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預期比較低,也許是對16:9屏幕的誤解太深,當所有人真正看到摸到我最近在用的魅族15時,都會給到下面的評價。
咦,這手機還不錯嘛。
預期控制是一門學問,iPhone總是難以讓人滿意的原因當中,有一部分是外界希望蘋果每年都要重新定義一次手機。對于魅族和魅族老板黃章而言,最近大家的期望可能沒那么高,尤其是在黃章說魅族15手機只是“小試牛刀”的前提下。
結果證明,木匠黃章的手藝活沒有生疏,本來預先期望也不高的我,在開箱后握住魅族15的時候,會有一種這手機在對我說“嗨,我親愛的老伙計,好久不見”的感覺。
好久不見
如果沒記錯,上一次黃章親自打磨手機還是魅族MX3的時候,這是魅族最后一款小而美的手機,然后便是1799元的MX4在2014年一石激起千層浪。
魅族MX3的手板,是黃章拿著木板一遍一遍打磨,做出了他認為的最佳握持手感。所以當時魅族MX3開發布會的時候,邀請函是和魅族MX3同樣尺寸手感的木板。
那個時候我加入愛范兒沒多久,那塊模板就放在辦公桌上,有事沒事我就會把它握在手里摩挲一陣,作用幾乎相當于解壓神器。
▲魅族MX3
不得不說,確實是有記憶喚醒這種事的,握住魅族15的時候,我腦海中就條件反射一樣地記起了MX3的手感。雖然15的長寬厚重完全都不一樣,但得益于圓潤手感和溫潤觸感,以及手機配重的鉆研,那種輕微墜手但又貼合手掌的感覺,確實和MX3如出一轍。
▲左MX3,右MX2
自MX開始,到MX2,這兩代機型上,魅族用到了名為雙料注塑的工藝,大大地提升了手機的質感和顏值,加上當時設計遠遠領先于國產定制Android系統的Flyme,當時魅族手機的內外顏值都可圈可點。后來到了MX3這一代,由于手機開始追求輕薄化,雙料注塑雖然顏值質感上佳,但是厚度和成本也不好控制,于是MX3采用了新的IML薄壁成型工藝,也能營造出晶瑩溫潤的感覺出來。
▲魅族PRO6s
后面的魅族和魅藍機型在機身工藝上就沒那么用心了,偶有PRO6和PRO6s這樣的設計佳作出來,但在紛紛崛起的國產手機當中,前兩年千機一面的魅族倒是有點兒泯然眾人的意思。
然后,15出來了。
在15和15 Plus的機身上,魅族創造性地使用了不銹鋼和鋁合金兩種材質,質感歸不銹鋼,重量歸鋁合金,加上特殊的鍍膜或噴釉工藝,汝窯白機型呈現出了智能手機當中少有的陶瓷版簡潔和純凈,至于硯黑機型的金屬拉絲效果則可以稱得上智能手機史上最佳。
18:9時代的異類
如果15出現在2015年,那么這款手機的外觀完全可以說是驚神泣鬼,然而現在已經2018年了,全世界都是18:9全面屏和劉海屏,甚至像諾基亞X6這樣的千元機都用上了劉海屏,魅族15還在采用經典的16:9屏幕。看起來即便它細節挑剔工藝精湛,但仍然和潮流不合。
不過對于屏幕這件事,大眾一直沒個統一的喜好,當18:9全面屏出現的時候,大家都說現在真是個貓貓狗狗都可以說自己是全面屏了;當劉海屏出現的時候,大家又說這玩意兒看著真糟心;現在魅族把16:9做出最窄邊框并極大削減了額頭下巴還留了正面指紋之后,大家又說,你這16:9落伍啦。
18:9有18:9的好,機身修長符合這個時代的審美,屏占比高符合技術的發展趨勢…
不過對于大多數手機而言,18:9的全面屏和19:9的劉海屏都有兩個沒能解決好的問題:人機交互,和指紋識別位置。
Android三大鍵在更修長的屏幕下會出現握持不穩,單手操作困難的情況;如果是手勢操控的話,目前各家的方案不盡相同,學習成本不小。
最難受的當然是指紋識別的去留問題,雖然有iPhone X用了3D結構光來取代指紋,vivo和華為的少部分機型也有屏下指紋技術,不過目前而言,大多數手機面臨的情況是,想要全面屏,就得配后置指紋。
說到這里,Flyme的mBack交互依舊是Android陣營中最舒服的方式,沒有之一,這也是華為和錘子都在模仿mBack的原因。尤其是在全面屏和劉海屏給交互帶來新難題的情況下,mBack更顯易用和經典。
輕觸返回、重按回到桌面,屏幕底部上劃呼出多任務的交互是mBack的三大核心,也因為黃章對實體Home鍵的堅持得以保留。在提供了更高屏占比的情況下,熟悉魅族手機交互邏輯的用戶,想必是對15的操控駕輕就熟。
