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一個龐大的(不斷增長的)互聯產品領域,從健身追蹤器、智能電視到自動駕駛汽車和虛擬助理等。去年6月份,有消息稱亞馬遜智能音箱錄下了一家人的談話,并將談話語音文件發給了他們聯系人列表中的某一個。其他頭條新聞報道黑客非法訪問“智能”泰迪熊、嬰兒監視器、心臟起搏器和其他設備的數據;去年5月份,美國和英國政府發布了一個聯合警告,稱“某國”黑客可能正在利用物聯網從個人和組織中竊取數據。
然而,在黑客非法訪問物聯網產品數據的所有案例中,很少有消費者意識到許多物聯網設備的設計是為了收集和共享潛在的私人數據,并作為其正常運營的一部分。風險是巨大的:隨著越來越多的產品配備了攝像頭和麥克風——更不用說熱傳感器、加速度計、面部和生物特征分析以及全球定位系統——我們正在悄無聲息地構建一種可能很快無處躲藏的傳感器架構,即使是在像家庭這樣的私人空間中。
隨著“智能”成為設備的新默認設置,隱私風險并不總是明確的,特別是當公司將來自多個來源的數據結合起來以推斷個人習慣、動作和情緒狀態時。
研究表明,物聯網設備的制造商往往無法向消費者明確披露他們正在獲取的數據以及數據共享的方式和地點。許多產品的隱私政策很難找到,而且也幾乎無法理解。安裝后,許多物聯網設備在后臺無聲運行,與計算機或移動設備不同,它們沒有允許用戶查看或更改其隱私設置的界面。即使是從不購買物聯網產品的人也會受到物聯網的監控,因為公共空間越來越多地充斥著安全攝像頭、智能廣告牌、店內零售跟蹤系統和其他技術。據《紐約時報》報道,甚至麥迪遜廣場花園也在悄悄地對觀眾進行面部識別。
2017年底,一個消費者權益團體發表了一系列由谷歌和亞馬遜獲得專利的研究報告,這些專利與他們的智能家居助理產品未來的潛在功能有關。在其中一個例子中,亞馬遜申請了一種從環境語音中提取關鍵詞的方法專利,這種方法可以觸發定向廣告。在另一項專利中,谷歌描述了一個智能家居,其中“可以根據兒童的觀察活動推斷出惡作劇”。
如果采取關鍵行動,這種可怕的未來是可以避免的。首先,連網產品制造商必須對如何共享、存儲和分析用戶數據承擔更大的責任。物聯網產品應定期披露他們正在收集的內容,不僅是在安裝時,而且還應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設備制造商還應承諾只收集對他們具有特定用途的數據,而不是將其存儲起來用于某些未知的未來用途,并且他們應該在不再需要時刪除數據。物聯網產品制造商應將“不收集”開關或功能開關(如麥克風靜音按鈕)結合在一起,以使用戶能夠限制或終止數據收集,他們還應該啟用選擇性共享功能,以允許消費者與“這個人”共享數據,而不與“那個人”共享數據。
與此同時,監管機構應該為如何收集和共享數據制定更好的標準。立法機構可以先明確哪個(或哪些)機構負責執行不同的物聯網產品隱私法規,他們還應該采用綜合性隱私法規來填補無效行業自律所留下來的空白。一個單一的監管框架,類似于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將為用戶和制造商提供必要的行動清晰度,并為公民的隱私期望建立一個更好的基線。
所有支持物聯網的設備都應滿足基本安全要求,如加密數據、強身份驗證和自動安全更新。但是,除了阻止黑客,物聯網設備還應保護個人隱私,并將其作為設計的一部分。否則,在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之前,網上已經變得司空見慣的惡毒數據跟蹤做法將會轉移到線下世界,而我們可以隱退、匿名、避開商業公司和其他人關注的私人空間概念將就此成為歷史。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36瀏覽量
374479 -
隱私保護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8瀏覽量
16458
原文標題:物聯網是為泄露隱私而生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12345,微信公眾號:物聯之家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