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計算機界諾貝爾獎”之稱的 ACM AM圖靈獎(ACM A.M. Turing Award)近日公布 2018 年獲獎者,由引起這次人工智能革命的三位深度學習之父——蒙特利爾大學教授 Yoshua Bengio、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 Geoffrey Hinton、紐約大學教授 Yann LeCun 獲得,他們使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
據官方公告介紹,因三位巨頭在深度神經網絡概念和工程上的突破,使得 DNN 成為計算的一個重要構成,從而成為 2018 年圖靈獎得主。
ACM這樣介紹他們三人的成就:
Hinton、LeCun和Bengio三人為深度神經網絡這一領域建立起了概念基礎,通過實驗揭示了神奇的現象,還貢獻了足以展示深度神經網絡實際進步的工程進展。
這是圖靈獎十年來第三次頒給機器學習領域的杰出貢獻者了:2011 年圖靈獎得主為 Judea Pearl,他開發的概率與因果推理微積分(calculus for probabilistic and causal reasoning)為人工智能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Leslie Gabriel Valiant 獲得了 2010 年圖靈獎,他為計算理論的發展作出了變革性貢獻,包括 PAC 學習理論、并行與分布計算理論等。
https://amturing.acm.org/byyear.cfm
其實,現代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等AI技術背后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行將結束之際。彼時,學者們開始構建計算系統,旨在以類似于人類大腦的方式存儲和處理信息。
而深度神經網絡早在1980年代就已經提出,但很快遭受質疑。專注于這種方法的學者,是AI界的少數派,LeCun、Hinton和Bengio就在其中。
三十多年前,是他們一生的至暗時刻。
然而,這一小撮“頑固分子”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他們不怕被視作蠢貨,一直相信神經網絡會照亮這個世界,并改變整個人類的命運。
最終他們的信念,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Geoffrey Hinton
Geoffrey Hinton,1947年生,現年72歲,谷歌的副總裁和工程師,也是AI研究機構Vector Institute的首席科學顧問和多倫多大學的名譽教授。
在ACM頒獎辭博文中,主要提到了Hinton的三個貢獻,如果你做過AI項目,肯定不會陌生,它們分別是:
反向傳播(Backpropagation):
1986年,在Learning Internal Representations by Error Propagation這篇論文里,Hinton證明了,反向傳播能讓神經網絡發現自己內部的數據表征,這樣便可以處理以往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今,反向傳播已經是神經網絡的標準操作,Hinton也有了“反向傳播之父”的名號。
玻爾茲曼機(Boltzmann Machines):
1983年,Hinton和同伴一起發明了玻爾茲曼機,那是最早能夠學習神經元內部表征的網絡之一:那些表征既不來自輸入,也不來自輸出。
改進卷積神經網絡:
2012年,Hinton和學生們一起,利用線性整流神經元(Rectified Linear Neurons)和dropout 正則化改進了卷積神經網絡。
在ImageNet比賽上,他們幾乎把物體識別的錯誤率降到了從前的一半,讓計算機視覺領域煥然一新。
在獲得圖靈獎之前,Hinton就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榮譽,手握加拿大最高榮譽勛章(Companion of the Order of Canada),是頂級認知科學獎魯梅哈特獎的首位獲獎者,也獲得了人工智能國際聯合會(IJCAI)杰出學者獎終生成就獎等等。
此外,他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成員、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個有趣的軼事是,Hinton的高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喬治·布爾——布爾邏輯的創立者,因“布爾檢索“而聞名于世。
而即將出場的人,曾經在Hinton的實驗室里做過博士后。
Yann LeCun
Yann LeCun,1960年生,58歲,現在是Facebook首席AI科學家。卷積神經網絡 (CNN) 之父,是他最為人熟知的名號。
ACM列舉的成就,也是從這里開始。
卷積神經網絡 (CNN) :
1989年,在AT&T貝爾實驗室工作的LeCun,以反向傳播為基礎,發表了一項研究,叫做“將反向傳播用到手寫郵編的識別上”。CNN的第一次實現,就是在這里誕生。
如今,CNN已經成為深度學習的基礎技術了,不止在計算機視覺領域,在語音合成、語音識別這些應用中,也是行業標準操作。
反向傳播雛形:
1985年,Hinton還沒有成為反向傳播之父的時候,LeCun在巴黎六大讀博期間,發表過反向傳播的一個早期版本,根據變分原理給出了一個簡單的推導過程。
他用兩種加速學習的方法,讓反向傳播變得更快了。
拓展了神經網絡的視野:
LeCun不止把神經網絡用在圖像識別上,還解鎖了許多其他任務。他提出的一些概念,如今已經成了AI領域的基礎。
比如,在圖像識別上,他研究了神經網絡怎樣學習分層特征表示 (Hierarchical Feature Representation) ,這也成為了如今許多識別任務中常用的概念。
