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 2019未來工業智能峰會在北京舉辦,此次峰會由北京天澤智云科技有限公司主辦,300余位來自制造業、IT等領域的專家、客戶、合作伙伴,以及媒體朋友們共同見證了此次盛大發布。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發起人劉成軍受邀參加見證,并對CEO及高級副總裁進行了專訪。
峰會現場
主編手記:天澤智云成立于2016年,萌生于美國智能維護系統(IMS)中心,因與李杰教授(Jay Lee)結緣,所以對這家公司的發展一直保持著密切關注。從成立以來,到組建整建制團隊、技術從1到N產業化,項目經驗產品化方面,技術型創業公司所走過的路,他們也都踩著一路走來。
一直以來,工業互聯網研習社認為工業互聯網產業也將有自己的產業生命周期——萌芽、上升、穩定、衰退。在打破與重組、融合與分化的糾纏中,一些富有革命和變革精神的新物種,在生發與生長。
在這個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激蕩進程中,創業公司作為技術商業化的核心載體,起著異乎尋常的關鍵作用。經由它們,新技術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滋潤著產業,產業政策在呼嘯前行中落地,資本和媒體亦浩浩蕩蕩而來……
面對制造業用戶“數據孤島”和“需求非標”的雙重挑戰,關注工業和制造領域的服務商,都會特別關注項目型思維(主要特征是個性化)和產品型思維(主要特征是通用性)的差別(詳情:你是項目型思維,還是產品型思維?),以及如何將大量項目經驗沉淀下來,實現復用和流轉,“沒有積累,就一定沒有未來”。
天澤智云這兩年的發展也在經歷這種蛻變和演進——正如CEO孫昕所說:“天澤智云現在處在什么階段?在一個既有產品又有項目階段,我們大部分未必稱之為項目,我們是一個混搭。”
2017年12月,GenPro(算法引擎和建模平臺)正式發布,完成從項目制走向產品化的重要一步;2019年3月13日,發布產品矩陣,目前,天澤智云工業智能研發平臺的核心組件包括:
EdgePro,工業物聯網與邊緣智能軟件
GenPro,工業智能分析與建模工具
CyberRepository,工業智能模型生命周期管理協作系統
CyberSphere,企業級算法模型執行引擎
四大模塊,形成合力,擊穿從業務場景的需求、到數據采集、到分析建模、到模型驗證與部署,最終交付業務價值,實現了從需求發現到價值創造的整個閉環管理。
對話嘉賓:
孫昕:天澤智云CEO
謝炯:天澤智云高級副總裁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工業互聯網研習社作為第三方屬性的機構,一直在觀察業界的動向。我注意到,天澤智云在國內是較早使用“工業智能”概念的,在工業互聯網大潮里面,當大家在使用工業互聯網或物聯網平臺的時候,你們還在堅持使用這個概念,當時為什么選擇這樣一個概念或者是定位?工業智能和工業互聯網平臺邊界在哪里?
孫昕:我覺得互相補充一下。第一,工業互聯網概念我覺得對我來說確實比較大,這個概念太大,因為所有涉及到工業領域的,從軟件、硬件、技術到聯網這些東西,理論都屬于工業互聯網范疇。而且,工業互聯網平臺目前來說對天澤智云來說,也不是我們準確的定位,我們認為術業有專攻,我們不是為了提一個概念而做什么。
在過去的應該說IMS中心(美國智能維護系統中心)將近20年的時間,一直在做工業數據處理,機器學習一直就有,也一直在用,今天我們說工業智能,但是實際上我們一直用計算機學科、建模技術和背景,工業Know How結合在一起處理工業數據問題,一直這么做,從來沒有變過。
所以,我們應該專業的做我們最擅長的事情,而這部分事情疊加在工業互聯網當中,實際我認為是最具有價值的一部分,因為它發現的是隱性世界的問題,它不再是把房間里面有30臺機床聯網看到稼動率、看到OEE、看到哪些機床在動,它是解決機床自動化了之后的一些問題,那我相信工業互聯網走到更高的價值為驅動階段的時候,這部分價值是最大的,這是我們認知的。
謝炯:剛才最后一個環節講賦能平臺,我們跟平臺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其實我們對自己準確定位是說,不管它是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好,是更大的云服務平臺也好,其實我們專注的是整個工業賦能體系下的技術架構,還有就是整個框架。
這些東西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甚至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結構之上,我們其實更多是把這個能力賦給最終需要做的人,你可以這樣理解,談工業互聯網,我把它看成還是一個中心件,從傳統軟件角度來講這就是一個中心件。
國家工信部提倡的是什么?百萬工業APP。我認為工業智能是從工業互聯網最終達到工業APP當中必經的途徑,并且是很好的推手,沒有工業智能中間專注的一部分,怎樣評估可以從工業互聯網上生成這么多APP,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一下。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這次最新一輪融資額是多少?選擇投資機構主要考量哪些要素?
