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訊(常皓靖)12月15日消息,由創業黑馬&黑馬學院主辦的 2018黑馬社群大會舉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劉松出席活動并發表主題演講。
劉松認為,過去10年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互聯網連接的是人和商品。再往下10年,互聯網會與物理世界進一步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的技術會滲透到產業升級的進程中去,帶來比消費互聯網要大100倍的機會。
迅速變化的時代,意味著創業者們會擁有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劉松認為,硬科技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原來創業不一定要是技術專家,但是今天,所有的創業者需要開始接觸云、大數據、人工智能了。
選擇行業投入前,最好先站在互聯網數字空間、數據智能深度、網絡效應等方 面來理解時代環境的根本性變化。如果這個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數據、平臺、網絡效應這些杠桿都用不到,即使這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傳統行業,也建議不要著急進入, 順勢而為和生態鏈接是創業者這個變革時代非常重要的思考方式。
以下為經 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精選:
尊敬的黑馬企業家、創業者們,大家好!我的題目是《新技術環境與數字化領導力》。
2018 大變化和新環境
今年是新趨勢隱現的一年。今年開始進入到產業升級的下半場,這背后有幾個大的方向。以最近兩年的暢銷書為例來講: 第一本書,《第七感》。這本書里明確概括了我們對網絡空間是如何感知的,以及網絡空間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風險。
第二本書,《規模》。在這本書中,我們看到城市和大規模的網絡空間之間的結合,形成了復 雜的規模體系。第三本書,《超級版圖》。從這本書里我們能夠理解貿易摩擦本質上是在形成新的貿易秩序,它與現有的全球供應鏈之間如何關聯。
第四本書,《今日簡史》。在AI時代,我們應該如何自我迭代? 第五本書,《永不放棄》。這本書主要是讓我們思考特朗普代表的一種潮流。過去,我們僅通過App去消除不對稱,連接消費者和服務。但人工智能結合物聯網,將對物理世界產生巨大的塑造作用。
2018年年底,無論大家多么忙碌,都要用更多的時間要思考一下“時代”這兩個字。全球秩序,商業規則,互聯網本身都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巨變。10年以后,90%以上的創業公司的形態都會發生根本性變化,我們需要擁有新的時代觀和數字時空觀。
中國的三個重大機遇
說完挑戰,我談下中國三個比較重要的機遇:
機遇一:中國的深度市場化,面向全球市場的持續變革。
機遇二:中國的消費升級與消費分層。未來5年,潛在的5億中產階級帶來的消費能力,會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另外,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也會帶來巨大的創業機會。
機遇三: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過去10年,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作為基礎設施,把人和商品連接了起來,帶來了以 App代表的數字經濟時代。再往下10年,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會共同構成了新的技術環境,數字技術和物理世界會進一步融合,推動實體經濟的產業變革,硬科技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者們還不一定需要是技術專家,但今天,你需要開始接觸云、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了。因為消費互聯網時代本質上消除的是信息不對稱,解決的是產品與服務與消費者連接的問題,并沒有生成新的專業知識。
但今天的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要遠比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更強,除了用于消費和生活,它還會滲透到各個領域,甚至開始應用于科學研究,比如蛋白質折疊、藥物的合成、以及材料科學里新材料的定義等。
在新技術與科學領域的結合上,也會有重大的創業機遇。這些就使得產業升級有了兩個可能:一是通過新模式消除信息不對稱進行的產業升級,更多地是改善生產關系;二是新技術對生產力本身產生根本性提升。
移動互聯網時代,還留下了一個創新的遺產——平臺。根據2018年8月“互聯網女皇”(編者注:凱鵬華盈風投合伙人MaryMeeker)的分析報告,全世界市值排名前10名的公司有7家都是互聯網平臺公司。
這些平臺公司為創業者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創業者所用到的技術服務的總成本,約為10年以前的1/10。這使得有更多的物種可以以更快速度的產生。
