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今天宣布量子計算新里程碑:迄今為止最高的量子體積!與此同時,IBM發布了量子性能的“摩爾定律”,宣布其“量子霸權”時間表:為了在10年內實現量子霸權,需要每年將量子體積至少增加一倍。
量子摩爾定律來了!
在近日召開的2019年美國物理學會三月會議上,IBM拋出了這個概念。
在這次會議上,IBM宣布它最新型的量子計算機、今年1月在CES上亮相的全球首臺商用量子計算一體機IBM Q System One提供了“迄今為止最高的量子體積”。
“量子體積”(Quantum Volume)是IBM提出的一個專用性能指標,用于測量量子計算機的強大程度,其影響因素包括量子比特數、門和測量誤差、設備交叉通信、以及設備連接和電路編譯效率等。
因此,量子體積越大,量子計算機的性能就越強大,能夠解決的實際問題就越多。
重要的是,IBM發現量子體積遵循一種“摩爾定律”:其量子計算機實現的量子體積,每年增加一倍:
2017年IBM的Tenerife設備(5-qubit)已經實現了4量子體積;
2018年的IBM Q設備(20-qubit),其量子體積是8;
2019年最新推出的IBM Q System One(20-qubit),量子體積達到16.
也就是說,自2017年以來,IBM每年將量子體積翻了一番。
這種倍增與摩爾定律非常相似。摩爾定律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即:
IBM還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時間表:為了在 2020年代實現量子霸權,我們需要每年至少增加一倍的量子體積!
量子體積是什么?
IBM在博客上發布了對System Q One的幾個模型測試結果的概述。
當然,重點的測量指標是“量子體積”,團隊還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描述了這個指標以及如何計算。
在論文中,他們指出,新的度量標準“量化了計算機成功實現的最大寬度和深度相同的隨機電路”,并指出它還與錯誤率密切相關。
除了提供迄今為止最高的量子體積之外,IBM Q System One的性能還反映了IBM所測量到的最低錯誤率,平均2-qubit gate的錯誤率小于2%,其最佳gate的錯誤率小于1%。
低錯誤率很重要,因為要想構建功能完備、大規模、通用、容錯的量子計算機,需要較長的相干時間和較低的錯誤率。
量子體積是衡量量子霸權(Quantum Advantage, 又稱量子優勢)進展的一個基本性能指標,在這一點上,量子應用程序帶來了超越經典計算機本身能力的重大、實際的好處。
接下來,詳細闡述“量子體積”的概念和意義。
IBM對 Q System One進行了詳細的基準測試,并在博客中公布IBM Q Network系統“Tokyo”和“Poughkeepsie”以及公開發布的IBM Q Experience系統“Tenerife”的一些性能數據。
特定量子計算機的性能可以在兩個層面上表示:與芯片中基礎量子位相關的度量,我們稱之為“量子器件”,以及整體系統性能。
下表比較了四個最近的IBM Q系統中量子器件的基本指標:
IBM Q System One的性能可以體現在測得的一些最優性能/最低錯誤率數字中。平均兩個量子比特門誤差小于2%,最佳門錯誤碼率小于1%。
IBM的設備基本上受到相干時間的限制,對于IBM Q System One來說平均為73μs。
平均兩比特率誤差率在相干極限的兩倍之內(1.68倍),該極限即由量子位T1和T2設定的理論極限(IBM QSystem One平均為74μs和69μs)。這表明IBM的控件引起的誤差非常小,已經接近該器件上最高的量子比特保真度。
量子摩爾定律 :為了實現量子優勢,量子體積需要每年至少翻一番
為了在本世紀20年代實現量子優勢,需要每年至少將“量子體積”增加一倍。
IBM的五量子比特設備Teumife的量子體積是2017年首次通過IBM Q Experience量子云服務提供的,目前的IBM Q 20-量子位的高端設備的量子體積為8。最新結果表明,IBM Q System One性能已經超過16量子體積。自2017年以來,IBM Q團隊每年都實現了量子體積的倍增。
下面是一張量子系統開發路線圖,以量子體積為衡量標準,量子系統計算力每年增長一倍。
有趣的是,其實可以將上圖與Gordon Moore在1965年4月19日提出這張著名的“摩爾定律”圖表進行比較:
為了實現0.01%的誤差率,需要將相干時間提高到1-5毫秒,這是一個漫長的未來之路,在量子系統中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克服很多激動人心的挑戰。
在制定系統路線圖的同時,需要同時研究元器件的基本物理特性,并測量了單個超導傳輸量子比特T1弛豫時間長達0.5毫秒(500微秒,質量因數為1500萬),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器件不存在基本材料上的限制問題。
雖然“量子體積”可用于表征設備性能,但業界也可以使用其他指標,例如測量設備上的糾纏量子位的方式,從中提取有關系統性能的更多信息。
