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技術中心在內部發起了工程師文化調研,旨在創造一流的工程師文化氛圍,提高團隊金融科技能力的強大戰斗力文化,隨心寫了對工程師文化的見解。
一、什么是工程師文化
什么是工程師文化,以下有幾個選項
**a.一切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工作文化
b.以自我學習驅動,能學習到更多技術與進行技術實踐的工作文化
c.以業務為基準,解決業務需求為導向的工作文化**
a這個選項明顯優于其他兩個選項,b,c具有一定的偏頗,b太強調自我驅動,少了業務應用的場景,如果業務應用與自我驅動相沖突,那就放棄實際業務場景,運用全新的技術?這樣會徒增風險與成本。c太偏重業務,我們工程師固然需要為實際的業務需求方制作出優良的技術產品,但我們的工匠精神不能丟棄,不然后面坑的還是自己,不能為了開發而開發。
二、怎么落地這項工程師文化?
a)code review , 團隊內部一定要code review
為了趕工期,或者需求不斷變化,而寫出來的代碼,多數情況下是“慘不忍睹”的,即使已經準備了Framework,做了規范和范例,也很難徹底避免。因為大量的問題,不是“不好用”(因為可以通過測試),而是“有隱患”,包括性能/可維護性,乃至于潛藏的BUG(比如最近鼎鼎有名的Heartbleed?)。而這個時候,通過同行評審、代碼review,這些問題可以被指出來。甚至通過討論,可以直接得出更高效的代碼編寫方法,這對于參與review的普通成員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以下是在無code review環境下工作的一些親身體會:
1、更容易寫出功能正常但結構混亂、可讀性差的代碼
2、隨著人員的流動,這些代碼迅速衰變為“遺留代碼”
3、由于沒有code review,除作者外了解同一段代碼的人不多,有能力維護遺留代碼的人員稀缺
4、由于結構混亂、可讀性差,新人不愿意維護遺留代碼
5、相較于維護遺留代碼,新人更樂于中國式重構——推翻重寫重構(xie)后的代碼或許比原有遺留代碼質量更好,但在缺乏code review的情況下仍然迅速衰變為結構混亂、可讀性差的代碼
6、如果推翻重寫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不得不維護遺留系統,則工作樂趣降低,加速人員流失
7、Code review原本是整個流程中不可或缺且較為耗時的一個質量保證環節,省略之后給合作方造成單位時間生產效率更高的假象,提升需求提出速度、壓低任務完成時限
b)內部干貨分享
我們公司將內部分享的安排直接下放下去,這周什么時間什么部門分享,然后直接上,公司技術人員400多人,基本就是1年一次,直接分派到部門,也是行之有效的。
形式:一定要有網絡直播形式
網絡直播才能讓足夠多的人受益這份分享的干貨知識,這也是互聯網時代的優秀分享形式啊。不然會議室只能有十幾個人聽到分享,分享的效果就大大降低了呀。
-
工程師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571瀏覽量
685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