得益于并不修長的機身,舒適的握持手感,以及精妙的機身配重,15的單手操作過程還是比較穩固的。作為對比,交互邏輯相似的華為P20 Pro因為尺寸重量形狀的原因,單手操控就不那么踏實了。但是,據傳黃章大試牛刀的16將會用上全面屏,那么到時候想必黃章和魅族也會遇到上述問題,就看他們如何去解決了。
很多人覺得,全面屏的優勢在于,它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這是直覺。實際上呢,事實其實很復雜。
市面上這么多的機型,這么多的UI,其實反饋到顯示內容上,真的不盡相同。
▲從左至右:HTC U11+、vivo X21、魅族15
比如在顯示同一篇內容的時候,都是小字號下,5.46英寸的魅族15可以比6英寸的HTC U11+顯示更多內容,但是又比6.28英寸的vivo X21少。
▲由上至下:魅族15、HTC U11+、vivo X21
而在顯示常規視頻內容的時候,這三款機型的有效顯示區域幾乎一致。因為目前多數的電視劇動漫等影視內容,都是采用16:9的比例拍攝。
▲上魅族15 Plus、下HTC U11+
所以,當5.95英寸的15 Plus與6英寸的HTC U11+放一起的時候,可以很明顯地看到,15 Plus有效畫面更大。
哦對了,魅族15還有非曲面屏機型中可能最窄的邊框,1.1毫米的邊框寬度加上面板玻璃邊緣的圓滑過渡,能夠呈現出很沉浸的觀感。
上面所有關于屏幕比例的討論,都是基于當下的條件,可以預見到的是當18:9屏幕成為以后的主流之后,視頻拍攝或者照片拍攝,都很可能朝這個方向看齊。也就是說,魅族15看起來是頑固勢力,但在很多場景卻有符合當下的習慣,它是一次過去的總結,但并非面向未來。
中端?高端?
一代神U驍龍660,過氣旗艦Exynos 8895,這兩款芯片在驍龍845的陰影下已經完全稱不上頂尖了。
例行曬一下跑分,驍龍660在Geekbench上單核1600分,多核5400分,安兔兔則是13萬分。
作為高通芯片出貨的中流砥柱,驍龍660已經歷了市場的檢驗,它對業界(騰訊)最大的貢獻就是支持《王者榮耀》的高清高幀率模式。
經過游戲實測,除去進入游戲和結算游戲的掉幀,游戲內的平均幀率還是在60 fps上下浮動,平均也有54 fps。需要說明的是,測試是在人機模式下進行,所以時間較短,同時大規模團戰也不多。
15兩款機型的SoC性能是可以一用的,不過讓我冒出一臉問號的卻是它閃存顆粒的選用,不是UFS 2.1,不是UFS 2.0,而是eMMC 5.1,不到300MB/s的連續讀取速度離UFS 2.1還有很大的差距。
雖然是“又不是不能用”,不過在拍攝和啟動大型應用上,eMMC還是有些落伍的,比如在用15開啟HDR拍攝大光比場景的時候,照片就不是即點即拍即存,而是要轉半圈菊花才存儲完畢。不過這里面可能也跟CPU、ISP和系統有關系。
如果再考慮魅族15那4GB的內存容量,看到這里,大概這款手機基本上可以歸類到中端機里面去了。
然而,小孩子才看配置,大人只看體驗(并不,配置影響體驗)。
如果說魅族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繼承MX2和MX3時代的質感和握持感的話,那么第二印象就是震感。在我按下那顆Home鍵的時候,以假亂真的震感讓我以為那是一顆有真實鍵程的Home鍵。因為沒有看發布會,所以后面發現這是線性馬達模擬出來的震感時是非常震驚的:Home鍵震感和擬真度超越iPhone 8,屏幕區的震感逼近iPhone 8。
這個被魅族稱之為 mEngine的線性馬達在配合mBack使用的時候,可以形成非常好的感知回饋:輕觸Home鍵返回,手機輕輕震動,視覺和觸覺一起接受信息,哦,返回成功了。重按Home鍵回到桌面,感受Home鍵下陷的“鍵程感”,好,成功進入桌面。
遺憾的是,這顆iPhone 8級別的線性馬達,沒有配上壓感屏,讓它的能力受限不少,雖然3D Touch是一個有些廢柴的特性,不過魅族顯然是有希望在Android陣營里做到最好的。
