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火爆的AI,會不會像Android和iOS一樣,五年后歸于平淡?轉型AI真的有必要嗎?
AI就像一個點石成金的神器,所有的行業,任何的創業,抑或是職位背景,只要沾著這個詞,多少有點腳踩五彩祥云的優越感,話題來了,融資來了,故事來了,高薪來了,offer來了。
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往AI方向涌,哪怕現在做的工作跟AI完全不沾邊,也阻擋不了人們轉型的熱情。
可是,問題就在于,這條路就一定靠譜嗎?到底應該堅守當前的開發陣地,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呢?還是應該堅決一點,轉型AI呢?
關于這個話題
1.當下人工智能人才市場,哪一類候選人最受歡迎?
T:30歲以下,在某個細分領域有3至8年工作經驗,大中型公司的核心部門,工程師級別,畢業學校是不錯的一本,即使不是清北復交。
只要簡歷出現以下關鍵詞:機器學習,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算法,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并參與過項目實踐,被約面試的幾率極大。
2、跳槽后薪資會漲多少?
T:如符合上述條件,十個崗位搶一個優質候選人這種現象不足為奇。我們接觸過的候選人最高Offer年薪接近200萬,這是極端少數個例,是算法稀缺人才,絕大部分跳槽后薪資平均分布在30-80萬之間,談的好能力非常出眾的能過百萬。
3、AI薪資被大家熱議背后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T:行業的大熱是一切高薪的前提,而在行業風口上公司發展最大的籌碼無疑是人才,商業戰場對核心人才的搶奪異常兇猛,巨頭把薪資線拉高以增加獲勝籌碼這是其一。
融到錢的小公司為了發展業務或者為了下一輪融資順利,更是需要業務骨干支撐估值,人才的價格自然被炒作高到令人不解。
4、現在每個大一些的企業都在砸重金招聘機器學習工程師、研究員,美其名曰是為了業務擴展?
但實際來看,很多公司只是在做人才儲備,它們只是需要這么一個部門,而業務上是否需要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自然語言處理,還不是非常明朗。
而管理層往往也缺乏對于其真實能力的理解,只知道很重要,必須成立這么一個部門。換個角度來看,一個比較健康的狀況應該是企業有了業務需求,再去招聘相關人才,這樣的話員工有事做企業也獲利。然而現在不少的企業的是先去招聘人工智能相關人才,來了再看看能干點什么。
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難以獲利而AI人才覺得自己每天無事可做,而其他員工覺得AI組光拿錢不干事,從各種角度來看不是一件好事。
那么企業為什么要做這么出力不討好的事情呢?除了戰略性防御以外,這其實是賭。賭的是AI必然有用,賭的是現在買進來的AI人才未來可能需要5倍10倍的價格才能引進。
從個人角度來看,我們每個人也都在賭,賭要不要轉AI,要不要allin深度學習,要不要全職考研考博。這些賭的都是AI未來,但其實賭的是AI能不能從現階段的人才儲備轉為業務驅動。我們現在還沒到保護泡沫不破的階段,而還在努力吹泡泡的階段。
工業界未來需要什么樣的機器學習人才?老生常談,能將模型應用于專業領域的人,也就是跨領域讓機器學習落地的人。有人會問現在我們不就需要這樣的人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需要并將長期需要這樣的人才,現階段的機器學習落地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這樣的需求不會是曇花一現,這就跟web開發是一個道理,從火熱到降溫也經過了十年的周期。
一個領域的發展有特定的周期,機器學習的門檻比web開發高而且正屬于朝陽期,所以大家致力于成為“專精特定領域”的機器學習專家不會過時。
什么是特定領域的機器學習專家?指的是你有足夠的機器學習知識,并對特定領域有良好的理解,那么在職場供求中你肯定可以站在優勢的那一邊。
所以這是老生常談。對于個人來說,如果AI從業者有很好的技術能力和良好的領域結合能力,三年五年絕不是職業的瓶頸期,甚至十年都還太早。而對于企業而言,如何從“人才儲備”走向“業務驅動”才是重中之重。不然的話,人工智能其實根本就不算曾火過,我們本身都還在嬰兒期。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490瀏覽量
26990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65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38瀏覽量
132928
原文標題:30歲以下、8年工作經驗,足以讓AI攻城獅成為贏家?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