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月21-22日,2019年工業互聯網峰會在京召開。22日上午,阿里巴巴副總裁、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副理事長劉松參加“標識解析體系建設論壇”發表主旨演講。
作為垂直領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媒體,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劉成軍受邀與央媒等進行聯合群訪,筆者重點圍繞阿里巴巴工業大腦平臺與阿里巴巴副總裁、AII副理事長劉松就2019年工業互聯網發展風向和具體部署展開對話。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經編輯,未經作者審核。
阿里副總裁、AII副理事長劉松在接受媒體群訪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據我們觀察,2018年是各平臺方“跑馬圈地”的一年,對阿里巴巴來講也是如此。除了在浙江省內與中控成立SupET工業大腦,還相繼與不同合作方在重慶成立飛象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廣州成立飛龍工業互聯網平臺,在2019年還會延續這種快速擴張節奏嗎?
劉松:會延續。這是非常明確的。其實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覺得可以用精耕細作這4個字來說,就是能夠下沉到每一個工業互聯網能夠用到的垂直領域,可能是服飾、家具、消費電子、化工、汽車等,就是現在每一個地方都不一樣,就是精耕細作地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態。
覺得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當你的一站式的數字化服務,對面向工業企業能形成一個像淘寶一樣的來了就能看到,抓了就能走,這個是未來精耕細作最重要的一個方向,這個東西要持續運營。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也就是說2019年是兩條路,其實又是兩條路并著走,一方面是要擴展全局,另一方面要往下沉。
劉松:我覺得“下沉”是2019年對于我們來說更重要的事,就是阿里巴巴已經有足夠多的潛力客戶了,包括長三角、珠三角、重慶、西南這些重要的工業基地。
現在要把具體的每一個行業閉環的邏輯,包括提供的服務充實好,因為在雙邊市場形成的一個難度就是說,你先有雞和先有蛋的問題,從現在來看,工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工業企業,它自己是希望拿來就用的,所以最開始的時候,應該是在逐步積累工業解決方案商里面,你最早招募的一些服務可能先有一個通用服務,但它又要的專業能力,你需要逐步的兩邊去不斷的聚集,形成一個廣場。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這些平臺是地方性、區域性的,阿里會采取何種策略來逐步落地呢?
劉松:因為中國制造業的特征分布區域性以及產業集群,包括在一些四五線城市,它有特定的一個邏輯,還有一個就是服務半徑的問題,因為跟消費互聯網不一樣,就是你總有人去線下、現場,對于工廠的調研,包括物聯設備,甚至在一些工廠里面,你還要專門部署,專門的服務器,就是做出來一體化的一套服務器。
所以,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越是在早期,它可能服務的半徑越小,越需要我說的精耕細作,越需要沉下去,有可能再過個10年,技術越來越通用了,標品越來越多了,有可能這個平臺越是全國性,甚至是全球性的。
但是現在我們來看,先解決個性垂直問題,慢慢的匯聚同步的,共性問題。個性問題要同時垂直,但總的來說,在未來幾年能夠下沉,然后對一些能夠直接拿到服務的行業形成一個雙邊市場,這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個廣場的模式(平臺模式,以開放式廣場作比喻,編者注),然后工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工業SaaS提供商,或者是工業智能和那些對應的行業,逐步在這個平臺上聚集。這個是我們的一個方向。
所以,我覺得可以用精耕細作這樣的一個詞,然后下沉。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現在垂直下沉的話,在我們看來有兩種,一種是一方面是您剛剛提到的行業模式,把行業做好,精耕細作;還有一個是區域模式,2018年總體覺得太快了,大家的戰略和部署能力是強的,但是涉及到具體的執行,需要大量人員去跟進落實,你們會采用什么樣的策略?