孫昕:天澤智云我們選擇融資,我們關注的不是融多少錢,而是在天澤智云融資過程中,給我們戰略投資的包括像富士康、聯想,他們能夠支撐我們什么樣的產業支持,給我們多少無憂場景,給我們多大的試驗田,這個東西試驗出來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我們戰略投資方。
今天我們給富士康做的所有事情,第一受益者一定是富士康,當然第二受益者是天澤智云,但是真正更受益的是這樣的技術能夠推廣,在全球去用,尤其是機加工,比如AI,晉文靜(天澤智云首席數據科學家)做的這些東西。
我一直相信,這個世界如果錢能衡量、解決的事情都不是問題,錢不是第一要素,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價值,而我們有什么樣的創造真的對得起大家這份投資。所以后面天澤怎么樣投融資,那是變化中我們來看待這個事情。我們并不是說為了融資而融資,這不是我們目標。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現在業界都在強調融合的重要性,一方面,在需求端,用戶內部的融合,IT與OT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為需求端提供服務的供給側、服務商也需要融合,比如上午演講中提到的IT、OT、PT(平臺技術)和AT(分析技術)融合。我注意到天澤在這方面走在前面,有沒有關于團隊、知識及整建制體系等一些融合經驗?
孫昕:其實可以把天澤智云當成融合體系的一個最好案例。我自己覺得我們需要改進的地方特別多,但是外界的評價比我們自己還要高,就是因為看到了我們是一個體系的團隊建設起來,這是一個過程。
同時,這個團隊又建設一個體系性工具平臺方法,這些工具平臺方法怎么驗證它建立起來?是因為我們用這樣的工具平臺方法,在工業行業一個一個項目,一個一個無憂場景我們做出來了,所以本身這個過程就是在培養體系、構建團隊,把研發流程平臺化,然后人才也培養出來的一個過程。
謝炯:其實今天早上開場時候有一句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是什么?剛才博士們提到的一定要識別什么是場景,在場景下發現問題做事情才有目的。第二個是要有“器”,“器”是什么?就是工具、平臺,現在有比較完整的賦能的產品矩陣。最后講到“法”的部分,你有了這些工具不會用,沒有內功心法,也不能發揮作用。
所以,我們在“法”的層面也依賴我們在各個領域當中,包括IMS(美國智能維護系統中心)還有其他在PT當中實踐的經驗,我們會形成整個方法論加上最佳實踐體系。我認為只有這三個結合在一塊我們才可以產生一個不斷被復制融合性體系,這個體系不但可以對內,也可以對外,對各行各業。
孫昕:舉個例子,你觀察30年前、40年前軟件行業,那時候是一個人得天下,一個人從頭到尾全開發,整個代碼頁面都是一行一行寫出來的。但是你觀察,最后這幾十年軟件已經衍生出這么多種形式,它是一個龐大的體系了,這個龐大的體系發展到今天,這個專門職位的人可能利用一個框架,他一下就能生成一個很美的圖面。
其實,對于工業智能的開發將來也是這個過程,它一定是專業化,你不能指望一個人從頭到尾全部干完,他一定要站在巨人肩膀人,站在很多已經很好的資產基礎。
所以,某種意義上你可以把工業智能看到軟件行業的30年、40年前,從粗放走向整個體系化,工業智能也是這樣,所以我們現在就是用這種體系化方法做工業智能的事情。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這種“體系化”,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項目產品化”是嗎?
