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錚賢,1992年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1995年研究生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1996年赴新加坡留學和工作,2002年回國,2004年在成都創立四川和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專注于數模混合集成電路IP核研發和設計服務,是一家致力于服務中國中小企業的具有SOC設計經驗的IP定制企業。他先后獲得了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科技部“創業領軍人才”、國家僑聯“創新創業歸國人才”和四川省“千人計劃”專家等榮譽稱號。
這是一個中國芯片從業者的經歷,他創辦的公司是很多國內芯片公司成功的背后英雄。當我們想知道些關于他和公司的故事時,他卻說,我們沒有什么故事。
路起蓉城
2001年,已在新加坡生活了多年的鄒錚賢,萌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他早年來南洋理工大學讀博士,之后進入工業界從事設計工作,在獅城過著愜意的生活。那時國內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18號文件已經發布,中芯國際剛剛建廠完成,國內IC產業初露曙光,他希望在更廣闊的空間體現自己的價值。為此,鄒錚賢和幾位有相同想法的同事一拍即合,大家決定著手準備。事情開始頗為順利,但就在成行之前,團隊的“帶頭大哥”因家庭原因決定推遲原定計劃,此時箭已在弦,鄒錚賢選擇自己牽頭,按原計劃于2002年毅然回國。在考察了幾個城市之后,團隊鎖定了成都作為落腳地。“創業的同伴中有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畢業的,成都高新區也對我們非常支持。”于是鄒錚賢就在成都開啟了創業之旅。
其實,這已經是他的第二次創業了。90年代中期,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創業咖啡可以喝,能創業的大學生可謂鳳毛麟角。“當時,我周圍有一個很好的創業環境,我的研究生導師李敦復教授牽頭創辦了中國科技大學首批校辦企業科波公司,在他的影響下,我的很多師兄弟都在國內和美國創辦了自己的企業。” 所以早在中科大讀研究生的時候,他就和同學創辦了一家軟件公司,之后這家公司被紫光集團收購。
鄒錚賢長期在大學里擔任學生會干部,大量的課外工作磨練了他。而在畢業之后,他還去了剛組建的聯通安徽公司,擔任總經理秘書。“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還要接觸很多不同的企業和部門,最大的收獲就是開拓了眼界。”鄒錚賢回憶。
這一切都為后來的創業打下了基礎。2004年,IPGoal公司成立,15年之后,四川和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4200萬元,資產數億,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數模混合IP核和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商。
一次神奇的演示
創業的路上,在關鍵節點,運氣就在那里等著有準備的人。
在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鄒錚賢和同伴們做了仔細的考量。幾個合伙人都是技術出身,對國內的市場狀況了解不深,要揚長避短,做芯片IP最為合適,這樣既能發揮自身技術特長,也避開了很多陷阱和障礙。
產品研發很順利,開發好的IP卻根本賣不出去。鄒錚賢發現,雖然團隊對自己的技術有足夠的信心,但單個IP畢竟只是SoC中的一部分,很多公司擔心初創公司對系統的理解不夠,產品會造成可靠性和兼容性問題。
為打消客戶的這種顧慮,鄒錚賢就親自和銷售總監一家家拜訪潛在客戶,試圖說服他們打消顧慮。一次,在上海拜訪敏華微電子公司的過程中,奇跡就發生了。在與客戶寒暄之后,像往常一樣,鄒錚賢用樣品板替換了競爭對手的板子,接入系統后上電啟動,不成想竟然一次點亮了系統,這不但讓客戶非常滿意,也讓鄒錚賢倍感驚喜。要知道,這種不經調試的一次成功率,概率其實是很低的。“這種事以后基本也沒有再碰到過,現場總要做一些適配和調試。”這么多年過去了,鄒錚賢現在都覺得不可思議。就憑著這次神奇的表現,和芯微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訂單。
迎難而上方折桂
那個時候的國內市場,正是MP3和功能手機大行其道的時候,這兩樣產品中必不可缺的功能是USB傳輸和音頻解碼,這正好是和芯微的技術強點。再者,里面芯片大部分都是國產的,采用國內IP是最優選擇。憑借過硬的品質,和芯微很快就占領了大部分國內市場,到了2009年,公司的產值已經過億了。
鄒錚賢沒有滿足,他想讓公司更上層樓。也就是在此時,機遇又來到了他和團隊面前。2009年,國家核高基項目課題申請啟動了,這里面就包括了Serdes高速串行接口項目。如果能評審通過,將得到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不過依照以往慣例,這些項目主要是由高校、研究所和大型國企承擔,一個初創企業怎么能脫穎而出呢?