對于多量子位糾纏,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是n-qubit 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狀態的斷層攝影(可完全描述未知量子態的相同集合的過程),比如4量子位狀態。
首先準備GHZ狀態,并通過在不同基礎上的各個量子位的投影,重建我們創建的狀態。這里的量度指標是可實現的實驗狀態相對于目標狀態的保真度。
狀態層析成像對測量誤差很敏感,因此如果不具備去除這些誤差影響的技術,我們重建的4量子位 GHZ狀態的保真度為0.66,可以繪制出如下的密度矩陣:
不過,可以通過額外校準測量來確定測量誤差的倒數,并對層析成像數據進行測量校正,從而降低這些誤差。同樣的數據經過校正處理后,保真度提升至0.98。請注意,此值不包括誤差線,誤差線將包含由于狀態準備和測量誤差引起的統計噪音和系統噪音。
Qiskit Ignis是一種理解和降低量子電路和器件噪音的框架,也是IBM的開源量子開發套件Qiskit的一部分。Qiskit Ignis中包括測量誤差降噪。
降噪后的4比特GHZ狀態層析成像,保真度為0.98
我們還對IBM Q System One上的真正糾纏狀態進行了初步測量,共有多達18個量子比特糾纏。
這些初步結果,再加上量子體積和降低測量誤差技術的改進,以及新的快速高保真量子位測量的成果,將在2019年3月美國物理學會的會議上公布。
量子計算的噪聲中間量子(NISQ)時代的到來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從硬件,軟件到物理學的突破,再到新的量度標準的誕生。要在實用系統上繼續改進“量子體積”量度標準,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IBM計劃在紐約Poughkeepsie開設新的量子計算中心,在2019年下半年制造具有相當性能水平的量子計算系統。
1965年,戈登·摩爾曾斷言:“集成電子技術的未來是電子產品本身的未來?!倍覀儸F在相信,量子計算的未來將成為計算機本身的未來。
史上最高量子體積的量子計算機,是何方神圣?
IBM Q System One,號稱全球首臺量子計算一體機,它體積如同大象,算力不敵小手機。
今年1月,拉斯維加斯CES展會上,Q System One首次亮相。
IBM Q System One
它猶如一件藝術品,被安置在一個2.74米高、2.74寬的的硼硅玻璃柜中,中間掛著吊燈一般的量子計算核心硬件,由一個閃亮的圓柱形黑色外殼包裹,里面的所有部件都被精妙地隱藏起來。
當然,為了方便維護,玻璃外殼可以使用電機打開。
IBM Q System One由許多自定義組件組成,這些組件協同工作,可用于最先進的基于云的量子計算程序,包括:
具有穩定性和自動校準能力的量子硬件設計,提供可重復、可預測的高質量量子比特。
制冷工程,提供連續冷卻、孤立的量子環境。
量子固件,可管理系統運行狀況并啟用系統升級,無需用戶停機。
經典計算能力,提供安全的云訪問和量子算法的混合運行。
以及IBM剛剛公布的,它的“量子體積”達到了16。
如果明年IBM如約推出32量子體積的計算機,又會是何等的高端藝術品呢?
巨頭攪局,量子計算競爭白熱化
根據BCC Research的數據,到2022年,全球量子計算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預計將達到37.3%,產值達到1.61億美元左右。再往后,2027年該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3%左右,產值達到13億美元。
這個預測并不夸張。因為,這個領域的競爭正在加劇。
英特爾、微軟、谷歌等主要競爭對手正在加入競爭。這些巨頭科技公司正不遺余力地將量子計算商業化和民主化,使其進入商用領域。
英特爾最近與Bluefors和Afore合作推出了首款量子低溫晶圓探針(Cryogenic Wafer Prober)。這種裝置可以加速基于硅的量子芯片上量子比特的測試過程。
微軟的量子網絡也正在成長。作為該公司量子開發工具包的一部分,微軟大力推廣其“量子友好”的最新編程語言Q#(Q-sharp)。微軟的目標是開發一種通用量子計算機,采用堅固的基于納米線的硬件結構,具有糾錯機制。
以此同時,谷歌在去年7月發布了名為Cirq的開源軟件工具包,以幫助開發人員測試量子計算算法。此外,在去年3月,谷歌宣布推出Bristlecone,一臺72量子比特的通用量子計算機。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58瀏覽量
74724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701瀏覽量
138365 -
量子計算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0瀏覽量
25459
原文標題:量子摩爾定律問世!量子體積每年翻番,10年內實現量子霸權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