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量子傳感技術有望徹底改變某些軍事領域,無論是提供高度精確的定位數據,還是探測全球海洋潛艇。在此篇文章中,處于量子傳感技術前沿的美國陸軍科學家探討了未來將如何使用量子傳感技術,并講解了目前為止已經取得的顯著成果。
目前定位、計時和導航功能主要依賴于利用量子力學的原子鐘,但在未來,只需量子傳感技術就可提供慣性導航,從而減少對干擾GPS(全球定位系統)信號的依賴
量子力學徹底改變了科學,探索了無法用經典物理定律解釋的現象。這門學科誕生于20世紀初對光和熱本質的研究,探索了原子、光子和亞原子粒子的行為,并最終演變為探索整個宇宙的構成。
這項研究已為眾多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包括激光技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晶體管和微處理器等。然而,這些并沒有充分利用量子力學所體現的“奇異性”,其中包括物質波二象性(光既是波又是粒子),以及量子疊加原理(原子在觀察之前處于兩種狀態)。還有一種現象是“量子糾纏”,即當其中兩個或多個量子比特(quantum bit,縮寫qubit)處于糾纏態時,對其中一個量子比特做任何改變時,另一個會立刻做出相應改變。
這些通常被稱為量子的“反直覺”特性,這也是量子傳感技術的關鍵。
“量子傳感技術能夠利用一些反直覺的自然特性來測量時間、磁場、重力或加速度等。”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的科學家Paul Kunz解釋道,“例如,像那種落地式大擺鐘可能會通過振蕩鐘擺來測量時間,但是像銫(Cs)原子這樣的小粒子會產生電子,然后這些電子可以以特定的頻率來控制振動。”
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銫可用于原子鐘內,它為國際單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中“秒”的定義提供了主要標準。同時,銣(rubidium,Rb)也可用于高精度原子鐘內,雖然大家一致認為它不如銫精確,但由于它價格低廉,依然被市場廣泛采用。
“不管是銫原子還是銣原子,它們都不僅非常精確,而且頻率也相同。”Kunz說道,“這些反直覺的特性在計時和定位方面應用很廣,比如GPS。同時,它們還用于可以探測潛艇或彈藥的磁力計中。”
量子傳感器也可以直接測量加速度或旋轉速率,從而確定拒絕GPS信號的位置,但目前來說,這些仍然處在研究階段。
“最終量子傳感器將利用量子力學中被稱為‘糾纏’的特性(許多粒子或光子都以這樣的方式相互關聯),從而大大增強傳感器的信噪比。”他補充道,“這一獨特的特性終將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功能。”
據Kunz表示,在科學前沿的探索中,“量子糾纏”研究變得尤為重要,而此領域目前正是一塊“富饒和肥沃的土壤”,有待人們去發現。持續的研究工作表明,“量子糾纏”如何在“絕對安全”的環境中(因為量子比特系統無法在不從根本上干擾原始量子位元的情況下被復制,又稱為不可克隆原理)為量子網絡提供傳輸量子信息的能力,以及如何在傳感和計量領域有所應用。
美國宇航局(NASA)在2018年12月宣布,它已成功建造并向大家展示了一款能夠獲得高靈敏度和精確重力測量的量子傳感器原型(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
量子傳感可以用來探測水下金屬物體,如地雷或潛艇,現在美國和中國都在競相開發更精確的反潛傳感器(圖片來源:美國海軍)
Rydberg原子實現新突破
2018年10月,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對外公布,將利用里德伯原子(Rydberg atom,一種被激發到高能級的原子),開展電場傳感器和通信接收器的研發工作。
“在此次利用Rydberg原子進行電場傳感器的研究中,我們最初感興趣的是Rydberg原子可作為量子中繼器(quantum repeater)遠距離傳輸量子信息的前景,但在不斷研發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它們作為傳輸傳統經典信息傳感器的潛力。因此,我們立即開展了實驗和調查,并對最終的結果以及將可能帶來的新突破感到興奮不已。”Kunz說道。
“這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的Rydberg傳感器和當今市面上的天線/接收器技術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Rydberg接收器有幾個優點,包括能夠在從DC到THZ(0到1,000,000,000,000,000Hz)的任何頻率上工作、與光學技術自然地相結合,以及在不吸收能量的情況下檢測電磁場。Kunz認為,傳統天線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使用,“但我們這種獨特的基于原子的天線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被用來彌補傳統天線的弱勢,甚至作為一種替代方案”。
“由于基于原子的天線研究具有前沿性,這些技術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改進和完善,未來也會以更強大和更經濟的方式進行設計。”Kunz解釋說道,“最初,只有真正需要這種性能水平并有能力開發它們的客戶才會采用,換言之政府和國防機構才具有這種需求。”
“但我們可以把它與GPS的發展相類比,隨著系統和技術變得更加完善和更加經濟,它們將會滲透到整個社會,并最終改變我們每天的運作方式。”
2018年10月,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對外公布,將利用里德伯原子(Rydberg atom,一種被激發到高能級的原子),開展電場傳感器和通信接收器的工作(圖片來源: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
量子光源前途光明
Kunz團隊的另一研究領域是量子光源,這不同于其它研究,因為它主要著眼于可用于許多潛在技術的“非常基本的構件模塊”。目前預想中的應用程序與量子通信(安全通信)、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有關。
“同樣,這個領域也是在科學研究的最前沿。”Kunz說道,“我們需要理解光學電路的幾何形狀(拓撲結構)如何影響它們在量子力學水平上的操作,即一次只有一個光子。最吸引人的是,我們可以以一種魯棒性的設計方法來對抗其缺陷。”
對于像Kunz這樣的科學家來說,傳感器的全面優化,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都需要將靈敏度和信噪比提高到自然規律規定到的理論最大值。
“隨著激光技術的進步以及我們控制和探測原子的能力,我們現在能夠在更多的系統中以一種穩健和經濟的方式來實現最佳性能。”Kunz說道,“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開始看到越來越多的這類器件(如量子傳感器),從科學實驗室投入到實際應用中,供軍事和民用市場使用。”
Kunz表示,雖然預測未來的風險是眾所周知的,而且每種傳感器或技術的開發時間跨度都有很大不同,但是我們已經開始看到量子技術如何能夠提供戲劇性的結果,最終改善國防軍隊的裝備。“量子計算的科學步伐正在加快,并將持續加快。”Kunz總結道。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53瀏覽量
755561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08瀏覽量
34998
原文標題:量子傳感技術新飛躍,顛覆軍事領域形態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