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至今已有15年的Tesla,從早期僅少量生產高檔電動車Model S及X起家,Tesla執行長Elon Musk對于讓電動車全球普及有很高的夢想,在Musk夢想驅使下,正一步步建立自有電動車普及生態體系,堅持自有電動車必須完全自造。
這讓Tesla及Musk在2018年吃足苦頭,甚至一度瀕臨破產邊緣,但也因Model 3及時達到量產目標及逐步克服交貨難題,終于帶動Tesla在2018年第3季首度創造獲利,這對Tesla是一個營運里程碑,對全球電動車產業來說同樣如此。
在全球汽車產業中,Tesla正在扮演的角色,就好比2007年時蘋果(Apple)之于全球手機產業的角色,正在用嶄新變革的思維和技術,引領整個產業巨輪朝更前瞻技術的產品目標邁進,并引領既有產業各個傳統投入業者加入競局。
雖然這對Tesla來說勢必形成更龐大的競爭壓力,但至少Musk帶領的Tesla在歷經2018年風風雨雨下,算是初步做到了引領汽車產業變革的程度。展望2019年,Tesla還有多愿景等著實現,能否在2019年維持逐季創造獲利也值得觀察。
以福特River Rouge生產線為榜樣
與許多造車新創企業不同的是,Musk認為Tesla若要具備長期競爭優勢,本身就必須擁有強大的造車產能,因此以福特汽車(Ford)River Rouge生產線為榜樣,認為這才是創造Tesla長期競爭力的基礎。
可以看到Tesla除了完全自建Fremont電動車生產線,也設有電動車關鍵鋰電池生產廠房Gigafactory 1,所有電動車均自產自銷不假他人之手,垂直整合策略落實得徹底,借此讓Musk能夠完全掌握從研發設計到落實制造生產的各環節,并因應需求調配生產線。
但Musk仍缺乏大量生產線的經驗,所以2018年上半要快速拉升Model 3產能期間,Tesla可說在自動化生產線上吃足苦頭,過程中不僅Fremont原先預計的生產線計劃完全變調,部分關鍵零組件甚至是靠人工搬運。即使如此,Musk在「極致化」的壓力之下似乎找到了方法,讓一輛Model 3只需約40個流程、90分鐘時間就可完成生產,這比傳統汽車制造商的流程快上許多。
從加州Fremont生產線的經驗中Tesla似乎學到了教訓,新設立的第3條Model 3帳篷生產線就在吸取這些經驗下有所精進,廠房環境也更為整潔,這甚至讓Musk認為,足以作為后續擴大其他電動車生產線的模板。
如Tesla內部計劃新一代Model Y SUV電動車生產線,可能就要以Model 3產線為基礎進行微調設計,Tesla計劃Gigafactory 1至2020年底每周Model Y要達7,000輛產量;中國Gigafactory 3的Model Y每周產量,預計到了2021年2月也要達到5,000輛。
Musk也表示,Tesla最快2019年要將Model 3一部分生產流程,遷移至Gigafactory 3進行。預料快速完成建廠不是問題,后續將取決Tesla對Gigafactory 3的零組件配送能力,以及能否及時完成Gigafactory 3生產線設立的問題。
所以在Tesla終于克服「生產地獄」、并有余裕要在海外設廠下,2018年下半起Model 3每周產量便達5,000輛以上,至11月底已達每日1,000輛產量水平,2018年第4季整體電動車生產量達86,555輛。
這終于緩解Tesla龐大交車訂單壓力,2018年第4季交貨量也達90,700輛,比第3季再成長8%;2018全年交貨量超過24.5萬輛。
后續Tesla還將持續降低Model 3成本,以及維持當前生產率及生產質量,Musk也認為車體生產為當前主要瓶頸,希望員工注重簡化流程、縮短周期時間及工作時間,以讓Tesla到了2019年能夠開始量產3.5萬美元標準型Model 3。
Tesla在2018年第3季首度出現公開上市8年來的獲利,該季凈利達3.12億美元,并預期如此的正向獲利與現今流表現可持續下去。不過Tesla若要在2019年持續擴大Model 3產能,Gigafactory 1的電池組產能是否能持續擴充以提供足夠關鍵零組件,也是一大關鍵。
因此,即使Musk領導風格及作風遭部分外界詬病,Musk雖然具群眾魅力及推銷能力,但凡事親力親為、內部員工稱為「Elon Way」的管理風格,卻也遭受非議。
另外,2018年以來也傳出如在北歐挪威的售后服務出現很大問題,如零組件短缺、補貨時間太長等,導致讓車主要更換某些零件必須等上一段很長時間,情況嚴重到可能影響行車安全。如果Tesla未能在被譽為全球電動車導入樣板市場的挪威解決這些問題,也可能成為未來大量電動車導入全球市場后,可能面臨的挑戰。
自駕硬件技術后勢可期
Tesla電動車一向被認為技術領先各家傳統汽車制造商。如瑞銀(UBS)分析指出, Model 3動力傳動系統(Power Train)為領先同級競爭車款好幾年的下世代軍用級技術,且Model 3電池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制造成本更低,即使電池組大小相似,仍可提供更長距離行駛里程。整體肯定Tesla動力傳動系統垂直整合能力。
Tesla在自有自駕技術發展上也不遺余力,如持續優化自有Autopilot輔助駕駛系統,以及開發自有人工智能(AI)自駕芯片。如挖角超微(AMD)芯片架構大將Jim Keller及多名高層,2018年上半內部研發團隊已生產出AI芯片,并實際投入道路測試,將搭載于新一代「hardware 3」Autopilot套件中,未來也將取代既有的hardware 2.0及2.5。
