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手機行業的2018年,顯然是“多數人哭,少數人笑”的一年,“焦慮”是出現頻次最多的詞匯之一,用來形容手機行業似乎再恰當不過,焦慮的本源在于“等而不得”,解除不了這一心魔,到2019年恐怕還是“寒冬”。
2018年是不是美好的一年?大多數手機廠商會給出否定的答案。
本文引用地址:如果再等一些日子,IDC、賽諾、GfK等國內外的第三方機構將陸續公布2018年手機市場的成績單,“同比下滑”幾乎是注定會出現的詞匯,畢竟在2018年的前三個季度里,負增長是常態。
與此同時,各大手機品牌業已制定了2019年的銷量目標,華為計劃比去年增長25%,小米給出了增長20%的承諾,出貨量目標相對保守的OPPO和vivo也宣布將實現10%的增幅。可以佐證的是,榮耀總裁趙明已經在2019新年致辭中表示,2018年超預期完成了銷量目標,特別這是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態勢下取得的。
“焦慮”的2018過去了,2019的關鍵詞是什么?
年末對2018年的回憶潮中,“焦慮”是出現頻次最多的詞匯之一,用來形容手機行業似乎再恰當不過。在市場環境整體肅殺的時候,僅有少數幾個品牌跑贏了行業下行的大趨勢,從頭部、腰部到小眾品牌,“焦慮”的情緒不可謂不明顯,幾乎無一例外。
艱難爬升的頭部品牌:馬太效應在2018年進一步加劇,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蘋果等頭部品牌占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卻并不意味著頭部品牌們“笑得出來”。以賽諾2018年11月份的銷量數據為例,僅有華為、榮耀、vivo實現了同比增長,其他品牌均有著不低于8%的下滑。縱觀整個2018年,也只有榮耀等少數幾個品牌穩步增長,小米、vivo、OPPO等在銷量表現上不溫不火。
難掩頹勢的腰部品牌:腰部品牌可能是馬太效應的最大犧牲者,缺少了頭部品牌的幸運,未能擺脫銷量持續性下滑的泥潭。比如在賽諾11月份數據中,魅族同比下滑65%,三星在中國市場同比下滑52%,內外交困的金立直接跌去了91%,昔日位居一線陣營的聯想早已不在銷量榜單中。這個結果并不意外,手機市場早已進入存量競爭,頭部品牌增長的代價正是中小品牌的下滑。
生存維艱的小眾品牌:“小而美”早已成為泡沫,錘子手機時不時傳出裁員、破產、被收購的消息;曾經支撐起美圖95%營收的手機業務,沒能繼續未竟之夢,反倒是“賣身”小米求生;倘若不是背靠OPPO的供應鏈優勢,一加恐怕早已“將就”……與市場大勢共榮辱似乎是小眾品牌的宿命,偏偏2018年是暴裂無聲的至暗時刻。
當一個行業由衰轉盛,變量從來都是不可缺少的。2019年的手機市場不乏悲觀情緒,上一個季度的銷量報告雖未正式公布,可10月份、11月份的數據早已暴露了不祥的端倪,“寒冬”順延到新的一年不無可能。
所幸,智能手機行業卻也存在三大直接的利好因素。
1、5G時代的到來。2018年下半年時和5G相關的話題就開始爆發,2019年很可能就是5G商用化的元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早就給出了今年國慶期間商用5G的時間點,各大手機品牌發布5G產品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事。
智能手機的上一個黃金時代正是源于4G時代帶來的換機潮,彼時三大運營商取消終端補貼愈演愈烈,直接導致手機市場的重新洗牌,聯想、酷派等不幸成為犧牲品,小米、榮耀也趁勢上位。尚不能斷言5G時代的到來是否會再次打破格局,但再次激發用戶的換機欲望則是不爭的事實。
2、AI應用的利好。人工智能在手機上的應用已經漸入佳境,2018年初還只是圖像識別、語音識別之類的基礎應用,但榮耀手機的智慧生命體YOYO和AI應用生態打破了藩籬。尤其從OPPO推出智能語音助手Breeno等跟隨動作來看,人工智能在手機上的高階應用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制約AI體驗的因素無外乎算力、算法和數據,如何為人工智能匹配更強大的算力,早已成為手機行業的風向標,比如搭載雙NPU的麒麟980、蘋果A12等,外界關注的焦點不只是性能的提升,還有AI能力。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智能手機提供了軟硬件協同升級的新方向,志在更加繁榮AI生態,以及由此而來的更高維用戶體驗,這將是刺激換機需求的又一大利好因素。
3、IoT生態的成熟。經過2018年的孕育,IoT已經成為手機廠商們的第二戰場,小米的生態鏈,華為的HiLink、OV的“IoT開放生態聯盟”,擁抱IoT這個新春天,成了手機廠商們的不二選擇。
IoT生態的成熟有兩種釋義,一是手機廠商業務多元化的必然,在手機之外尋找更有潛力的業務;二是新一輪的話語權之爭,萬物互聯是大勢所趨,手機廠商們想要的依然是核心入口,不管是開放路線還是封閉模式,如何與手機互聯互通一直是影響用戶體驗的癥結。反向思考的話,IoT的爆發也將幫助手機廠商提升用戶忠誠度,為銷量增長加一層保護傘。