劉松:我覺得這個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要有取舍,就是怎么樣最有效率,因為工業互聯網其實大的難題是人才的問題,就是又懂工業、又懂IT的人,因為需求是無盡的。
所以,我覺得對于中國所特有的,我覺得有三個基本的考慮吧:
考慮一:在工業密集度比較高,并且以大消費聯動的消費類的制成品,這個是一個需求,那么這里面長三角、珠三角,包括重慶這些有消費類電子的產品聚集的地方。
考慮二:中國工業界所特有的兩種單元,我覺得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是產業集群,這一個區里面都做家電,就是一個封閉的閉環,因為這樣你可以用到平臺的最大公約數,就是你為它提供服務效率最高,另外一個就是區域性的園區,科技園區,但這兩個有時候是一個,有時候不是一樣。
所以,我想最小單元是什么?最小單元是產業集群和制造園區,這兩個是中國所特有的,在這樣的地方,你更容易用平臺化的方式為它去服務,因為你整個的服務半徑和成本都比較低。
所以,這是我們現在的考慮,一個是在起始階段比較面向我們看到的能用消費互聯網帶動的。第二個就是我們看產業集群,同時也看職能制造的園區,這幾個單元密集度比較高。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去年業界有專家提出“工業互聯網姓‘工’,不姓‘互’”,對此,您怎么看?
劉松:我最開始講了,個人觀點這一輪是整個互聯網體系和新工業體系之間是一個融合,并且這個融合的方向,即不是互聯網的慣性,也不是原有工業體系的慣性,是有一個組合后碰撞出來的新方向。
我覺得是這樣一個關系,所以我覺得更重要看這兩樣技術體系跨界形成的新模式。因為你的要素其實是更豐富了,因為像數據、智能、網絡,這些東西新的要素進入到一個工業體系里。
苗部長講互聯網體系和工業體系的融合,去年陳肇雄部長也講了互聯網創新發展和新工業革命的融合,我覺得他們兩個表達一個意思,我的理解不是任何一個之中的慣性,也不是兩個東西的疊加和平移,而是兩個在深度把互聯網擅長的網絡數據空間特征能力,包括模式,和互聯網、工業體系里的知識模型沉淀之間,形成了一個新的(可以用“新物種”這個詞),我們看工業互聯網的時候,盡量要看組合生成的一個東西,這是我的觀點。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剛才談到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信任問題,供給側這里面涉及到平臺和各個層面的合作方的信任問題。
劉松:我們阿里是一個廣場模式,有一個大的云(計算)能夠做基礎,又有數據處理、物聯、連接(工廠)、人工智能、應用、托管SaaS、PaaS平臺這樣一些組合,是一個廣場。廣場之上的各種應用,就像一個Shopping MALL吧。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阿里投資也是阿里生態的一部分,也會投資中小創業公司,在以平臺為主導的工業互聯網生態里,如何消除沒有接受阿里投資的中小合作方的安全感?
劉松:你說到了一個恰好是好像我們現在感覺倒過來,現在中小合作方更愿意在這個大的平臺上開店,把他的工業服務能力快速變現。因為在這個平臺上,更容易獲得客戶,更容易去部署,更容易去快速開發,增加能力。因為這個角度有一個區別,因為我們并不構建同等的工業能力,我們是在這兒(底層技術基礎設施)。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平臺里有些部分應用是阿里自己開發的?
劉松:這個拆分的很清楚。在SaaS直接解決業務問題的時候,基本都是由我們合作伙伴來做。我們提供是平臺底層技術,大多數時候通過他們最終解決客戶的這些問題。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如果你們投資了一部分創業公司,你們怎么去平衡這種優先問題?
劉松:我現在覺得有一個情況,可能在狹義的消費互聯網里,反而這個問題更嚴重一些。但在工業領域大家都忙不過來,現在是供應商有工業解決方案,能夠在這上面的供應商太少了,還沒有填充滿。因為現在等于客戶需求很多,但這些企業之間有能力提供服務的企業,還不夠多,現在是這個問題。
長遠來看,還是要分行業。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每個行業的門檻,我覺得在同一類企業里,我們也很難在一個平臺上找到兩個完全競爭的服務商。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現在大家是精選模式,后面真正會放開嗎?劉松:如果那樣,已經是一個好事了,說明生態比較繁榮了。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48瀏覽量
53665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7瀏覽量
47349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6瀏覽量
94184
原文標題:專訪阿里副總裁劉松 | 工業互聯網的2019,跑馬圈地還是精耕細作?
文章出處:【微信號:junguancha,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研習社】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