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紐約時報》給出報道稱,想要讓蘋果把iPhone、Mac的生產線搬回美國本土是困難的,因為一顆小小的螺絲就能把當地的工廠給難住,更別說其他的零部件了。
《紐約時報》指出,蘋果的奧斯汀工廠,主要用來生產Mac Pro,也就是說,這個被稱為“垃圾桶”的電腦是完全是美國制造,當時完成這個過程,蘋果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其中遇到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當地制造商根本搞不定電腦需要的螺絲。
蘋果將Mac Pro上的螺絲交給了美國一個制造商,但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部件,讓負責蘋果螺絲制造的承包商的20名員工給難住了,因為用盡所有的辦法后,一天最多才能生產1000個螺絲,這遠遠不能滿足蘋果的需求。
遺憾的是,這種看似簡單的小部件拖慢了整個Mac Pro生產過程,經過幾個月的延遲,依然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進展,蘋果公司最終還是選擇訂購了來自中國的螺絲,這些螺絲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定制零件。
要實現Mac Pro完全美國制造,蘋果就要去解決螺絲問題,最終他們歷盡艱辛終于在德克薩斯州找到了一家能夠一天生產28000個定制螺絲的供應商,盡管它們并不是蘋果真正想要的螺絲(跟標準還有不少差距,但已是能選的最優方案了。),數量也遠遠不夠。開始供貨后,這家螺絲廠商在訂單交付上斷斷續續,一共持續了22次,有幾次供貨慢到讓蘋果大發雷霆。
通過上述事例,《紐約時報》只想說明,目前為止任何國家都無法與中國供應鏈的規模與熟練技術工人的數量相抗衡,想要轉移制造基礎設施或獲取與培養相對廉價而又熟練的勞動力資源是頗為花費時間的事情,當然最后還不一定能夠實現,像蘋果這種經歷了Mac Pro美國制造的過程后,他們更加體會到工廠放在中國的重要性。
對于蘋果是否將工廠從中國轉移到美國的問題,庫克之前曾表示,他們堅決不會這么做,因為這里有成熟且緊密的供應鏈做支撐,同時還有熟練的工人,這些都是美國所不具備的。
有分析師粗略估算后表示,如果蘋果把50%或100%的iPhone組裝工作遷回美國,iPhone平均售價將分別上漲14%和20%。但如果把10%的iPhone組裝工作遷回美國,iPhone平均售價也將上漲8%,這是庫克不能接受的,因為現在iPhone的售價已經不能再漲了。
之前的統計還顯示,蘋果769家供應商,有350家來自中國,其中iPhone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于31個國家,蘋果手機里面的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后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都由中國供應商供貨,離開了這里意味著失去了一整條產業鏈。
從根本上來講,蘋果與海量的供應鏈廠商是一種產業合作關系,更是一種上下游的利益綁定關系,類似于平臺與平臺上的開發商之間的關系,蘋果與供應商的關系本身是不牢靠的,蘋果對供應商的掌控力也是有限的。如果工廠遷回美國,那么搬遷成本、人力成本、物料和物流成本等因素,必然會影響雙方的關系,所以蘋果不會也不敢這樣去做。
如果蘋果一開始走三星模式的話,那么還有把工廠都搬回美國可能,為什么這么說?三星是一種重資產模式(蘋果是輕平臺模式),這種模式下對上下游的供應鏈廠商依賴最小,因為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與研發基本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三星可以通過自己對產業鏈的影響,能快速形成一個新供應鏈的體系。
庫克曾擔任蘋果公司的首席運營官,15年前將iPod組件的制造外包給富士康,此舉開啟了美國企業將制造過程全面外包的轉變。對于蘋果來說,如果與供應商的關系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那么其他都是空談。
-
iPhone
+關注
關注
28文章
13470瀏覽量
201872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18瀏覽量
19902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