另外,他和同伴Léon Bottou一起提出,學習系統可以由復雜的神經網絡構成。在這樣的系統里,反向傳播是靠自動微分來實現。他們還提出,深度學習架構可以對結構化數據 (比如圖形) ,進行處理。
LeCun博士畢業后,只在Hinton的實驗室做了一年博士后,就進入了工業界。
不過,他在2003年成為了紐約大學的教授,還在2012年創辦了紐大數據科學中心。即便加入Facebook之后,也繼續在紐大兼職。
而下一位巨頭,也和LeCun一樣,橫跨學界和產業界。并且,他也在赫赫有名的貝爾實驗室工作過。
Yoshua Bengio
Yoshua Bengio,1964年生,55歲,現在是蒙特利爾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運籌學系教授。
Bengio創建了蒙特利爾學習算法研究所(MILA),擔任研究所的科學主任,主持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機器與大腦學習項目的研究。同時,Bengio也擔任著數據評估研究所(IVADO)的科學聯合主任。
同樣,ACM也總結了Bengio的三個主要貢獻。
序列的概率模型:
上世紀90年代,Bengio提出了序列的概率模型。他把神經網絡和概率模型(例如隱馬爾可夫模型)相結合,用新技術識別手寫的支票。外界認為,這是20世紀90年代神經網絡的巔峰之作,當下語音識別技術就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
高維詞匯嵌入和注意機制:
Bengio參與發表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論文,A 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神經概率語言模型),把高維詞嵌入 (High-Dimentional Word Embeddings) 作為詞義的表征。這對NLP研究(如翻譯、問答和視覺問答等任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成對抗網絡(GAN):
2014年,Bengio與Ian Goodfellow一同發表的生成對抗網絡 (GAN) ,引發了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的革命。
據統計,Yoshua Bengio發表的300多篇學術文章的累計引用次數已經超過137000次。
作為教授,Bengio曾經和Ian Goodfellow、Aaron Courville等業界大神一起寫出了Deep Learning,成為人手一本的“AI圣經”,不少人將這本書親切稱之為“花書”。
除了學術界,Bengio也活躍在產業界。
曾經,Bengio聯合Jean-Fran?ois Gagné創立了Element AI,為那些想給自家業務尋找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的公司,找到AI領域的專家。
除此之外,Bengio也有許多榮譽在身。他不僅成為了加拿大皇家學院(RSC)及加拿大高等研究院(CIFAR)的院士,還在2017年獲得了代表加拿大公民最高榮譽的“加拿大總督功勛獎”。
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為何能獨領風騷?在傳統計算中,計算機程序使用明確、逐步的指令來指導計算機,但在深度學習中,計算機并沒有明確被告知該如何解決特定任務,如對象分類。相反地,它使用學習算法來提取數據中的模式(pattern),涉及數據的輸入,例如圖像的像素、標注、到輸出。研究人員面臨的挑戰是開發有效的學習算法,能夠修改人工神經網絡中連接的權重,所以可抓取數據中的相關模式。
Geoffrey Hinton 從 80 年代早期就致力在 AI 領域倡導機器學習方法,研究人類大腦如何發揮作用,應將其應用在機器學習系統的開發。受到大腦的啟發,他和其他人提出“人工神經網絡”作為機器學習研究的基石。
在計算機科學中,“神經網絡”是指由在計算機模擬“神經元”的一層一層組成的系統。這些“神經元”與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相似,通過加權連接相互影響,并通過改變連接上的權重,可以改變神經網絡執行的計算,三位大牛提出使用多層構建深層網絡的重要性,因此也稱為“深度學習”。
三位大牛 30 年努力所奠定的概念基礎和工程進步,受惠于 GPU、計算機的普及以及對大量數據集而取得顯著進展,Yann LeCun 在 Geoffrey Hinton 的指導下進行博士后工作,Yann LeCun 和 Yoshua Bengio 在 90 年代初都任職于貝爾實驗室,盡管沒有一起工作,他們的研究也激起了相互影響。
他們三人持續探索機器學習與神經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交叉,特別是他們共同參與 CIFAR 的機器和大腦學習計劃。
這一次 ACM 選擇深度學習理論,在深度學習領域又選擇了這三位先驅,其實有更深層的意義。因為,在深度學習和神經網絡領域具有突出貢獻的絕不止這三位學者,而他們并稱為三巨頭的原因,也并不只是因為他們投入研究的時間長達40年,更是因為他們始終保有對神經網絡的興趣,在他們的名字廣為世人所知的幾十年時間里,他們甘于用掉人生大部份的時間坐冷板凳做研究,才推動了神經網絡走向復興。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4瀏覽量
100912 -
圖靈
+關注
關注
1文章
40瀏覽量
9715
原文標題:“三巨頭”齊獲圖靈獎!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
文章出處:【微信號:siid_inno,微信公眾號:深圳創新設計研究院】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