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廣州易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2018第八屆中國智能產業高峰論壇11 月17-18日在成都完美收官,在兩天的會議帶來了多場精彩報告。
此次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在全國高校人工智能學院院長/系主任論壇上來自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IEEE/IET/CAAI Fellow焦李成教授的主題為《人工智能國際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實踐》的精彩演講。
以下為焦李成教授11月28日做“人工智能國際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實踐報告”的實錄:
無論是前面的報告還是我之前的報告,顯示這一頁的目的是為了說下面的話,習主席是第一次在政治局主持會議中做這樣的批示,在中國的科技史上絕無僅有。這是我自己學習的一個體會,昨天在理事會上我也講了三點:第一,人工智能是國民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發展三個變革的基礎,是整個技術變革的基礎,它是智能革命的領頭羊。第二,它是買不了,學不了,搶不來的,我們的軍事技術,我們國家的國力要靠人工智能支撐。所以要像習主席說的勇闖科技無人區,打破國外的封鎖。第三,人工智能教育是所有核心的基礎,我們在走,所有國家都在走,而且走的步驟不比我們慢。
下面三張片子大家都看過,MIT、CMU和斯坦福,我想說MIT的改革,包括MIT整個教育觀點的改革和方式的改革,CMU設立人工智能專業的這種影響,斯坦福建立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這三件事情是三個大學做的,但是它的影響一定是世界的。剛才李院士講把人工智能變成一種更偉大的人性力量,變成一種正能量,變成我們國家引領發展的領頭羊和所有智能時代變革基礎的科學和技術的基礎,責無旁貸。
對我們國家來講,人工智能專業的發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人工智能+X”,到現在教育3.0對我們做一輩子教育的人來講意義完全不一樣,其實90%老師沒有認識到人工智能3.0會給我們帶來什么,這應該引起大家的警醒。人工智能的擔當不僅是對高等教育,它對中小學教育,對素質教育變革是本質性的,無論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教育平臺、教師隊伍發展都將受到人工智能的深遠影響,下面是我加的字“人工智能要做領頭羊勇闖無人區,服務于人民健康幸福生活,我們做教育的責任重大,責無旁貸,我們要重心起步,萬里長征邁出第一步。”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領域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起步很早,我們的智能化專業發展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年歷史,1991 年,西電成立智能信號處理與識別研究小組,同年成立國內第一個神經網絡研究中心,1993 年,承辦全國神經網絡大會,我們的博士、碩士教育起步于1998年,2003 年,成立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和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實驗室,2005 年,西電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獲批成立,我們招過的本科生超過2000人,研究生同樣超過2000人,去年我們成立了部屬高校首個人工智能學院,學院今年招收本科生249+58,58是學校前15%所有學院學生轉專業只給我們50個名額,我們還多要了8個,因為這部分報名的學生就有將近140個,研究生招收了240多個,競爭都非常激烈。
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我們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和教育目標,我們自己總結出來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西電特色加國際化這樣的理念也不是今天起步的,產學合作、產教融合、科教協同、本碩博連接與協同我們都做得已經比較成熟了,我們培養的是引領性的高層次人才,要會做、敢想、敢創新,本科教育是我們的基礎,本科教育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但是所有這些在當今的時代,本科的教育遠遠適應不了社會的需求,我們自己做了這么多年,國際化+西電特色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不僅是培養過程中學分拉通計算,不僅是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的三級學科和學分互認機制,我們的人工智能學院持續完善這一培養體系的同時,針對智能學科特點進行了課程設計,課程設置包括數學基礎、電子信息基礎、計算機基礎,智能、大數據專業方向課程以及競賽、實習創新創業課程,我們要全方位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將“創新”貫穿于學生的成長始終,他們才能適應未來的社會以及國家需求。
3.0帶來的挑戰,盡管我們沾沾自喜研究生做了20年還不錯,但是我想說遠遠不夠。3.0時代的教師、課程,要求課時數至少減少一半,課程的門數至少要增加2/3,哪一個學校能做得到?全英化的教育,雙語的教育怎么做?教材哪里來,教師那里來?學生如何跟得上?這些都是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我們還要持續發力、持續去做。
剛才李院士講了一句話,人工智能要變成通識教育的一部分,千萬不要同化上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還有馬列教育等,智能教育也要成為通識教育一部分,智能專業課占到培養方案2/3,我們這么多年來就是這么做的。本科生到研究生比賽、實訓、實習、科研、案例,這種模式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基礎。要讓他自己高興干到晚上3點多。
我們大概2/3的課程是通常計算機電子信息課程里所見不到,但是我們已經上了十幾年,二十幾年,自然計算也好,量子優化也好,類腦學習也好,還是人工免疫也好,智能機器人也好,包括前面非線性和壓縮感知基礎,我們一直給本科生、研究生上這樣的課程。博士生的課程,除了前面課程外,我們同樣開出類腦計算、高性能并行計算、大數據、可認知計算等,當然三把刀必須要有。上回我就講過,我們開的課程。本科生雙語全英課程占40%,研究生雙語全英課程占60%,博士生占到80%以上。我們20多年的時間,出了40多本專著和教材,彌補了我們不足。包括自然計算、免疫優化、協同、神經網絡等。這是去年出的量子計算、優化與學習等,今年完成8本教材的編寫,我爭取明年上半年8本教材出來,所以我們不“等、靠、要”,而且我們出了英語教材彌補不足。我們辦了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別全英專業,理念就是全英班,就是3.0教育,小班化、個性化、國際化、導師化,再加上圖靈化,做到更新教育三個理念,提高學生四個能力,在基礎上一定要形成智能教育的特色。
