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航局江蘇分公司訂制的國內首臺EP1100超大型免共振振動錘抵達連云港。據悉,該振動錘為國內最大的免共振振動錘。該錘將在濱海風電項目單樁沉樁施工平臺輔助定位樁的插拔上首次應用。
EP1100免共振振動錘電機功率800千瓦,激振力4200千牛,最大拔樁力2400千牛,總重量5.12噸,鋼管夾具最大夾緊力6000千牛,雙夾頭對頂式設計,可夾鋼管直徑范圍為1.1米至3米,帶有導向。電液一體控制柜采用變頻器控制,最大可施工鋼管樁為直徑2.42米。這是三航局為進一步擴大在海上風電項目技術優勢,降低海上風電項目船機費用成本而專門訂制。
該共振錘可通過改變振幅來適應土質的變化,適應性強、應用范圍廣。隨著公司海上風電項目向福建廣東地區拓展,而廣東特殊地海域條件對外海施工設備地要求也相應提高,EP1100超大型免共振振動錘有利于更好發揮三航局在風電領域的優勢和專業能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共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12803 -
風電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6瀏覽量
227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蔚來宣布實現江蘇換電縣縣通
近日,隨著蔚來換電站在江蘇鹽城響水縣、鹽城阜寧縣、連云港贛榆區、連云港灌南縣、徐州邳州市、徐州沛縣、徐州賈汪區一同上線,蔚來在江蘇省正式達成換電縣縣通,實現了江蘇每個縣都至少有一座蔚來換電站。
中遠海控和港集團參與上汽安吉物流增資項目
投資人參與上汽安吉物流增資項目,各出資10億元認購安吉物流7500萬元的新股本;增資項目完成后,上汽安吉物流注冊資本將由6億元增至7.5億元人民幣,中遠海控和上港集團將分別獲得上汽安吉物流10%的股份
比亞迪第二艘滾裝船啟航
近日,在政府、商界及媒體的廣泛關注下,比亞迪以常州工廠命名的第二艘滾裝船“BYD CHANGZHOU”從山東煙臺始發,在江蘇連云港和太倉港搭載近5000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后,將駛向英國
TE Connectivity助力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并網
近期,TE Connectivity(以下簡稱“TE”)能源事業部又“下?!绷耍≈皇沁@次不是為了海上風電,而是支持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光伏項目,此項目也是目前全球
無源智能鎖具在深海風電場的應用
深海風電場作為新能源開發的重要領域,通常位于離碼頭比較遠的海域,環境復雜且惡劣。這些風電場不僅面臨著極端天氣的挑戰,還長期受到海水的侵蝕和高低溫變化的考驗。因此,在風電場的建設和運維過程中,對鎖具
連云港10kv光伏升壓站箱變,江蘇光伏箱變案例代表
為什么要寫連云港光伏升壓站箱變設備的事情呢。這是因為今年咱們在包括連云港等周邊的多個項目中,為其供應了很多的箱式變電站以及其他相關的成套設備。 舉個例子。在江蘇連云港的第一個地區,有個
易華錄與連云港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
7月,“暢游山海,樂享西游”2024第25屆連云港之夏旅游節開幕,市長邢正軍出席開幕式并致辭?,F場開展了連云港市產業和投資環境推介活動,易華錄與連云港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易華錄副總裁
張家港高新區與愛普特微電子封測基地項目達成6億元投資協議
據塘橋官方微信報道,該項目預計總投資額達6億元人民幣,將在張家港高新區設立CP和FT測試生產線、先進封裝生產線以及研發中心。預計每年可完成CP和FT測試8億顆,封裝產量8億顆。
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再次沖刺港交所
聚水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水潭”)近日再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展現出其在電商SaaS ERP領域的堅定決心與雄心壯志。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SaaS ERP提供商,聚水潭
主線科技順利通過“通港達園”項目成果京津塘高速現場核驗
2024年3月8日,交通運輸部第一批智能交通(自動駕駛和智能航運方向)先導應用試點任務——“天津港至馬駒橋物流園公路貨運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以下簡稱通港達園項目),在京津塘高速正式開展項目
橫店集團連云港啟動三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
據悉,該項目選址于贛榆區墩尚鎮和宋莊鎮兩個區域,采用了“漁光互補”創新設計,巧妙地利用了大量農業用地。整個項目規劃容量為940 MW,計劃興建兩座220 kV的升壓站。
長電科技臨港車規級芯片成品先進封裝基地迅速推進
這份協議簽署后將于近日實施。此項投資將助力長電科技在上海臨港加快建設首個專注于車用芯片規模生產的封裝基地,旨在滿足國內外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吸引業內高端合作伙伴。
概倫電子臨港總部研發中心項目完工
而作為臨港新片區EDA創新聯合體的領軍者,概倫電子未來將以臨港為立足點,聯手中下游企業(如芯片制造商、設計企業)及高校等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建立EDA創新聯合體。此舉旨在加速國內EDA生態系統的健全與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