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與機器人客服“對話”到“刷臉”領取養老金,從智能保險顧問量身定制“家庭理想保險建議”,到僅需手機上傳資料就可完成“智能賠付”。近年來保險行業新鮮事層出不窮,人工智能成為其中的“高頻詞”。
這無疑是一個信號:生物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等尖端技術的加盟,正讓傳統保險行業直面“人工智能時代”。
近日在上海舉行的“2018保險智能運用與發展高峰論壇”上,復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許閑表示,自2006年開始,中國保險業相繼經歷了電子化、自動化時代。進入2018年后,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與人工智能在保險業的發展產生協同作用,滿足行業各環節的相關需求,令保險業迎來“智能化時代”。
“保險業正在經歷一場‘工業革命’,在這個演進過程中,價值鏈的各個方面都將在保險科技的影響下發生主動進化,保險科技也積極地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來服務于生態系統。”許閑說。
許閑的觀點,不難從今年以來保險行業頗受關注的新聞事件中獲得印證。
今年7月,來自廣州的張女士通過拍照上傳資料的方式,在支付寶中報銷了治療感冒的門診費用和藥費,成為“全流程AI快賠”的首位體驗者。在這一過程中,識別、審核、賠付全部由人工智能自動處理,實現了全程無人工干預。
11月末,互聯網保險定制平臺“悟空保”發布“百萬重疾醫療險”。借助用戶大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技術,這一產品可針對不同用戶實現個性化定價,令“健康消費行為人群享受更低費率”成為可能。
作為中國太保壽險推出的六大智能項目之一,“核動力”人工智能核保項目近期正式上線,實現全天候、高精度AI核保作業支持。根據生產運行驗證,AI核保模型判斷與資深核保人員操作比對一致率達95%,AI核保人工作業替代率達15%。
復旦大學保險科技實驗室聯合中國保險學會共同發布的《人工智能保險行業運用路線圖(2018)》認為,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運用已進入“加速”階段,其典型應用包括保險個性化、智能保顧、智能承保、索賠管理與反欺詐、保險資金運用等等。
報告認為,目前中國保險業尚處于“弱智能時代”,人工智能在保險行業的運用場景局限于機器人針對簡單投保、承保等問題進行回復,以及對投保流程的優化等等。
未來,隨著智能化運用不斷深化,中國保險業將進入“中智能時代”,即除附帶感情色彩的溝通之外,人工智能可完成投保過程大部分溝通問答,并針對大數據分析實現差異化定價、精準推銷等。而伴隨機器學習功能的不斷深化,人工智能有望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保險產品定制,從而引領保險行業進入“強智能時代”。
業界專家坦言,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為保險行業帶來了正面效應,但政策監管、數據、市場、研發技術和信息安全層面也存在一定障礙,在資本、數據、道德倫理、人才等因素方面則機遇與挑戰并存。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近日舉行的一個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并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自主操控等新特征,給保險業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如何適應新技術革命的變化,需要整個行業加以重視和思考。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2文章
47399瀏覽量
238902
原文標題:保險業直面“人工智能時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worldofai,微信公眾號:worldofai】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