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高精尖創新中心、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機器人大講堂(立德共創服務平臺)、中關村融智特種機器人產業聯盟和中關村信息谷等單位共同舉辦的2019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年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教授做了《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主旨報告,丁漢講到智能制造三個主要抓手是數字化制造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三駕馬車”中各項關鍵技術持續突破將促進整個智能制造走向智能化。
丁漢:我最近幾年主要關注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結合。機器人誕生到現在,目前獲得最大成功的還是在汽車行業,也就是工業機器人。汽車工業里最主要的典型應用是噴漆、焊接、碼垛,未來怎么在機器人行業中找到痛點。昨天大家在一起開了閉門會議,得出協作機器人應該是一個方向,但是未來哪個產品能夠用到協作機器人可以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幫助企業省錢,我覺得這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
我們國家制造業由小變大,后面一段時間是由大變強。核心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制造業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我們國家有制造強國戰略的調整。特點是變化非常快,以前是大批量的生產,現在是個性化的生產。以前是比較慢的變化,現在是快速的變化。以前的數據量比較小,現在的數據量比較大。以前對環境的要求沒有現在這么苛刻,現在對環境的要求也非常苛刻。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機器人應該具有重要的地位,當然機器人的應用范圍更加寬廣,既包括工業機器人制造轉型升級,還包括服務機器人對人的生命健康提升的促進。不管怎么講,機器人現在占有的市場份額還是比較曉得,在整個國民經濟、在整個GDP中的份額還在不斷提升,但是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很難的。不能說今天講了機器人,明天就能提升。
智能制造三架馬車
制造走向智能化無非非議,但是如何走向智能化以及智能化的過程,我個人認為是漸進的。智能制造有三個最主要的抓手,一是數字化制造技術,也就是數控機床機器人技術。二是機器人技術,三是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制造和機器人、人工智能這三架馬車都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智能技術有三個要素,一是傳感器技術,二是集成電路,還有大數據技術,未來需要很多算法設計的工程師。新一輪的工科改革是怎么培養出適應市場的算法設計人員。還有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怎么樣進行鉆探的檢測以及大數據挖掘。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積累。一是人類的智慧怎么向機器上遷移,這個過程是比較復雜的。把能工巧匠的經驗轉移到機器上,需要很多的算法,需要很多的實驗,需要很多的數據。人類智能經過了多年漫長的演變,怎么使得人類經驗向機器人遷移,這個工作非常重要。未來肯定會出現一些機器,用的過程中越來越好用,用的過程中能夠跟人的共融度不斷提高。二是自我技能提升的深度增強學習。我講的這兩個研究方向都是跟具體的工業應用密切相關的。
大數據現在炒得很熱,我們可以開展很多工作。我們要做的是通過大數據能不能發現以前沒有發現的現象。在大的數據里面如果能夠找出模型,水平是非常高的。數據量大了以后,計算量也是很大的。新的技術發展,計算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數據應用能力大了很多。但是在工業領域要考慮成本效益,不能指望用非常重的成本做出非常偉大的事情,成本核算就是個大問題。
傳感器技術未來是蓬勃發展的技術。關系到制造、電網、醫療、家居、交通、物流、通信。未來與其說走向智能,不如說無處不在的傳感器。沒有傳感就沒有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互聯。傳感器技術未來會是很大的產業,將會超過我們的想象。傳感器作為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紐帶,未來將是工業領域非常重要的爆發點,發展空間非常大。
數字制造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包括數字化設計、數字控制、生產管理、企業協作。很多企業利用數字化制造技術就能給企業帶來實惠,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以前我們都是畫圖紙,現在數字信息貫穿了整個生產流程。物流行業數字化的技術也是非常高的。
機器人目前最大的工作場景還是在焊接、碼垛、噴漆方面。隨著機器人應用的范圍不斷拓展,機器人應用的領域也在不斷的拓展。以前很多領域沒有應用到機器人,未來行有可能會實現。以前沒有的機器人的模式,未來可能會有這樣的模式。當然要找到行業的痛點,是大批量的需求,不是一、兩個需求。我們做科研、做技術一定要關注主流技術,我們的技術要在主干道上。在慢車道上、快車道上差別是很大的。
機器人的應用與未來發展方向
我個人認為機器人加工是機器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之一。我們國家的航空航天、能源之交通等領域大型的復雜曲面高效高品質制造目前都是人工在做。大型的構件、大型的風電葉片等方面的應用,機器人將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機器人的靈活度和協調能力都比較強,是大型加工的必要手段。比如風電、航空發動機葉片、機器人力—位控制等,相信機器人行業未來5—10年一定會有大幅度的增長。
機器人加工代表國際上最高的水平還是以歐洲為主。最近我跟歐洲交流比較多,我們以前看到的很多并聯機器人,德國已經把它做的非常好了。一個并聯機器人可以加工航空葉片。如果機器人能夠替代一部分數控加工,產值是不得了的。但由于機器人的特點,它本身不是做加工的,主要用來操作的,怎么樣研制出適合于加工的機器人,未來有沒有可能出現能工巧匠的機器人,我們正在思考。我們得出了一個共融機器人的概念,我們講的共融是人機環境機器人的共融。
機器人應用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對機器人了解的越深,感覺壓力越大,因為機器人形成一致性、批量化的產品是非常困難的,國際上也沒有實現大的突破。所以機器人的每一步應用確實挑戰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非結構化的環境里,真要做一點事情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一些緊急環境下,能不能代替人。
工業機器人幾大家族已經做的很成功了,服務機器人零星的應用也有一些了,特種機器人也很成功。未來的市場,尤其是新材料、傳感器、驅動這些技術的發展,一定能助推機器人產業向更高端、更加主流的方向發展。
機器人的發展主要還是提高自主性和適應性的問題,做到機器人高速重載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靈巧很難,要機器人做穿針引線、系個鞋帶是很難的。它有很多致命的缺點限制了機器人在其他行業的應用。我個人認為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對行業的知識缺乏。一個是機器人本身的性能優一些缺陷。
機器人會和環境共融,會和人共融,機器人也能與機器人共融。共融度的提升也是不斷增加的過程。環境的共融,比如未來在健康產業是有很大發展的,因為人們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機器人的機器控制也有很多應用場景。機器人與機器人的共融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機器人與人的結合,協作機器人可能是一個方向,不要以為協作機器人之父創辦的企業倒下協作機器人就不行了。不要以為協作機器人公司垮了,協作機器人的方向將來就沒有前景了。歷史的發展是肯定否定、否定肯定。人工智能也是經歷很熱很冷、很熱很冷的過程,機器人也是一樣,歷史的車輪一定是向前滾的。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632瀏覽量
20798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42瀏覽量
239650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611瀏覽量
76462
原文標題:中科院院士丁漢:數字化制造、機器人、人工智能是智能制造 “三駕馬車”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