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的策略還沒出來,年后一個周還沒出來,2019年的變數又有增加了。
這個Eliminate是個挺厲害的詞,直接干到0,因為現在進口的Model 3是沒補貼的,給人提出來索性自己先砍一刀。結局怎么樣不知道,但是面向未來來看。我現在慢慢在看根據去年到現在的數據統計的情況,來看看整個產業的局面的演變。日韓電池,在國內一直是被當作競爭對手來看的,特別是從2016年以來的補貼長城的建立,到現在的慢慢松動。
2018年至今的情況
這7個月里面一共看到有4700臺左右,涵蓋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的三種類型。這里主要是包括企業在國內生產的車輛,不包括進口的車型,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是國內生產的部份。
備注:這里沒有包括豐田的鎳氫電池
以下是整體的做了一些拆分:
從前面七個月里面,日韓企業主要失去的是CATL從合資企業拿到的PHEV電池的訂單,從近三個月來看可不小。
日韓競爭對國內的影響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長期的競爭來說,有個調整的過程。我和一位朋友在聊,他的觀點還是值得借鑒的:
我傾向于認為,隨著2019年的實際情況,供需雙方的博弈,并不會引發潛在能供給的日韓大舉以低價進入,根據現有的成本結構來看,與UBS預測的想法那樣,國內電芯沒有價格優勢,這點其實是不對的。
這三年的戰略打擊,其實永久的改變了很多的東西,很多事情已經回不去了。目前從本田這樣的日本車企改變采購策略,到歐洲車企通過訂單拉著各個電池企業去歐洲建立鋰電池的供應鏈,說明已經達到互有攻守甚至占優的情況。即使接下來的補貼政策使得市場存在波動性,這個趨勢并沒有改變。
小結:我寫的并不一定對,接下來有錢的金主對看得上的二線軟包電池企業的注資(孚能、捷威和卡耐),這個跑道上出來企業可能LG都要經歷十足的挑戰。而且接下來如果吉利的衡遠,長城的蜂巢能自己獨立站住腳,產業模式將會重新劃分,在無補貼下,車企也會根據自己的戰略,并不能如之前一樣追求高增長和市場份額,簡單來說,盤面很亂。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62瀏覽量
99670 -
LG
+關注
關注
2文章
2365瀏覽量
142137
原文標題:【產業】近半年日韓電池在國內的情況
文章出處:【微信號:TechSugar,微信公眾號:TechSuga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