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傳感器種類繁多,應用也極為廣泛,在我們日常所需的汽車、消費電子、家用電器等產品上都存在一個至數個溫度傳感器。較比其他種類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出現的最早,相繼出現了熱電偶傳感器、RTD鉑電阻和集成半導體溫度傳感器等多種溫度傳感器,并且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型溫度傳感器還在不斷涌現。
本文要介紹的就是一種新型的溫度傳感器——納芯微電子D-NTC?系列高精度雙引腳數字脈沖輸出溫度傳感器芯片NST1001。這里會介紹它的產品特性和應用電路,讓大家全面了解下這款革命性的數字測溫產品。
常用測溫方案對比
溫度傳感器的使用非常廣泛,大到工業過程控制中的溫度變送器,小到家庭必備的電子體溫計都需要通過溫度傳感器來實現溫度檢測,但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所采用的測溫方案是不同的。
根據測溫原理,測溫方案主要有如下幾大類:
熱電偶
鉑電阻RTD
熱敏電阻NTC
CMOS溫度傳感器
圖1:不同種類的測溫方案
熱電偶溫度范圍最寬,可達-200℃~2000℃,使用時需要外部參考端,較為復雜。鉑電阻RTD精度高,范圍范圍也比較寬,但成本較高,外圍電路復雜。NTC熱敏電阻成本較低,但精度有限,本身具有溫度系數大和非線性輸出的特點。CMOS溫度傳感器又稱為IC溫度傳感器,包括模擬輸出和數字輸出兩種類型。與上述三種溫度傳感器相比,CMOS溫度傳感器具有非常高的線性度,低系統成本,功能集成度高,外圍簡單,能支持數字輸出,主要缺點是測溫范圍一般集中在-40℃~125℃,較為局限。
用一張圖表來對比,更加直觀:
表1:幾種常見測溫方案對比
通過以上對比,大家已經了解了幾種測溫方案的差異,這些差異也決定了不同的應用場景。熱電偶和RTD兩種方案測溫范圍寬,使用復雜,所以基本局限在工業應用。熱敏電阻NTC因為低成本和相對易于使用的優點使其應用非常廣泛,例如汽車上的水溫、油溫、發動機進氣溫度、缸內溫度到尾氣溫度,家電和小家電中的空調、冰箱電飯煲等等這些都是NTC的主戰場,物聯網應用中的環境溫度測量、水溫探頭,電子體溫計等也都是采用以NTC為主的測溫方案。
CMOS數字溫度傳感器過去主要以IC形態存在,采用標準IC的SOP8腳封裝,用在電子產品中的板級測溫,比如硬盤、主板上,輸出信號以I2C接口為主,也有部分采用模擬電壓輸出。隨著摩爾定律的發展,基于CMOS工藝的數字溫度傳感器性能越來越好,成本也越來越低。
為什么NST1001是一款革命性溫度傳感器產品
通過上述說明,可以發現NTC使用最為廣泛,但本質上作為一顆電阻,出身被動器件的草根屬性也帶給了它與生俱來的缺點,精度主要靠生產工藝和分選,內部沒有電路,沒有校準能力,使用時依賴外部參考電阻分壓檢測。傳統CMOS數字溫度傳感器則更像是一個標準IC,采用的SOP8封裝尺寸也較大,響應時間較長,引腳較多,不能與NTC直接替換。
納芯微電子D-NTC?系列NST1001產品兼具了熱敏電阻及CMOS數字溫度傳感器兩者的優勢,結合納芯微扎實的混合信號鏈IC設計能力及創新性專利技術,為傳統NTC測溫市場帶來了一場全新的變革。NST1001本身是一顆內部有完整的電源電路、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及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的IC,具有100%出廠校準的溫度精度保證的同時,采用了極簡的2腳封裝,外圍電路也能夠與NTC直接兼容,參考電阻支持上拉與下拉。
NST1001提供TO-92S和DFN2L兩種封裝,前者便于探頭二次封裝,后者則擁有0.12S的極速響應時間和與0603貼片電阻兼容的外形,更適合于快速響應測溫應用和板級測溫場景。
圖1:NST1001(DFN2L封裝)與1元硬幣大小對比
