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推動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尤其要考慮中國巨大人口的就業問題
印度失業問題敲響警鐘
上周,為抗議莫迪政府提出的公共部門企業私有化、擬修訂《工會法》等一系列“反勞工”政策,全印度近1/7的印度人(約有2億)參與了為期兩天的罷工活動。盡管背后有印度兩大政黨在推波助瀾,但此次創紀錄大罷工的根本原因還是困擾印度的失業問題愈演愈烈,經濟低迷之下民眾的不滿情緒迅速積累放大。
烏有之鄉引用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的評論稱:全球普遍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正在迅速蔓延,不僅僅是在發達國家,現在也影響到了發展中國家。
印度的失業問題固然與其自身經濟結構和人員教育情況密不可分,但是在全球經濟低迷又復雜的今天,這種危機蔓延特別是情緒傳導給中國帶來的負面預期需要引起我們的警醒。
“機器換人”還是“機器助人”
近幾年,“機器換人”的概念在中國很火。它是以現代化、自動化的裝備提升傳統產業,利用機器手、自動化控制設備或流水線自動化對企業進行智能技術改造,從而推動技術紅利替代人口紅利,并促進新的產業優化升級,保持經濟持續增長。
“機器換人”對于技術進步、提升勞動力素質、提高企業生產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工業轉變發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
但從印度失業問題引申到我國的科技發展,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在科技發展推動轉型升級的同時,也要去考慮中國國情,尤其是中國巨大人口的就業問題?當前無論是傳統制造業還是高科技行業,勞動力密集型產業依舊占據著主要市場,并解決了大量中國人的就業問題和溫飽問題。
在發展“機器換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我們現在是否已經到了人口紅利消失的時候?是不是有大量工作無人可用必須用技術替代?“機器換人”本身具有指標性意義嗎?為什么我們在工業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吉利汽車跟手工打造的勞斯萊斯差距那么大呢?作為追趕中的發展中國家,我們是不是部分存在對機器的圖騰崇拜?
從商業模式看,這幾年,無人產業似乎成了一個風口。馬云推無人超市,順豐推無人機快遞,海底撈推無人餐廳。什么行業,一加上“無人”瞬間就高大上起來了。無人服務或者說機器人服務,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比真人服務好嗎?更進一步看,獨立面對冰冷的機器世界,真的是人類想要的未來嗎?
海底撈無人餐廳
我一直覺得,人形機器人,是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鄉村凋敝、城市壓力巨大的畸形社會下,科技發展扭曲產生的怪胎,并不值得效仿。
機器助人還是機器換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3瀏覽量
53641 -
自動化
+關注
關注
29文章
5591瀏覽量
79383 -
機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4瀏覽量
40750
原文標題:技經觀察 | “機器換人”還是“機器助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drc_iite,微信公眾號:全球技術地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