前決斷最后的效果,團隊讓 AI 根據現有照片創作原創作品,而任務目標是高層次抽象的——要展現 AI 中的一項重要概念,創作一幅能展示出這個概念的原創作品,并且它呈現出的視覺風格還與原來完全不同。
“AI藝術”這件事情對 AI 來說有點耐人尋味。
畢竟,AI 總是我們身邊的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信息處理工具,它能分析路況轉化成駕駛指令(自動駕駛汽車)、能把圖像信號變成位置和概率輸出(圖像識別)、能把數字化后的連續波形信號轉換成離散的文字符號(語音識別)。
但這些任務都不需要 AI 創造任何新的材料,它只是根據訓練過程學習到的數據模式分析輸入、產生輸出而已。即便我們如今在圖像和語義理解上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也仍然很難想象如何讓 AI 「思考自己看起來長什么樣」。
如今面對著這幅作品,在外行眼中有種老生常談的味道,因為看起來只不過像一個PS作品。
但看過創作流程介紹之后,內行就會會心一笑——這還真的是用深度學習時代的標準方法,把 AI 和人類的能力結合起來,讓 AI進行互相博弈,互相學習的結果。
對于具體如何操作,方博士解釋道,GAN主要包括了兩個部分生成器 generator 與判別器 discriminator。生成器主要用來學習真實圖像分布從而讓自身生成的圖像更加真實,以騙過判別器。判別器則需要對接收的圖片進行真假判別。
在整個過程中,生成器努力地讓生成的圖像更加真實,而判別器則努力地去識別出圖像的真假,這個過程相當于一個二人博弈。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成器和判別器在不斷地進行對抗,最終兩個網絡達到了一個動態均衡:生成器生成的圖像接近于真實圖像分布,而判別器識別不出真假圖像,對于給定圖像的預測為真的概率基本接近 0.5(相當于隨機猜測類別)。
而以上照片的生成過程,AI會訓練一個用于視覺識別的神經網絡,GAN的訓練步驟有三步:
1、用真實樣本訓練判別器,對于給定的真實圖片(real image),判別器要為其打上標簽 1;
2、用假樣本訓練判別器,對于給定的生成圖片(fake image),判別器要為其打上標簽 0;
3、用假樣本訓練生成器,對于生成器傳給判別器的生成圖片,生成器希望判別器打上標簽 1。
因此,對于 GAN 更加直觀的理解可以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造假幣的團伙相當于生成器,他們想通過偽造金錢來騙過銀行,使得假幣能夠正常交易,而銀行相當于判別器,需要判斷進來的錢是真錢還是假幣。因此假幣團伙的目的是要造出銀行識別不出的假幣而騙過銀行,銀行則是要想辦法準確地識別出假幣。
這也是一個典型的融合了 AI 的計算能力和人類的藝術創造、判斷能力的流程,方博士團隊還提到,AI還有其他更加高級、更加好玩的技術,可以用來生成其它領域的藝術作品,例如寫詩,時裝設計等。
∑編輯 | chuxin
作者 | 科技智庫
關注公眾號【AI世界】回復“資料”可獲取海量AI資料
1、AI權威報告116份 2、數據分析資料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