某種程度上說,5G、AI、IoT三個因素環環相扣,指明了手機市場的大趨勢,然而能否在2019年讓手機市場復蘇還是不確定事件。留給手機市場的不僅僅是產品、營銷、渠道、技術上的競爭,也伴隨著一場心理戰,即需要什么樣的心態來應對變量激發的不確定,以及隨之而來的全新維度的競爭。
榮耀總裁趙明在新年致辭里闡明了態度: “如果說榮耀走過的第一個5年是摸爬滾打的勵志劇,那么希望第二個5年我們能夠以’強者心態’書寫出的一部擊楫中流的青春史。”
要知道,國產手機剛剛全球化的時候,大多數奉行了“弱者心態”,走低端路線,靠性價比爭銷量,上演了一場場分毫必爭的短期利益爭奪戰。如今,全球化已經是進行時,榮耀、OPPO、華為等開始在技術、品牌、戰略上全面布局,“強者心態”或許就是榮耀審時度勢后的答案。
強者心態的一個前提和三個維度
該如何理解“強者心態”,回答這個問題需要一個前提,不是全球化的趨勢,也不是保證銷量增長的不得已,“強者心態”的出現是建立在一個前提上:技術上和全球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上的分庭抗禮。
榮耀手機喊出“強者心態”,與這個前提不無關系。一方面,崇尚科技創新是對抗行業周期最好方式的榮耀,在2018年掀起了一股股技術旋風,且自研技術占到了絕對的比重,諸如GPUTurbo、Link Turbo、智慧生命體YOYO等,早已令他們成為全球手機行業一股不可忽視的創新新勢力;另一方面,榮耀手機全球化伊始就在“聚焦品牌高地”,并在俄羅斯、德國等多個地區進入市場前五。此外,據趙明透露的數據,目前海外銷量在榮耀整體銷量的占比業已超過25%。
不過,“強者心態”不是匹夫之勇,核心仍在于健康、理性、長遠,不妨從三個維度進行拆解:
第一個維度,理性的市場判斷。
消費品市場永遠都沒有定局,這一觀點似乎無需論證,智能手機市場尤為如此。或許跌落神壇的玩家各有各的不同,任何市場的“常青樹”都有著對市場理性判斷的特征。
榮耀手機的全球化就是一個例子。早在2015年的時候,榮耀手機就開始進行嘗試,范圍覆蓋70多個國家,但到2016年開始戰略收縮,在2017年將中國和海外市場作為一盤棋,再到2018年在海外市場的大豐收。相比于2015年,榮耀手機在2018年底覆蓋的市場也是7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義上卻有著本質的差別。
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敬畏,進行冷靜的決策,以謙虛謹慎的態度謀求生存,似乎更符合“強者心態”的本意。
第二個維度,精準的用戶洞察。
市場變化的誘因還是用戶行為的變化,90后們不再通過運營商渠道買手機,隨之而來的就是互聯網和線下渠道的爆發,當新一代消費者崛起的時候,市場規則也將再度變化。
與之對應的是榮耀手機的品牌升級,品牌slogan從“勇敢做自己”變成“活出,我的榮耀”,同時品牌LOGO、品牌使命等都進行了升級。這絕非是榮耀的任性之舉,年輕人的代名詞已然從90后變成了Z世代,代際變遷的背后是逐漸被改變的市場規則,比如Z世代對電子產品有著更強的依賴,更注重線下體驗,如果一個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品牌未能洞察到這一點,距離淘汰似乎只剩下時間問題。
第三個維度,強悍的戰斗精神。
手機行業是被“風口”荼毒最深的行業,先是互聯網熱,然后是線下渠道熱,再到所謂的新零售,不知道有多少品牌跟著風口來回變換賽道,市場份額卻難以止滑。
這也是榮耀等手機品牌必須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存在更多誘惑、更多風口、更多不確定。“戰斗精神”本質上是對自身戰略和模式的自信,需要兼顧增速和健康度,不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專注于長遠的市場。不管是線下渠道熱還是全球化布局,榮耀手機都像是一個另類,在友商們瘋狂涌入線下的時候,榮耀選擇了輕資產模式,在其他手機品牌以性價比模式扎堆海外的時候,榮耀手機帶去了品牌文化和主打極致科技、極致體驗的產品矩陣。
由此來看,榮耀在這個節骨眼上提出“強者心態”也就無可厚非了。
在這樣的背景下,榮耀總裁趙明在剛發布的新年致辭中如此為團隊鼓氣,“2019年大家要以朝氣蓬勃、樂觀必勝的心態迎接更多挑戰,HONOR MY WORLD,應該是一個快樂的過程。”雖然是一種團隊內部的心態要求,但作為少數實現逆勢增長的手機品牌,無疑透露出了別樣的信號。
尾記
焦慮的本源在于“等而不得”,解除不了這一心魔,到2019年恐怕還是“寒冬”。
至少就目前來看,國產手機的市場重心已經從中國市場轉移到全球市場,看到了三大驅寒因素的曙光,四周卻依然充滿黑暗,這個時候或許不應該寄希望于風口,而應以樂觀、自信、理性的態度思考如何“打動用戶”,然后在產品、戰略、營銷等多個維度建立并強化自己的“強者心態”。
正如趙明對自家品牌的總結,前五年是摸爬滾打的勵志劇,后五年應該是擊楫中流的青春史。我想這個比喻對其他國產品牌同樣適用,2019年是“下一個五年”的開始,首先要有正確的心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