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間,小米商城在官方微博宣布,由于貨量不足,將嚴重影響用戶消費體驗,決定取消15日上午小米9 系列的開售。
小米官方致歉并表示“小米生產線上的全體員工,在盡最大努力進行備貨,期待下次開售能夠給米粉和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p>
面對小米的真誠道歉,廣大用戶似乎并不買賬。
2月小米9發布會上,雷軍擲地“現貨”兩字,并稱小米9從1月開始生產,由高管親自監工,保障前方生產。
在供貨問題上,雷軍的發聲在悄然更換著概念。
3月3日,雷軍稱,“假如小米9首月供貨不足百萬臺,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廠擰螺絲?!?/p>
3月15日,雷軍轉發了小米商城售賣米家螺絲刀的微博并表示:“我先買一把。如果小米9系列首月供貨不能超過百萬臺,我立刻到工廠擰螺絲!下周二,大家看我們的備貨吧?!?/p>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雷軍所強調供貨百萬臺的主語對象,已經從“小米9”變更為“小米9系列”。
事實證明雷總的話聽聽就可以了,誰認真誰就輸了。此次停售事件讓我們又一次見證了小米的“現貨”,事實上小米與現貨的愛恨情仇從小米誕生一直持續到現在。
1
年年缺貨的小米
小米成立之初,小米1代的搶購,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的,小米的輕資產模式手機廠商方案在初期,要打通各種鏈條、各種供應鏈、趟各種雷,小米手機產能難以跟上,搶購就就成了常態。
小米的搶購當然也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邊,但是造成整個搶購模式的基本原因是:
公司剛成立資本不足,沒錢預先生產出大量手機再銷售
輕資產手機模式,初期磕磕絆絆趟雷無數,產能爬坡和良率都堪憂
沒有渠道商吃掉庫存,無法準確預估市場銷量
今天,小米已經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機廠商之一,這樣的情況依然沒有改變,但過去的理由已經很難再令人信服。經過分析,我們認為小米一直缺貨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沒有能力承受風險
根據行業慣例,小米9貨源的排產計劃一般提前3-6個月就應由各個區域的銷售,各個層級的銷售負責人逐級確定了。
按照流程,一線銷售管理負責人提報需求,后臺審核,上報區域負責人,區域負責人審核,上報總部審核,總部領導審核之后,提報C字頭審核。
小米9為什么沒有現貨?答案是生產不夠。
為什么生產不夠?答案是銷售不敢放預測。
銷售為什么不敢放預測?答案是因為銷售心里沒底。
一個銷售心里沒底的背后,是大部分的銷售心里都沒有底。
但凡總部任意一個層級的銷售負責人心理有底,都有權利要求一線銷售重新填報需求的。
這背后反映的其實是廠商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即使強大如蘋果三星,在新產品沒有上市開賣的時候,依然無法百分百確定為了備貨所投入的資金,是否能夠順利的被渠道轉化為現金營收再次流入公司的賬戶。不同的是,對蘋果三星來說,這個風險第一相對較小,第二可以承受。
翻過頭來看小米,對小米來說,這個風險不小,而且一旦由紙面的風險變為實際的庫存積壓,這個可能性小米無法承受,簡單的說就是小米沒有能力承受風險。
?小米對產業鏈的掌控力不足
在全球智能手機企業當中,蘋果和三星占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最大利潤份額。據counterpoint公布的2018年二季度的數據,蘋果、三星分別占有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利潤份額分別為62%、17%,小米的占比為3%。
小米手機業務的利潤較低,導致了它與供應鏈的議價能力明顯不如蘋果和三星,這顯示出小米延續它的性價比策略正日漸遭遇由于對供應鏈的掌控力不足所導致的反噬。
小米對供應鏈的議價能力不足還與它的手機主要為中低端手機為主有關,據分析小米手機的出貨量當中估計有八成左右為中低端的紅米手機,中高端的小米手機出貨量較低,其對高級元件的采購量與OPPO、vivo等有較大差距,而華為則通過自主研發掌控了部分元件的供應受供應鏈的影響更小。
談到小米9、小米9SE本身,這兩款手機被定為旗艦手機,其多種元件均采用頂級元件,采購量自然更少。
例如OLED面板,OPPO和vivo應該是三星的第三大、第四大客戶,是國產手機中最大規模采購三星OLED面板的兩家企業,而且這兩家企業由于手機業務利潤較高,此前據悉為了確保三星向它們供應OLED面板甚至付出巨額的定金,對于這樣的客戶,顯然供應鏈愿意更優先向它們供應頂級元件。
對于供應鏈來說,在現實的經濟利益面前,顯然誰能確保給它們貨款同時又給予較高的利潤保證,自然就會選擇優先向誰供貨,這樣無可厚非,只不過在當下國產手機四強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將供應鏈與手機企業的關系凸顯在人們面前,而對于小米來說顯然在如此競爭環境下恐怕繼續僅以性價比作為競爭手段似乎已難以持續。
我們認為以上兩點原因中對產業鏈的掌控力不足是致使小米9、小米9SE出現缺貨的主要原因,自身沒有生產力、供應商支持不太給力、庫存又不足,造成小米脆弱的供應鏈,缺貨根本就是家常便飯。
事實上這也是很多中國手機產商的心病,相較于蘋果三星,國產手機產商供應鏈管控模式又有何不足之處呢?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詳細分析。
2
手機供應鏈管控之秘