NST1001功能特點
雙引腳簡化溫度測量,無需額外器件
兩腳連接,節約布線資源
寬溫度范圍–50°C至150°C
分辨率高,最高可達0.0625℃
全溫域內保持高精度
-20℃ ~ 85℃:0.5℃(最大)
-50℃ ~ -20 ℃:0.75 ℃(最大)
+85℃ ~ 150 ℃:0.75 ℃(最大)
脈沖數型數字輸出,無需AD轉換接口
單次溫度轉換時間50ms
轉換時工作電流僅30uA,零待機功耗
供電范圍寬,1.65V到5.5V
封裝形式
TO-92s(4mm x 3mm)
DFN2L(1.6mm x 0.8mm)
NST1001管腳定義與功能描述
圖2:NST1001封裝外形及管腳定義
表2:NST1001管腳功能描述
NST1001典型應用電路
D-NTC?的最大優勢就是使用簡單。NST1001支持上拉與下拉電阻兩種接法,易于使用,接下來具體介紹:
上拉電阻接法與輸出波形:
圖3:NST1001上拉電阻連接應用電路示意圖
圖3是NST1001的上拉接法典型應用連接圖。上拉電阻R1可以直接連到MCU的VDD,也可以通過一個單獨的GPIO(圖中為GPIO1)為NST1001供電,以便不用時關掉其供電來節省功耗。有些MCU的GPIO自帶有可配置的上拉電阻,也可以替代外部電阻R1。在某些應用中為了提高對外部抗干擾的能力,可以在靠近NST1001處增加電容C1。C1的取值見下文。圖4是上拉電阻連接模式的典型DQ輸出波形。
圖4: NST1001上拉電阻DQ脈沖波形圖
下拉電阻接法與輸出波形:
圖5:NST1001下拉電阻連接應用電路示意圖
圖5是NST1001的下拉電阻接法典型應用連接圖,類似于常見的NTC溫度采集方案。對應的輸出波形見圖6。
圖6:NST1001下拉電阻脈沖測試波形圖
典型電路中R1與C1的取值
接下來展開來介紹一下典型電路中R1與C1的取值:
上拉或下拉電阻R1可以選取值在500 ohm到10k ohm之間。具體的取值需要在最低工作電壓,功耗和傳輸距離之間進行折衷。由于NST1001進行溫度轉換時有最大45uA的電流,越小的R1在其上的壓降就越小,給芯片的供電電壓就越高。VDD的最小值可以用如下公式進行估算:
另一方面,溫度數據發送時的功耗隨著電阻的減小而變大,因此為了最小化功耗,需要盡量采用更大的電阻。而在有些需要長距離傳輸的情況下,考慮到寄生電容對數據傳輸的影響,為了保證溫度脈沖信號可以被正常的發送出來,電阻R1不能取的太大。
圖7上拉模式下DQ脈沖波形
如圖7,在上拉模式下,由于DQ引腳開關電阻僅為50ohm左右,因此輸出拉低速度一般較快,傳輸能力主要受限于輸出由低變高時,輸出從低拉高到95%穩態值的時間TLH可以如下公式進行計算。
其中C1為外部濾波電容,Cpar為線束對地寄生電容。TLH需要小于DQ高脈沖的最短時間4us。假設R1為5.1k ohm,不考慮Cpar,則C1需要不大于261pF。
實際使用時,用戶需要根據實際應用的情況,在最低工作電壓,功耗和傳輸距離三個因素之間進行折中。
NST1001溫度計算公式與對應溫度表
NST1001的使用簡單除了管腳數量少還體現在測溫數據獲取簡單,通過下述方程即可直接得到校準后的溫度值:
溫度計算方程:
其中:Temp是溫度值(-50 ℃~ 150 ℃),Num是脈沖數(1 ~3201個)。
預告
下期內容將介紹NST1001評估套件的使用,有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索取評估套件。
圖8:NST1001 USB評估板實物
圖9:NST1001 USB評估軟件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228瀏覽量
754679 -
溫度傳感器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950瀏覽量
156185
原文標題:一款革命性的溫度傳感器,來了解下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