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香港將在未來幾周內向六家運營商發放虛擬銀行牌照,預計包括騰訊財付通、螞蟻金服、小米、渣打銀行(香港)、香港電訊、眾安在線及其合作伙伴中信銀行。
關于香港虛擬銀行的發展
虛擬銀行是什么?香港金管局給出的解釋是,“虛擬銀行”指主要通過互聯網及其他電子渠道而非實體網點提供零售業務的銀行。
2000年,金管局首次發布《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2017年9月,金管局公布了一系列措施,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其中一項措施為在香港引入虛擬銀行;2018年2月和5月,金管局兩次修訂《虛擬銀行的認可》指引并開放申請,對合格的虛擬銀行申請人將發放牌照。
去年8月底,香港虛擬銀行牌照申請截止,金管局總計收到29家機構遞交的虛擬銀行牌照申請,金管局還透露有意在香港經營虛擬銀行的公司超過50家。
今年1月14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在第12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香港將引入虛擬銀行交易機制,第一批虛擬銀行牌照即將在第一季度落地實施。此前報道,香港金管局已向八家公司發出通知函,知會其虛擬銀行牌照申請已經進入下一輪甄選。這八家公司中包括渣打銀行(香港)、眾安在線、騰訊和螞蟻金服。據傳小米、香港電訊、中國平安旗下公司等亦有望入選。
再到最近的消息,金管局將在3月底前向6家運營商發放虛擬銀行牌照。根據金管局新條例規定,虛擬銀行的申請需要滿足香港《銀行業條例》及《銀行業(資本)規則》中的相關規定,包括申請人最低3億港元的資金要求。因此,在嚴格的審核要求下,能夠滿足條件的虛擬銀行牌照獲得者,不是傳統銀行金融機構,就是實力強大的科技巨頭。
實際上,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銀行對牌照的“臉色”不太一樣。從可能入選的6家機構來看,除了有一家當地傳統銀行,其它的都是金融科技企業。
為何香港傳統銀行們對這塊牌照不夠熱情呢?主要原因在于,香港的傳統金融體系先進完善,而虛擬銀行的建立除了業務上市場有限,在成本節約上也同樣有限。“不敢說成本一定能便宜多少。”恒生銀行副董事長鄭慧敏認為。另外,目前傳統銀行發展迅速,虛擬銀行所提供的大多數產品,其原有的網上銀行業務也能夠提供。
但對于金融科技企業,這是他們迅速拓展線上線下業務、擴大自身體系和市場份額的好機會。尤其是對于內地巨頭而言,搶灘香港虛擬銀行牌照是開拓海外市場、完善產業布局的必然之舉。
虛擬銀行VS互聯網銀行、直銷銀行
香港對于虛擬銀行牌照的開放,不僅引起了內地巨頭互聯網巨頭的關注,也讓內地對虛擬銀行在內地的發展更加期待。
目前,內地尚無虛擬銀行,與之相對應的是早已出現的“互聯網銀行”或“直銷銀行”。
無論是直銷銀行還是互聯網銀行都是互聯網金融科技環境下的一種新型金融產物,其目的都是通過互聯網等手段,打造一個輕資產、海量客戶、收益較高的銀行模式。例如直銷銀行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北美及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因其業務拓展不以實體網點和物理柜臺為基礎,具有機構少、人員精、成本低等顯著特點,因此能夠為顧客提供比傳統銀行更便捷、優惠的金融服務。
就國內而言,互聯網銀行即“網絡銀行”,其沒有物理網點,不做現金業務、沒有分行、沒有柜臺,輕資產、平臺化,是以服務小微企業為主的純線上銀行。而目前國內的互聯網銀行都屬于民營銀行。
截止到目前,國內一共有17家民營銀行,其中有8家屬于互聯網銀行。由于國內對于互聯網銀行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按照發展定位來看,上述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蘇寧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中關村銀行、華通銀行、眾邦銀行在內的8家互聯網銀行,前6家由大型互聯網公司參股,主要基于互聯網技術、數據、平臺來開展中小企業小額貸款業務以及消費金融業務。
另外,互聯網銀行也屬于民營銀行,同時獲得了銀保監會批復的銀行牌照,具備實體銀行所具備的所有“存、貸、匯”業務能力,但是實際上由于純網絡銀行沒有實際物理網點,因此在現金業務、存款業務方面比較薄弱,這一點我們下文再具體分析。
除了互聯網銀行之外,另一個銀行類型叫“直銷銀行”。2015年11月18日,中信銀行與百度聯合宣布,合資開辦一間直銷銀行,擬名為“百信銀行”,該銀行是獨立的子銀行,由中信銀行控股。“直銷銀行”這一名詞由此映入大眾眼簾。但實際上,早在2013年9月,北京銀行與荷蘭ING集團便合作開通了直銷銀行的服務模式。