鄒錚賢也有這種顧慮,但如果能承擔下核高基的研發任務,就能使和芯微進入“國家隊”序列,公司技術整體水平會大幅提升。再者,和芯微也有自己的技術底氣,當時國內串行接口傳輸速率普遍只有1G的水平,和芯微的產品卻已經能做到4G了。權衡了利弊之后,鄒錚賢和團隊決定拼力一搏。為了增加勝出的幾率,公司主動將關鍵技術指標從2.5G提高到6.25G水平。此時,還有一個困難擺在面前,因為是首次承擔國家項目,有關部門只給項目總經費的30%,等項目研發成功了,再支付剩下的70%。雖然困難,鄒錚賢還是接受了這個條件。經過一番拼搏,和芯微如愿于2010年底完成了項目的研發并通過項目驗收。
現在再問起這件事對公司的意義,鄒錚賢認為,拿到國家的資金支持固然重要,但整體技術實力的提升也讓公司獲得了極大的聲譽。自此之后,公司又連續承擔了2011年和2013年兩項核高基項目并全部通過驗收。
蛻變
和芯微成長至今,在技術研發和開拓市場方面都遇到不少困難,但在鄒錚賢的眼里,那都算是創業過程的常態。“創立一個成功的企業,最關鍵是人。”十幾年的打拼,讓鄒錚賢從創業者轉變為成熟的企業家,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斷深化,“同其他技術出身的創業者一樣,我最初也是關注產品,但是后期就轉為關注人。”
管理的本質就是符合人性,每個企業家的理解和運用卻各不相同。在以技術起家的和芯微公司,如何調動起研發團隊的積極性是至關重要的。最初,研發人員基本不了解簽訂的合同商務內容,他們也不接觸客戶。“我們當時擔心研發工程師接觸客戶太多,工程師被挖走,給公司帶來風險。”鄒錚賢回憶。
隔離不能真正避開風險,鄒錚賢漸漸悟出了這個道理。“我們現在讓研發人員去跟客戶接觸,包括合同的內容、項目的狀態,甚至是掙錢還是賠錢,都讓他們知道。”這種透明化做法反而激發了研發人員的責任心,讓他們并不再只是以一種給老板打工的心態做事,而是真正為客戶著想。此外,和芯微還鼓勵研發人員去參加各種展會,讓他們了解市場,從而能在產品定義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對待項目延遲或失敗的態度,也是鄒錚賢管理理念發生改變的重要一點。回憶以前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態度上,“我們采取的方式是對事不對人,這也是傳統管理的說法,但是在多年的實踐后,我們發現應該對人不對事。”鄒錚賢說。
“一個出問題的項目,在項目進展的過程中,相關的項目成員在干什么,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比如,一個項目,因為你而耽誤了進度,我們就要問,你到底有沒有想盡辦法來解決;如果有無法解決的困難,有沒有提前通報;在碰到困難的情況下,如果你不付出額外的努力加班加點,那就要受到批評;如果你非常努力,還是沒做到,我們會表示理解,并對這種負責任的態度進行嘉許。”鄒錚賢這樣解釋了“對人不對事”的做法。
化解人才之痛
和芯微是中國芯片產業的一分子,而整個行業正承受著高速發展帶來的陣痛。“芯片人才缺口30萬,人工智能人才缺口100萬”,相信你也看過此類的報道。整個社會都開始擔心,芯片行業到了要無米開鍋的地步嗎?
鄒錚賢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看法:“芯片行業缺的不僅僅是人才,更加缺乏的是人力。”他所說的“人力”就是指基礎人才,在芯片行業從事基礎工作的開發人員。
將芯片行業與軟件行業來比較,兩者同氣連枝,在人才結構上有著相似的特點:高精尖人才來定義規劃,大量的實戰型人才去實施。
“目前的問題是人才做了人力的事。”,鄒錚賢點出了行業的痛點,“很多公司都缺少做基礎工作的人,高級人才在所有事上都親力親為。就以模擬電路設計為例,個人單打獨斗的很多。實際上,模擬芯片業也應該進入了團隊化協作的階段,只不過國內人力不足,才造成了這種現象。”
截止到2018年底,國內的IC企業接近1700家,其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公司,人才和人力短缺是他們普遍面臨的問題。在國內高校培養的人才未能大規模就位的時候,應該有另一種解決思路。“中小芯片設計企業,除了核心技術之外,一切都應外包。”這是鄒錚賢給出的解決之道。中小企業將主要的開發資源用在刀刃上,整個行業才能高效運轉,人才短缺問題也能很好的緩解。事實上,和芯微的價值也在于此,給國內中小芯片公司提供IP和設計服務,讓他們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十幾年來,鄒錚賢正是這樣帶領和芯微一路走來。在勤懇服務了一大批的芯片公司之后,和芯微也成長為國內最知名的芯片IP企業之一,而他自己也獲得很多榮譽,包括獲得中組部評選的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是當之無愧的國內IP第一人。他希望和芯微與整個行業共同成長,也希望政府、企業和媒體共同努力,讓中國芯片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在采訪的過程中,鄒錚賢說想不出太多的精彩故事來分享。不過,他有一個愿望,希望能為中國芯片人才的培養盡自己的一份力,幫助更多的有志年輕人進入這個行業。助力中國芯的事業更加輝煌,這就是鄒錚賢與和芯微從過去到未來一直在書寫的故事。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90瀏覽量
425981 -
IP
+關注
關注
5文章
1715瀏覽量
149789
原文標題:和芯微鄒錚賢:國內芯片IP第一人,沒有故事的故事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f97d2589983b,微信公眾號:高速射頻百花潭】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