手機供應鏈管控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種:
三星手機的自有全產業鏈模式,即手機的零配件幾乎都由三星自己生產;
蘋果手機的深度控制模式,包括控股、參股,以及蘋果公司投錢、供應鏈提供人和物共同研發;
國產手機的以訂單獲得對供應鏈企業的話語權模式,即用錢約束。
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講解各個模式。
?三星供應鏈管控
三星手握頂級芯片、屏幕、相機等核心元器件的研發和供應鏈資源,在全球手機市場上仍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三星經過垂直一體化的多年打造,使其在供應鏈上居于強勢地位,三星是唯一一家同時能夠在屏幕、處理器、閃存、攝像頭等核心元器件上自給自足的廠商。
目前在全球手機元器件供應鏈中,三星占據著絕對的王者地位。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份額三星占比高達44.5%,排名第二的SK海力士僅為27.9%,三星幾乎占據半壁江山。
2017年在全球9英寸及以下顯示屏市場上,三星市場份額為31%,其中在OLED顯示屏市場中三星占據著96.5%的市場份額,在該領域是絕對的王者存在。
2017年著三星SDI鋰電池占據全球市場份額20%,是全球市場份額第一的儲能電池供應商……
正是因為在多個元器件行業都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三星才有足夠的底氣與蘋果叫板,畢竟目前全球能夠脫離美國進行手機制造的廠商只有三星。
三星CEO坐在漢城辦公桌前,看全世界銷售和庫存信息如同視自己的手心,隨時隨地了解全世界銷售網和工廠的異動情況,并指揮銷售、生產、采購和計劃部門緊密合作。
(1)以日為單位落實供給計劃
三星電子各事業部主管每周召開S&OP會議,確定一周的銷售供給計劃。該周供給計劃與反映日銷售和供給差的NET Change Planning接軌。
接下來DMC(SET) 部門每日落實供給計劃, 安排銷售和生產,并在每日結束時收集全世界市場信息更新,確認24小時內銷售計劃對比銷售實際、生產計劃和生產實際間的差值,反應到供給計劃中,并將日計劃和周計劃比較,差值超標即刻與市場部聯系。
(2)信息預警管理產品上市退市
三星電子現在用GLOBAL SCM系統不僅可以計劃銷售、生產,甚至用來管理產品研發,共享新品上市預示和淘汰預示管理等,成為新產品銷售計劃、開發信息的基礎。
(3)建立工業園區現實自動補貨
一部手機,用到的零配件有幾千個,模塊則有數百個。自2003年開始,三星集團主動召集供應商和自己毗鄰而居,建立三星工業園區,簡化原來需要空運、海運等方式才能實現的原料和零部件的采購,節省了以前耗費很多的高端運輸成本。
同時,三星工業園區內企業實現信息共享達成全園“零”庫存的目標。園內各相關企業之間都設有網絡聯線,以保證物流和信息流的即時連接和直接溝通,有的配套廠商甚至專門建造直接通向三星電子公司組裝廠廠房的超大型傳送帶。
通過自動補貨系統模塊,供應商還可以直接了解到自己提供貨品目前在生產企業的庫存,可隨時根據生產情況補貨。整條供應鏈的可視性大大增強,總庫存下降,供應鏈總體成本降低,三星的競爭力也隨之提高。
?蘋果供應鏈管控
蘋果供應鏈管理發展至今日,庫克打開電腦,就能看到蘋果在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供應商當日的產量、良品率等信息。通過這個世界聯網的資訊系統,蘋果能有效地將庫存降低至零,從而節省出大量流動資金。蘋果對于供應鏈的管理策略特點可以總結為“嚴苛、制衡、共贏”。
(1)品質管理:良率 VS不良率
蘋果的品質管理非常保守,非常謹慎。如果你仔細研究過蘋果的供應商,就會發現,它基本上選擇的都是行業頂尖的供應商,一方面源于蘋果自身對產品的極致追求,另外一方面,只有頂尖的供應商才能更好的讓蘋果的理念變成現實。也基于此,蘋果一直堅持使用更高質量的組件來代替以價致勝。
在iPhoneX采用三星OLED屏幕時,蘋果雖抱怨三星價格的不厚道,但依然采用三星獨家供貨,并不是蘋果不知道獨家的風險和成本(據悉當時三星生產OLED屏幕良率和效率都不高),而是作為龍頭的三星的良率都非常低,何況別的供應商。
三星已經搶在iPhoneX發布前推出自己的全面屏手機,但蘋果讓全面屏手機迸發出一個高潮。盡管OLED一度成為智能手機標配,但在2017年剛剛火爆時,很多品牌的現狀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為價格和產能都不美麗。
保守的蘋果明白,每一個制造商都有一個打造硬件設備規格的準則,蘋果 iPhone每年的銷售非??捎^,這就需要蘋果每年必須要求自己的硬件供應商們把好關,制造出能達到蘋果質量標準的產品。
否則,一旦有哪一個零部件出現問題,對于 iPhone 來說,或許會帶來無法估計的惡劣影響,所以現在我們經常會看到蘋果的“謹慎”而不是“奔放”,比如三星之前的黑天鵝事件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2)準時交付率
蘋果已經將每年的春秋新品發布會做成了自己的一個“節日”,從喬布斯時代就已經聲名在外了。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蘋果的新品秀。而背后,無論是開創性創新,還是微創新,隱藏在這背后的供應鏈交付率,對新品秀的成功舉行意義非常大,因為供應鏈上面的任何一項NG舉措都可以讓計劃流產。
準時交付率背后比拼的是信譽度,科技實力以及規劃能力。
從三星電子和蘋果的發展軌跡都能看出來,只有控制產業鏈才能成為真巨頭。而目前中國企業顯然對產業鏈的控制,還遠遠不夠。別說小米、魅族等手機廠商,即使是華為這樣的巨鱷,在產業鏈的控制上也有很多不足,很多核心部件還有賴于國際廠商的供給。
相較于蘋果三星,國產手機供應鏈管控應如何改進才能助力國產手機彎道超車呢?