所謂直銷銀行其實是相對于有多層分支行經營架構的“分銷”式傳統銀行而言的,通常指由傳統銀行或其聯合互聯網企業設立,依托于II類、III類電子賬戶,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金融及生活服務的新型銀行運作模式。簡單一點理解,直銷銀行即是傳統銀行旗下的“互聯網銀行”,由于是依托母行內部運作,因此不需要額外的銀行牌照,但如果是聯合互聯網企業以獨立法人運營,則需要獨立的直銷銀行牌照。
互聯網銀行的崛起和困境
2013年至今,直銷銀行發展已有5年之久,然而近兩年來,直銷銀行的發展明顯放緩,主要原因便是依托母行體系下與傳統電子銀行客戶群體的重疊。
相反,在互聯網巨頭高技術支持、豐富的場景資源、完整大數據體系的背景下,以微眾銀行、網商銀行為首的互聯網銀行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微眾銀行顯然嘗到了鮮。據此前公布的財報數據顯示,微眾銀行在2015-2017年,先后實現營業收入2.26億元、24.49億元、67.48億元,在2015年出現5.84億元凈虧損之后,2016年、2017年分別實現4.01億元、14.48億元的凈利潤。另僅2018年上半年,微眾銀行營業收入已達到41.9億元人民幣,凈利潤更達到11億元人民幣。
由于定位不同,相比之下網商銀行可能“賺錢能力”稍微落后,但是發展速度和業績仍然非常可觀。截至2018年6月,網商銀行總資產規模達1096億元,比年初激增40.15%;截至2018年9月,該行總資產增至1209.84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網商銀行凈息差4.76%,該行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46.91億元和5.81億元,分別達到了上年全年的108.74%和133%。
互聯網銀行的崛起象征著互聯網企業在金融科技能力以及在場景資源上的優勢,具備互聯網基因的它們在產品差異化方面也能夠有所側重,同時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較快地形成規模。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如魚得水的互聯網銀行也有一些業務上的困境,這就是上文提到的由于純電子渠道沒有實際物理網點,在現金業務、存款業務方面比較薄弱,在“存、貸、匯”中的大額吸儲能力上非常薄弱,其貸款資金主要來源于同業銀行。
互聯網銀行吸儲受限的主要障礙之一就是遠程開戶問題。2015年央行發布的《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堅持以柜臺開戶為主,遠程開戶為輔”。12月25日,在《關于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加強賬戶管理通知》中明確了銀行賬戶分類以及遠程開戶,正式放開遠程開戶的同時也對I、II、III類賬戶進行了明確的限制。2016年后,央行通過261號、302號以及16號文等一系列政策規范,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個人銀行賬戶應用體系。
實際上,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我國金融體系逐漸向互聯網化發展是不爭的事實,整個銀行業的發展也同樣如此。因此,無論是互聯網銀行還是傳統銀行的互聯網之路,會在合規有序的環境下走得越來越平穩。
結語
回到文章主題,香港多年以來穩居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銀行業尤其發達,此次積極引入虛擬銀行也是醞釀多年的結果。但是由于和內地不同,虛擬銀行牌照所能帶來的能量有多大?在存貸匯方面是否有完善的業務能力?又能否在互聯網背景下、傳統銀行之外為消費者帶來便利?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等待答案的揭曉。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銀行、虛擬銀行的發展,傳統銀行已經受到了一定的挑戰,因此也需要加快創新和轉型的步伐,重視和發展大數據等金融科技能力,依靠技術來引領業務轉型和提高盈利能力,改變銀行架構與經營模式,適應新時代的競爭需要。
-
騰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57瀏覽量
49482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7瀏覽量
47300
原文標題: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即將下發,你對虛擬銀行了解多少?
文章出處:【微信號:mpaypass,微信公眾號:移動支付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