孫昕:不是項目產品化。以前軟件領域有一個老詞叫“軟件工程化”,因為最早做產線生產基礎,一個一個零部件,一個一個產線就出來了,那時候軟件剛出現的時候大家看不懂,軟件怎么被生產出來的?就看到一個人在那兒寫代碼就出來了。
后來衍生出來,軟件有需求、建模、開發、測試,一個一個崗位就有了,實際那一個一個崗位虛擬出來跟工廠線是一樣的,他也有工具,也有相當于沖床,一個一個軟件從加工出來的模型,再碼代碼、測試,一個軟件就出來了,叫軟件工程化,這跟你做什么項目,跟什么產品沒關系,項目產品軟件形式都是這么加工出來的,這樣的軟件才是質量好的,才是真正快速規模化的,工業智能是一樣的邏輯。
提問(其他媒體):關于運營層面,前面有工業互聯網研習社的老師提到“項目產品化”,雖然您覺得不一定準確,但是我覺得確實是工業互聯網的公司或者是像天澤智云這樣做工業智能的公司,目前的現狀,大多數不管落地工業場景還是按照一個項目一個項目交付,這個過程中我們也不斷推出產品優化,大概是這樣一個邏輯。
我之前也采訪很多其他工業互聯網公司,有一位CEO告訴我說如果一個項目低于200萬的話,可能他就會虧本,獲客成本特別高,前期教育客戶、培養客戶那些方案實施,您怎么看待這樣的問題?怎么解決項目交付的現狀?
孫昕:現在是這樣,第一,從項目演進到產品,演進到將來的服務,包括SaaS等等,其實大家知道這是更好的演進。天澤智云現在在什么階段?在一個既有產品又有項目階段,我們大部分未必稱之為項目,我們是一個混搭。
所以,回過頭來第一我們今天的產品矩陣,大家有沒有想到如果一個200萬的項目交給外面從零到一做的,他可能會很吃虧,他花10個月、10個人不一定干的完,文靜的刀具項目這么具有挑戰性,她可能花4個人、4個月我們就能干完,還能賺錢,為什么?首先我們把平臺產品化了,我們叫“一橫”,這個橫向平臺既是我們自己賦能自己和賦能別人的工具,同時就好像今天要裝修30套房子,我是全上手還是把工具機買好、搭好然后一套一套裝修,速度快很多。
所以,首先在這里面我們已經完成產品化了,橫的搭起來之后,我的機加工、軌交、風電,我是在這個體系上構建的。這上面我是先用項目來做,做的過程當中再把它變成一個產品,什么叫產品?客戶不用關心你用不用,就是一個無憂風電完整系統賣給你,現在風電無憂系統我們就是產品,我們不是項目開發。
天澤智云已落地的18個工業無憂場景
天澤用兩年多時間,用最快的速度已經走到產品化過程,但是產品化是一個漫長過程,再往前走還有SaaS產品,我們已經有了,中國第一個在云上面做算法的,按風機臺數收費的案例其實是天澤智云的,我們從來不對外宣傳,為什么?這個要試、磨,好的產品、好的服務模式,包括SaaS這些都是磨出來的,我們也有硬件,硬件是不是產品?當然是產品,硬件怎么被定義出來?也是在這么多項目當中,我們從硬件邊緣端收集出來的開始做自己產品設計。所以這條路一定是這么走下來的。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2017年底發布的GenPro(分析建模平臺)整個進展怎么樣?把部分頭部企業行業經驗提煉放在項目平臺上,然后再進行更快速覆蓋到其他場景,有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孫昕:GenPro其實第一業界對它評價還是非常高的,因為今天在工業領域我們看起來它只是一個建模開發工具,它其實不只是建模開發工具,它把行業經驗得以積累了。比如我們在風電積累的今天給到一個新的業主,他至少有一個積累的東西,在這上面讓他開發門檻一下就降下來了。
所以,沒有積累就一定沒有未來,但是你首先要有積累的框架和平臺,GenPro起到一個推手的作用。但是GenPro后面叫CyberRepository(模型管理平臺),這就是將來工業最核心的,其實在我看來工業最核心的不是數據,而是模型,數據是客戶的,真正有價值的是模型,模型將來的積累會顛覆很多商業模式,模型驅動了無數的APP,APP又驅動無數商業收費模式。
所以,GenPro看起來只是開發工具,但是它把這些積累都變成資產庫,變成一個更大的將來驅動商業變革模型的市場,要這么去看待可能會更好,但是,這是需要花歷史時間的,誰走的越久、越堅持,當然越早總是占優先的嘛,你做的越快越踏實,這個領域自然會積累更多。我們確實不可能說有多少客戶數據,那個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
工業互聯網研習社:整個營收規模多少?預期什么時候盈利?
謝炯:因為我們現在目前剛剛經過上一輪投資,因為富士康是一個上市的企業。目前我們要遵守商業規則,所以在這個階段不對外公布任何財務事項。
-
制造業
+關注
關注
9文章
2253瀏覽量
53691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28瀏覽量
94230 -
工業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39瀏覽量
6134
原文標題:專訪 | 天澤智云CEO孫昕談工業智能:“沒有積累,就一定沒有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junguancha,微信公眾號:工業互聯網研習社】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