Musk日前也透露,Tesla為Autopilot開發的全新神經網絡計算機,目標在2019年上半會投入生產,并將導入所有Tesla新車,宣稱這款新計算機可提升Autopilot每秒運算效能達5~20倍。外界分析,Tesla這款搭載自制AI芯片計算機的發展,可視為近3年Tesla要讓自有電動車更具強大運算能力下,投入資源長期發展后的集大成。
在當前全球自駕車和自駕技術開發浪潮下,光達(LiDAR)被視為是補充自駕車所采感測技術所需冗余設計和重疊能力的一大關鍵感測技術。但一直以來Musk卻都公開否定光達技術,至今Autopilot系統也仍是采用光學辨識技術的攝影機作為感測技術,但單靠攝影機是否完全足夠,從Autopilot仍存在判別盲點似乎可驗證結果。
日前***地區就有Tesla車主太過相信Autopilot自駕輔助系統,完全交由Autopilot駕駛,在夜間行駛時因誤判前方物體,導致未減速撞上警方巡邏車;2018年初更曾因Autopilot誤判美國加州高速公路上標志,導致Tesla Model X撞上護欄,出現致命交通事故。因此,2019年Tesla在自有Autopilot自駕硬件及系統開發上會有如何的進展,仍得持續觀察。
貿易戰攸關中美電動車龍頭競奪
對于亟欲拓展中國這個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Tesla來說,仍持續進行且沖突更甚的中美貿易戰,反而成為Tesla擴大進軍中國市場一大變量,而身處貿易戰下美國電動車產業的代表性企業,Tesla的技術、產能及續航力也隱然成為2019年中美科技產業或電動車產業競奪領先地位的一個關鍵要角。
Tesla若要避免關稅調升導致其電動車進口中國面臨更高成本的風險,上海Gigafactory 3盡速建成投入生產便成為一大減低這項風險的關鍵因素。而2018年12月初上海市政府宣布Gigafactory 3已完成土地平整項目,預計2019年下半可部分投入生產,被視為Gigafactory 3在2019年內就可望完工、并投入生產的一大保證。
若Gigafactory 3真能在2019年下半就投入量產行列,一方面有助Tesla更快速布局國內市場,也可減少受中美貿易戰關稅調升波及風險,并可緩解Tesla美國產線產能壓力,對Tesla后續擴大營運規模自有很大助益。
而在國內積極推廣電動車這類潔凈能源交通工具,加上國內經濟迅速成長、擁有龐大消費市場下,如果沒有Tesla,美國與中國的電動車銷量差距只會愈來愈大,且Tesla也是全美唯一在比亞迪(BYD)之外,對電動車發展做出大量且明確承諾的公司。
競爭挑戰加劇大眾市場決定命運
在眾多傳統汽車制造商眼見Tesla開創的電動車銷售盈利模式可行下,均程度不一在開展自有電動車技術與事業,包括通用汽車(GM)、福特(Ford)、福斯汽車(Volkswagen)、奧迪(Audi)、戴姆勒(Daimler)、BMW、保時捷(Porsche)、Jaguar、雷諾(Renault)、寶獅雪鐵龍集團(PSA Group)、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以及起亞汽車(KIA)等。
如戴姆勒旗下奔馳(Mercedes-Benz)于9月初發表全新電動車款EQC電動SUV,計劃2019年開始生產;BMW也計劃2020年推出自有電動車X3 SUV;保時捷已發表自有純電動跑車Taycan,預計2019年開始量產。
雖然這些傳統車廠電動車在性能表現上,可能仍未達Tesla電動車水平,但這些傳統車廠進軍這塊市場似乎不是玩玩而已。即使現階段全球電動車市場仍未打開,傳統車廠在電動車所需基礎設施布建進度上也明顯落后Tesla,如充電站設置數量等。
但由于歐盟(EU)及美國加州都祭出汽車廢氣排放相關法規,加上傳統燃油汽車面臨國內車廠的威脅,預期傳統車廠仍會持續投入自有電動車業務發展,即使很可能持續虧損也應不會輕言退出,一但市場打開,電動車戰國時代就可望到來。
綜觀2019年Tesla前景,是在量產能力逐步打穩基礎上持續發展,并有望見到海外生產線投產,自有先進汽車及電動車技術也可望進一步成熟,并可能看見更多新車型推出,如Model Y、Tesla Semi,或是可能推出電動皮卡車等。
但全球電動車早期市場的規模畢竟有限,一旦這塊小眾市場無法持續擴充,加上愈來愈多后進者跟上競爭腳步,Tesla后續即使產能打開,是否能連結上一般大眾消費性市場愿意選擇電動車的更龐大市場,將決定Tesla未來命運。(2019年產業展望系列)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22瀏覽量
114385 -
Tesl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0瀏覽量
15696 -
Model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0瀏覽量
25094
原文標題:【展望專題】Tesla克服“生產地獄” 速建上海Gigafactory 3擴大中國布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DIGITIMES,微信公眾號:DIGITIME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