我們也做圖靈班,每年選拔30-50名拔尖碩博研究生培養,學校內不算什么,還要站在國際上比,站在徐家莊放眼全世界,不談你們是MIT水平還是哈佛水平,當然人家理念比我們高,但是我們要有這樣的志氣做這樣的事情。
我們有一些個人的體會,兩個面向:面向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高水平科學研究轉化成高水平教學,轉化成創新實踐協同育人的力量,這樣意義上來講才能培養高水平的人才。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2008年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我們也拿到教育部第一個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包括科技部的。我們有三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我們有三個國家級平臺,有國家信息感知技術2011協同創新中心,也為我們后面奠定良好的基礎,智能信息處理111計劃創新引智基地2006年獲批,現在已經進入第二輪滾動支持,我們57位中名列第一。2008年歐盟計劃我們在做,我們通過“游擊戰”找到了一個根據地,找到一個隊伍,但這個隊伍不再是七八條槍,是七十、八十條槍,我們有智能科學與技術的本科專業,我們在李波院長號召下申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我們希望這支隊伍未來能夠更加體系化的做人工智能教育。
我們貫徹國際化的理念,出訪國外的教師占到90%以上,現在學校經費支持,學生也要走出國門,今年假期我們學院有許多學生到MIT、哈佛、國立、劍橋等大學進行最長一個月、最短一個星期的海外訪學,他們長了見識。同時每年大概有50多個碩士、博士國外留學生進入我們學院。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圍繞圖像、視頻一直在做事情,隊伍也就形成了,近五年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在人工智能領域 3 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成功研制我國首套類腦 SAR 系統、基于面陣 CCD 的光譜視頻成像系統、我國首個人臉畫像識別系統、首個 FPGA 深度學習系統等重大平臺和系統。我們有一批從國外回來的老師也做了很好的工作。
西電原來在電科拿到全國第一,現在ESI計算機10月份出來,我們現在是全國第六。西電進入全球千分之一有兩個: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全國進入百分之一只有102個,陜西6個,計算機科學也進了雙一流學科。我們一直在兩個面向做事情: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企業聯合,我們實實在在的建了聯合實驗室,五年投資1500萬每年300萬,異地研究院3000萬起投錢建,我們依托這些高水平的國際合作和科研平臺來進行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培養創新性人才,學生可以參與到有實際應用意義的項目開發中去,可以通過學術競賽快速的提升科研能力、加強學術交流,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創新能力,實踐自己提出的學術性研究或者應用性研究。論文就不說了,現在學生只能發國外論文,國內也不發,我們在人工智能領域拿到發明專利一千多項,在申請也有一千多項。我們智能專業有“四君子”,他們比我榮幸,進過大會堂,見過主席,上過中央電視臺,創新創業做的很好。
國內的獎,冠軍我們都挨個拿過,今年學生拿了兩個世界冠軍,一個是IGRSS國際遙感數據融合大賽高光譜賽道的冠軍,三個賽道前30名我們有8個隊,另外ECCV在德國我們拿了一個冠軍、一個亞軍、一個季軍。我們的學生里,百優和百優提名、陜西省優秀博士拿到20-30個,也成長了一批隊伍,包括商湯的CTO,包括阿里戰略專家,包括京東金融AI實驗室的首席,都是我的學生,現在他們是產業界的領軍人物。
今年ECCV無人機競賽我們拿到冠軍的作品,所有的測試數據都是主辦方給的,各種復雜情況為難選手,跟蹤一群羊中的一只羊,95%算法都會丟,我們什么時候都不會丟。這個車到哪兒遮擋同樣抓出來。這是多目標,大操場有多少人都能看到,包括你的速度,所有的車輛能夠同時檢測,同時跟蹤,同時分類,這是無人機飛的數據。這也是有各種行人同時跟蹤,這是當時大四,現在研一學生做的。
我們希望能夠把專業辦好,把圖靈班辦好,全英班辦好,我們順著自己的路走了一段,現在浪潮來了,我們將把隊伍再完善,教材再完善,培養體系再完善,我們會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為智能專業的建設,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做出我們的貢獻。
謝謝大家!
焦李成教授簡介:
焦李成,男,1959 年 10 月出生于陜西白水。分別于 1982 年、1984 年和 1990 年在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0 年 5 月至 1992 年 5 月,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任講師、副教授。1992 年 6 月至 2003 年 3 月,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雷達信號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主任、智能感知與計算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主任、“智能信息處理科學與技術”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 計劃)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學部委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IET 西安分會主席、IEEE 西安分會獎勵委員會主席、IEEE 計算智能協會西安分會主席、IEEE GRSS 西安分會主席,IEEE TGRS 副主編、教育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IEEE Fellow、IET Fellow,首批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士、CCF 杰出會員。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40瀏覽量
5562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14
原文標題:CIIS2018 院長論壇 演講實錄丨焦李成:人工智能國際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實踐
文章出處:【微信號:CAAI-1981,微信公眾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