3
供應鏈融合創新,國產手機彎道超車
目前,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崛起,電子元器件供應商本土化加劇。
蘋果公司公布2017年版本的全球200家主力供應商名單中四個地區的供應商最多,那就是美臺日中。
數據顯示,中國零部件產業鏈上各家龍頭企業都在以20%,30%甚至50%的速度增長(如京東方2017營收增長約36.15%,凈利潤增長3倍),而其他國家(尤其是日本)的供應鏈企業總體來說多年來營收和利潤增速不大。
可見,國內供應鏈企業產品代替進口產品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這對于國產手機而言其意義自然不用多說——產業集群效應必然會催化更多的創新。
在中國制造和中國智造崛起背景下,我們看到兩個在供應鏈方面能讓國產手機彎道超車的突破口。
?供應鏈管理的數據化與智能化
在2017年凱捷咨詢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調研中,有75%的被訪者認為數字化轉型對其企業來說是重要的,50%認為非常重要。看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
傳統模式下,手機企業的供應鏈是「鏈式」運作,若上游供應商供應出現問題,下游廠商的出貨必定受到影響,進而導致市場的短缺。
但如今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這一「鏈式」運行模式將越來越跟不上時代,手機企業供應鏈的運營將從「鏈式」變成「網狀」,這將大大加強企業與供應商、客戶等商業伙伴間的數據互聯互通,極大提升整體供應鏈的執行效率。
歸根結底,供應鏈管理的數據化與智能化,是信息流的智能改進。說白了就是讓每一個決策有數據分析支持,進而更加科學,而非依靠「拍腦袋」。
?供應鏈管理的差別化與定制化
眾所周知,手機行業率先研發一項技術的代價不菲。過去,大部分手機廠商慣用的做法是等待蘋果、三星牽頭,等待供應鏈成熟、市場接受度提高后,國內手機廠商再跟進。劉海屏就是典型例子。
這可以說是穩扎穩打,也可以說是坐享其成。
而今「差異化」是國產手機競爭的必備武器。而深入到供應鏈中,如何根據用戶的需求快速響應,差異化、定制化地合作研發元器件、管理供應鏈,則是國產手機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方向。
差異化、定制化,華米OV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踐行,其中做的最好的,前文舉的vivo與供應商共同推進技術演進發展,就是典型例子。這讓OV近來兩款新品——vivo NEX、OPPO FindX在一眾劉海臉中脫穎而出。
4
尾聲
國產手機彎道超車,或者說國產手機的持續創新,本質上是手機廠商與供應網絡的深度融合的成果。
一方面,生產力必不可少,國產手機廠商需將資源向技術研發上傾斜;
另一方面,生產關系優化更是大有可為,尤其是手機廠商在與上游供應商在利益分配、企業關系,以及在元器件的差別化與定制化供應管理、供應系統的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我們在重視互聯網思維和生態玩法的同時,也不可低估三星等科技巨頭全產業鏈布局的價值,如果孤立、割裂地去談應用和生態,那么得出的結論難免會南轅北轍,所以中國科技企業要想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地位,那么在貼近用戶、貼近應用的同時,也必然會向產業上游做深度滲透和布局。
未來之事,我們不能妄下定論。
靠著不怕死的精神冒一把險,確實有機會翻盤,但產業是一個整體,尤其是上下游產業鏈的關系是唇亡齒寒,供應鏈管理是絕對不可馬虎的關鍵環節。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16瀏覽量
180667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1瀏覽量
25791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0瀏覽量
144573
原文標題:小米一直在缺貨的路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xinpianlaosiji,微信公眾號:芯世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