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知名投資者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在2011年提出了著名的觀點“軟件正在吞噬世界”。在2011年,我們的日常生活似乎充滿了先見之明,因為軟件繼續在一個又一個行業中嶄露頭角。當然,人們很容易想到優步或Airbnb(愛彼迎)等熟悉的例子。另外,即使是傳統的工業公司也正在把自己變成軟件巨頭。
富士通通過其Akisai云,為農業生產管理提供了基于SaaS的解決方案;通用電氣(GE)的數字產品實時分析機器數據,以提高生產力并創造新的商業機會。即使在物聯網領域,軟件仍然位于技術堆棧之上,與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其他兩個主要領域(傳感器和網絡連接)相比,應用程序顯然更受人注意(和投資)。然而,這種情況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如今,物聯網行業正在更加關注底層硬件——計算、網絡連接和傳感器技術,它們共同支持物聯網應用。的確,說到物聯網,我相信我們正處于“硬件復興”的黎明之中。隨著物聯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一趨勢正在加速,尤其是在智能家居和智能汽車等領域。許多軟件公司已經意識到,如果想在軟件平臺上獲得客戶,就可能需要構建自己的硬件設備。
這種全堆棧方法在亞馬遜的智能音箱和Snap的智能眼鏡等硬件設備中尤為明顯。對物聯網設備而非軟件的新重視反映了科技界的一個巨大轉變,這是由諸如芯片系統、智能手機的采用、無處不在的連接和3D打印等因素驅動的,這使得原型制作更便宜、更快、更容易,而低成本計算機(比如10美元的樹莓派)和傳感器的使用更是加速了這種轉變。此外,風險投資者提供的資金也越來越多,如Bolt、Lemnos Labs、SpringBoard和New Labs,它們都致力于硬件創業。而眾籌則是另一種比較流行的種子資金來源。像大多數技術轉變一樣,硬件復興也正在分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使“啞”設備智能化的最快和最簡單方法是通過網關或平臺將其連接到互聯網。一個例子是泵類制造商,如Flowserve,通過使這種設備能夠進行無線連接和監控,提高了現場設備的“操作意識”。
第二階段:使硬件變“軟”,并將其用作“平臺”,以產生服務性收入,是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當您想到可穿戴設備,比如Fitbit,或者智能家居設備,比如亞馬遜智能音箱或Nest智能溫控器時,您購買它不是為了它是什么,而是為了它可能是什么。這些設備像智能手機一樣支持豐富的應用,它們開啟了一系列新的物聯網服務。
第三階段:物聯網最先進的用途是將強大的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為邊緣產品增添真正智能。協作機器人( cobots )就是很好的例子,它們在共享的工作空間中與人類物理互動,比如Marble機器人和自己動手組裝的無人機Flybrix。在過去,這些智能設備用于工業和玩具應用,但隨著它們更多用途的開發,這些智能設備越來越成為主流。這些階段中的每一個都將為硬件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但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硬件產品都需要經歷這些階段,甚至連接互聯網。傳統硬件供應商,如飛思卡爾、英特爾、TI、Broadcom、高通、STM和三星,正在積極推廣自己的物聯網硬件生態系統。谷歌運營著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開發了自己的定制芯片Tensor Processing Unit,專門用于運行其深度神經網絡。
谷歌認為,這種高效芯片是讓人工智能更實惠的關鍵,尤其是對于那些依靠機器學習取得成功的企業而言。隨著閃電般的變化速度,環顧四周很難看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然而,在這種不確定中,我們應該記住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凱說過的話,他說,“真正認真對待軟件的人,應該制造自己的硬件。”物聯網的成功不僅僅是通過連接棱鏡來復制現有的商業模式,它還依賴于發展強大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正如云計算帶來了軟件行業的SaaS轉型一樣,硬件公司現在有潛力支持豐富的物聯網應用,并建立獨立于周期性產品銷售的經常性收入。雖然近年來應用程序變得更加性感,但硬件仍然令人興奮,因為除非我們生活在矩陣里,否則我們仍然需要物理技術來與世界對接。硬件初創公司現在看起來很像以前數字時代的軟件創業公司——同樣擁有吞噬世界的能力。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04瀏覽量
374018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4958瀏覽量
87614
原文標題:對物聯網設備而非軟件的新重視反映了科技界的巨大轉變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12345,微信公眾號:物聯之家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