以阿里為例,我們形成了“小前端、大平臺、富生態”的產業體系,既能夠不斷孵化出新物種,還能用生態溢出效應服務外面的創業者。對于創業者來說,你與平臺生態連接的能力,就是你最重要的能力。
總結下,數字經濟時代有五個關鍵詞,分別是:平臺、數據、智能、融合、普惠。創業時,不一定要追求面面俱到,但思考這幾個關鍵詞的運用,可以對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帶來幫助。
未來產業升級的機遇
我認為,未來產業升級的機遇在于,將中國一二線城市形成的主流數字經濟商業生態,下沉到四五線城市中去,以及復制到“一帶一路”國家。在未來,移動互聯、平臺、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重塑的物理世界,會帶來比消費互聯網要大100倍的機會。
這里面沒有機會瓶頸,而是有能力和模式的瓶頸。我們在塑造未來的任何一個產業時,有兩個最重要的雙螺旋能力: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前者用來擴大半徑,后者用來加深深度。未來的企業創新,很可能要在營業執照之外來做創新,產業互聯網呼喚跨界重混的新模式。
過去兩三年,阿里做的探索之一就是AI產業化,包括城市、工業、農業、醫療、環境、航空等領域。我們剛走了一小步,已經意識到空間無比巨大。
但是,這反過來帶來一個巨大的難題:你如何擁有把握技術、掌握技術創造的能力?即使對于像阿里這樣在上一個時代用大數據服務了數億消費者的公司,當進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也不得不需要更深層次地理解產業里最基本的問題。
未來的大變革里,最大的難題是行業知識門檻與數字化技術的結合模式。技術之外,更需要新一代的數字化領導力、跨界思維方式去破解這些問題。每一個問題的破解都意味著你的公司會有十倍,甚至百倍的增長空間。
用一個詞總結未來的技術新常態,就是 AIoT as a Service。借助數據這種介質,AIoT作為一種基礎性的服務,可以服務各行各業;未來的創新主體,要么構建這種服務,要么運用這種服務垂直行業。這是把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的連接變成一種基礎SaaS,變成一個橫向的平臺,再運用于每一個垂直行業。在這個方面建立的門檻將是世界級的,并且能夠讓你的公司有持續增長。
數字外場和數字化領導力
所有數字化的公司,在超過以前的非數字化同類的時候,都只用了前者1/4的時間,例如淘寶超越沃爾瑪等。數字化就意味著4倍的速度和1/4的成本。所以,當你在一個行業里創業,要設計好一種模式,在1/4的時間內能夠達到或者趕超傳統的同類。
之所以會有這些變化,一方面得益于一個巨大的數字外場的建立。到2018年,全世界有30億人連接到智能手機上,2020年以前,有100億以上的設備都會連接到互聯網里面。
今天幾大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夠獲取高估值,就是因為它們已經很大程度上觸達了30億人、100億物聯網設備的“數字外場”。這反過來要求企業內部也要形成一個小閉環,要在人的互動方面產生一個全新的范式—“數字內場“。
比如,釘釘做的事情就是面向幾億人的連接建立一個數字的內場,讓人與人之間在組織內高速協同,對外界有更快的整體反應速度。未來,在座各位創業者要考慮的是,組織內部的主要管理者能不能不斷適應外場的變化,這是一個組織能力的問題。
再來聊聊“數字孿生”。我們今天看到的線下世界都開始有數據標簽,比如,居然之家的線下門店之所以在雙11時需要排隊,就是因為做了更多精準觸達和刺激,讓那些想裝修房子、買沙發、家居用品的人,即使只是98折的誘惑,也愿意到線下排隊。這是數據和智能所帶來的對消費者整體認知的力量。借助網絡協同,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更大的、熟悉用戶的生態。
再比如,Netflix只用十幾年時間,就從一個傳統的錄像帶租售公司,變成了完全數字化的從事內容運營及生產的公司。最后,我再談下“數字化領導力”。產業升級、新技術變革,以及全球貿易秩序帶來的機遇,都促使我們重新思考,過去所有的慣性都有可能不存在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情況不是機會不夠多,而是沒有足夠有創新和技術實力的團隊去擁抱它。
以阿里為例,我們內部總是說“亂七八糟的生機勃勃”。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時代,需要一直保持快速迭代思維的習慣。這些年我們沉淀了幾樣東西:一是以數據為中心的運營,二是平臺模式,三是獨特的組織能力。創新是組織能力的溢出。
創業者們在選擇一個行業投入前,最好先站在大的產業環境里面去選擇,要先了解產業背后的生態。要同時考慮互聯網數字空間、數據智能深度、網絡效應等方面。不同的行業運用數據和網絡的密度不一樣。右上角的行業,相對來說在短期內更容易成功。而左下角的行業,則需要花更多時間。
舉例來講,如果你要投入的行業在今天的技術時代剛好是高頻、有巨大的用戶數、消費導向,同時能夠運用到非常高的數據密度的,那恭喜你。如果這個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這幾個杠桿你都用不到,即使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傳統行業,也不是現在要去進入的,否則會事倍功半。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77瀏覽量
103559
原文標題:阿里巴巴劉松:產業互聯網時代,創業者的機遇在哪?
文章出處:【微信號:CEOMakers,微信公眾號:CEO創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