雙色溫閃光燈幾乎是旗艦機標配了,相比于iPhone 8的4顆閃光燈,魅族15的閃光燈和當年的魅族PRO6一樣,用到了6顆閃光燈組成的環狀閃光燈組,這里對夜間成像的提升委實有限,不過勝在好玩。當手機接收來電,或者鬧鐘響的時候,會有不同的閃光模式。
再說一下15的指紋識別,到了2018年,指紋識別已經沒有任何拿出來吹一波的必要了,時下流行的是AI,再厲害點兒就是3D結構光。不過魅族15可能是把指紋識別做到了極致的手機了,一個是指紋識別面積小,雖然渲染圖看著略微別扭,不過在真機上卻挺小巧精致,和整機風格相得益彰。另外的優點就是識別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手指輕輕掃過Home鍵就能解鎖。
補齊魅族15構成高級感的最后一塊拼圖,則是電源鍵和音量鍵的穩實手感。
薄膜鍵盤和機械鍵盤的差距在于前者手感松垮,后者明快;名創優品十塊錢一個鼠標和ROG一千多的鼠標之間的價格差,在干脆流暢的點擊中就能知曉。魅族15的幾個按鍵固定程度幾乎是業界最佳,晃動程度極小,鍵程短而有力,這就是純粹的工業設計和公差控制功力了。
在魅族15上,我們總能找到這樣那樣的矛盾點:一款18年的新機,卻處處讓人想起五六年前的經典機型;明明是落后于潮流的屏幕比例,反而讓人用得舒心;在沒什么亮點的配置之外,它的種種細節又讓人不經意地怦然心動。
重要但不是這次討論重點的事情
拍照
在發布會上,魅族表示魅族15用上了華為P20的同款CMOS,從參數上看,1/2.3 inch感光元件和1.55μm大像素都很誘人。
在實際體驗中,魅族15的相機只能說是中規中矩,談不上逆天,沒有初次遇到三星S8或者華為P20 Pro那樣的震驚感。如果要說魅族15的特點,那就是忠于所見。
▲晴朗室外樣張
▲多云天HDR樣張
▲陰天室外樣張
▲夜景樣張
▲人像模式
▲近距樣張
▲食物近景樣張
以上圖片有尺寸壓縮,除人像模式之外,均為默認模式拍攝。
Flyme 7
在剛拿到魅族15的時候,當時是Flyme 7的第一個測試版,整體上沒有表現出德芙般的絲滑,后面更新了一個新版本,流暢性大大提高。雖然說到今天Flyme的審美和設計已經不像五六年前那樣超前了,不過這一版的Flyme系統還是能夠讓魅友們滿意的。
一個小建議是,把字體和圖標調小,會讓系統看起來更精致一些。
最打動我的一點是,手指觸控手機屏幕邊緣下滑,可以快速根據字母查找應用,配合魅族15的明確而有段落感的震動,每滑過一個字母,就能得到明確的回饋,這就是軟硬件結合的典型應用場景。
充電&續航
魅族15標配了24W的快充頭,不過想要一直保持24W的功率顯然不現實,為了電池壽命和熱量控制考慮,魅族15的充電速度看起來是有所控制,用原裝充電線和充電套,半小時充到43%的實測數據談不上優秀,一小時充到77%的電量也很正常,稍微比iPhone 8 Plus的29W快充速度慢一點(半小時46%,一小時80%)。
續航上,魅族15的電池容量為3000mAh,不算大,不過驍龍660和一塊OLED屏幕也不算耗電大戶,所以魅族15的續航還可以,實測在50%的亮度下無SIM卡開啟Wi-Fi條件下看一小時流媒體視頻,耗電為8%。
從拿到魅族15到完成這篇文章,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里,各種新機問世,每一個都有自己著力的賣點,有面向未來的科技或噱頭,有的甚至看起來又好又便宜,這一切,都顯得魅族15與這個時代很不兼容。
誰也不能否認,木匠黃章是個好的產品經理,即便15這么特例獨行,獨自對抗時代和趨勢,然而,成品居然讓人不覺突兀,甚至有一種就這樣敘舊也挺好的感覺。即便如此,這大概也是黃章和魅族的最后一次任性了,無論魅族15作為舊時代的總結多么精致,挽歌多么動情,今后的魅族,在保留這份手藝活的同時,也確實需要往前多看一些。
-
魅族
+關注
關注
7文章
2673瀏覽量
456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