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第一份工作,外資手機巨頭,一度如日中天,后來受國內廠商沖擊,14年銷量急劇向下,短期內看不到改善跡象。
沒過多久,所屬大部門迎來一次組織結構調整,旁邊一個80多人的團隊被優化,合同到期的賠償N+2,不再續簽,沒到期的轉到其他部門。此背景下,筆者所屬團隊迎來了五六位新同事,其中包括老H。
老H 70末生人,90年代末到北京上大學,碩士畢業參加工作,一直在外企。他剛參加工作那會,手機、通信行業的跨國外企還是高大上的存在,光鮮亮麗。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通信行業逐漸成熟,華為崛起,外資同行式微。4G移動網絡全面商用,BAT繼續強化他們在互聯網上的領導地位,頭條、小米、嘀嘀、美團們乘移動互聯網之東風迅速野蠻生長,此為時代背景。
老H轉過來時,已經工作了八九年,三十七八的樣子,屬資深開發工程師技術系列。跟筆者的領導Y同齡,工作履歷也差不多,Y當時負責一個10多人團隊的技術管理工作。
老H經歷了多個手機型號的開發工作,從2G到3G到4G,從功能機到Android智能機,近幾年經驗主要在上層系統應用適配方面。
Y團隊工作方向為移動通信協議,老H以前的經驗跟目前團隊并不匹配。Y讓老H跟G先熟悉工作內容。
G當時不到30,跟筆者同歲,普通農家出身,碩士畢業工作4年,小組長,帶了三四個人。情商智商雙商在線,深得上面兩級領導信任。
因背景年齡相似,筆者跟G還有另外一位同事走得較近,有個微信小群,平時吹牛扯淡,交流公司趣聞,行業趨勢,個人想法等不一而足。
聊到老H,G也犯難,名義上帶他熟悉工作內容,實際上是把老H交給他了,團隊多一個人就多一份KPI。對于當時的工作內容,老H并無優勢,還不如一個入職3個月的對口應屆生好使。
應屆生下屬學習能力強動力足,做得不好批評一下,雙方都不會放在心上。下屬是一個比自己更資深的老員工,工作上如何相處著實是一個考驗G的難題。
老H,職場初期沒能成功上位,一步慢步步慢,到后來上有老下有小,基本就接受現實,沒有更進一步的動力,混到退休就算成功。
是老H不努力?不盡然,組織不膨脹,同事背景相似,管理崗位有限,出頭概率不大,大部分員工注定了混到頭就是一個普通職員,跟公務員混到退休,絕大部分止步于正科、副處是同一個道理。
競爭充分的科技行業,企業起得快也倒得快。曾經的柯達、諾基亞、摩托摩拉,哪個沒有領一時之風騷,管理層一個決策失誤或者新的技術涌現未跟上步伐,從巔峰跌落到關門也就幾年時間。這也是巴菲特不買科技股的原因之一。
遇上企業衰落,就算混上了個一官半職,也難全身而退。比如老H他們大組的另一個同事X,管理10來號人,時間一長,技術早丟了。
他團隊被取消優化,一分為三,X和另外3個員工被HR部門強行安排到筆者旁邊一個小組,名義上保留著管理職務,匯報關系看實際上已降級為普通員工,旁邊小組原來領導職級比X還低一級,無論是X還是他的新領導,還是周邊的其他同事,看著都別扭。X要么忍,要么滾,沒有第三個選擇。
相比X,老H在工作上,早就無欲無求,很快就接受了現狀。G給他安排了一些不緊急的雜活,慢慢熟悉項目,老H不緊不慢,按部就班。
因項目上的事情跟老H有過兩次簡單溝通,給人感覺是,人是聰明的,技術知識比較陳舊。平時跟老H并無接觸,除了撞上了在廁所并排撒尿時寒暄幾句。
幾個月后,好幾天沒見老H,他的工位也收拾得干干凈凈。一問才知道,老H合同到期,公司沒有跟他續簽。老H就這樣拿著N+2的大禮包離開了這個工作了六七年的地方。
兔死狐悲,老H的現狀或許就是我們的將來,14年年底前,平時吹牛扯淡,走得較近的兩個同事(包括G)都主動、陸續離開,去了當時欣欣向榮的互聯網大公司。
15年初,筆者準備跳槽。聯系老H想聽聽他的建議,了解到他離職后去了某著名“下周回國”老板的公司,繼續從事手機開發工作。
15年A股大牛市,街頭巷尾,大家都在談論股市,8000點不是夢。后來股市崩潰,有一次原公司的微信大群里,在職的離職的,一大群人閑扯,老H說到他在這輪牛市中掙到了七位數。
16年,偶然看到老H朋友圈里會發一些股評文章,宏觀趨勢、貨幣政策、財務報表、板塊輪動、盈利預期,有板有眼、頭頭是道,一問才知道,老H喜歡研究股票,偶爾給某財經大V當搶手,足以以假亂真。
17年,老H朋友圈經常發一些在奧森跑步的照片,17年底某天,發了一組他所用券商歷年盈利水平的報告圖表。于是就和老H詳聊了一次。
老H工作不久就開始玩股票。因為老家窮,和兩次買房從股票賬戶取錢,14年之前,股市上并沒有掙到太多錢,不足以對生活質量有多大改善。
14年股票賬戶自有資金大概50來萬,發現了一支極度低估的股票。一倍杠桿融做多,15年盈利1.5倍左右,16年、17年都是一倍左右,3年多時間從50萬做到了接近1000萬。
17年開始在家里全職帶小孩和做股票,至于老H離職是主動還是被動,不知道,反正他老板17年跑路美國,至今未歸。
筆者笑稱老H已經成功上岸。老H表示全職做股票壓力很大,兩個孩子還很小,幸虧老婆還在上班。
老H投資風格非常保守,除15年融資外,后面再未使用杠桿。科技股、互聯網從來不碰,反感炒概念吹泡沫,只做鋼鐵水泥煤炭等商業模式極為原始簡單的股票,因為看得懂。
等到凈資產達到1000萬后,把每年盈利目標調低10%以內。老H一再強調敬畏市場,每年10%收益也是極為不容易的目標。
老H職場故事的前半段,是很多人的縮影,大學畢業進入名牌外企,看似光鮮。一轉眼快40,發現自己成了同事里最老的那一批,等著被替換的一顆普通螺絲釘。
老H通過高考,鯉魚躍農門,從農村來到大城市,命運第一次改變。第一份工作收入不菲,房價不高,順風順水,在工作前幾年完成了結婚購房生子等人生大事。
漸成職場油膩中年,遭遇被裁再就業老板跑路,把副業做成了主業,煥發第二春。老H無疑是幸運的,而跟他同一批被裁的前同事,職場上已經失去了競爭力,就沒他這么幸運。
這個故事并不是勸大家炒股,相反筆者認識絕大多數人不適合股市,包括你我。
筆者想說的是,一份工作做到第三年就應該明白,大概率是個什么結局。
若不能更進一步,立即研究新的方向,該換部門換部門,該跳槽跳槽,該發展副業發展副業,年輕人要吸取教訓,提前考慮出路,不要等到溫水快煮開了才后悔。
-
程序員
+關注
關注
4文章
953瀏覽量
298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