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印度產業園華星光電產業鏈配套說明會在深圳華星光電舉行,印度政府代表團,印度駐廣州總領事館代表,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星光電CEO金旴植等企業領導,以及70多家供應商代表出席了本次大會。
印度產業園是華星光電布局海外制造的第一步,自去年華星光電印度項目啟動以來,印度政府和華星光電的溝通與合作愈加緊密,此次產業鏈配套說明會,意在提升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華星光電全球產業鏈,提升上下游企業海外經營水平。與此同時,進一步促進印度政府和華星光電的相互了解,也讓合作伙伴加深了解從“中國制造”到“印度制造”的發展機遇。
TCL集團印度產業園華星光電產業鏈配套說明會
大會上,金旴植首先表達了華星光電對印度市場的重視,提出了對印度華星光電的期望。華星光電自創立以來,依靠自組團隊、自主建設、自主創新,經營效率處于同行業領先水平,目前已創建了中國華南地區的電視面板生產基地和中國華中地區的手機面板生產基地,現在進軍海外印度,將再度開創新事業。金總表示,希望印度政府對TCL集團印度產業園在關稅、配套基礎建設等方面予以一如既往的支持,以確保印度產業園順利建設。華星光電也將在印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各合作伙伴一起同心同行,協手共進,共創輝煌。
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華星光電CEO金旴植
印度政府及印度駐廣州總領事館重點介紹了印度的營商環境、電子行業現況、激勵機制及優惠政策等,并歡迎投資者進軍印度。
印度中央邦聯合秘書/政府委員桑杰·庫馬爾·拉凱什
印度華星光電總經理江友東介紹了華星光電印度模組項目的概況、規劃和建設進展。江總表示,總投資額15.3億元的華星光電印度模組項目,將整合大尺寸電視屏及中小尺寸移動終端顯示屏生產,規劃年產出800萬片大尺寸電視面板及3000萬片小尺寸手機面板。自2018年12月20日奠基儀式以來,項目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初實現量產。
印度華星光電總經理江友東
最后,華星光電供應鏈高級副總裁、深圳市華星半導體副總經理金松介紹了大華星產業鏈建設情況以及印度產業鏈配套的挑戰和規劃。金松總表示,印度當地目前無量產模組廠,華星光電作為首批拓疆者,將引領整個印度模組及其上游供應鏈的建設。
華星光電供應鏈高級副總裁、深圳市華星半導體副總經理金松
據悉,印度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彩電市場和第二大手機市場,而印度市場也成為了不少中國家電企業投資的重要的戰略市場。目前中國電視廠商TCL等眾多國內電視品牌均在印度市場加大了布局,全球數家知名手機品牌廠商也均在印度設立生產基地,因此大小尺寸顯示屏需求將在未來數年中穩步增長。
溝通會現場Q&A
目前,華星光電已在國內形成了覆蓋大中小尺寸面板的完善布局,在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競爭力顯著增強。依托技術升級和產能規模增加,華星光電在全球半導體顯示領域產品的市占率持續擴大,其中,55吋電視面板市場份額已躍升至全球第一,32吋電視面板市場份額保持全球第二;在中小尺寸領域,LTPS-LCD出貨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三國內第二的地位。
3月28日印度產業鏈配套大會趙軍總媒體采訪記錄
Q1媒體: 去年12月份TCL發布印度產業園區奠基的消息,可以請您介紹一下項目進展的情況嗎?
趙總:總體還說項目還算是比較順利。目前,主要是建設前準備工作,而大部分前期的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即將正式拿到土地許可證,然后進行實質性的開工。
Q2媒體: 今天召開的招商會是想要傳遞什么信息?
趙總:招商會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規劃,因為要在印度布局產業,光靠我們單打獨斗是不行的。我們和下游TCL電子一起協同合作,他們是整機,我們是顯示模組,這是我們的下游協同布局。關于上游,我們希望和相關的合作伙伴進行相關配套。所以我們今天的目的也是邀請我們的上游供應商、合作伙伴一起商討在印度布局設廠的可行性。
其實這也是在應部分供應商的要求召開,他們也是很迫切地想要知道印度相關的產業政策,以及在印度投資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風險是什么。促使他們是否在印度布局的決策,所以他們也是非常感興趣的。
所以目前情況可以歸結兩點:一方面是他們對印度布局非常熱情和感興趣,另一方面是對印度基本上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們召開了此次配套溝通會對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說明和解答。
Q3媒體: 上游的供應商范圍可以說是非常廣泛,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想邀請哪些細分領域的供應商和你們一起合作呢?
趙總: 我們主要從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是價值比較高的,價值比較低的,比如說一些非常小的材料,我們可以通過國內生產然后運到印度,對我們影響不大。所以說我們聚焦價值比較高的行業,比如說模組的開模件是價值比較高的,一旦印度政府對關稅進行調整,可能會導致我們出口成本會大幅增加。
第二個是物流的差異,如果材料在印度本土化制造,對我們來說,帶來的物流成本或效率會有很大改進的話,我們會側重在印度生產。
第三個是配套的成本和配套難度方面,低投入、高收益的產業是我們希望一起合作布局的產業。
Q4媒體: 能否再舉一些例子?
趙總: 比較典型的是背光。因為背光對我們來說成本較高,它的價值很高。對于背光的器件,未來印度政府是否會增加關稅,如果增加,我們的成本會大幅增加。
Q5媒體: 是否有計劃比如說今年引入多少家企業一起合作?
趙總: 大概3-5個品類,我們希望是每個品類至少有一家,最好能有2家。
Q6媒體:除了背光和開模件,還有哪些例子?
趙總:背光也是開模件的一部分。還有一些PCB、柔性線路板的和線路板的SMT等產品、還有模具類,雖然價值不高,但時效性高,比如說時間太長會影響品質,像這種可能就地配套會更好。
Q7媒體: 您覺得現在是中國企業去印度投資的最好時機嗎?
趙總: 我認為是的,正好是在印度產業面對大發展的前夕,我們認為是一個拐角點的前夕,以我們為代表的面板企業,華星是第一家,實際上我們了解我們的同行也有這個想法,但還在猶豫,所以說我們想去抓住這個機會,在這個時間點上,有不確定性但有很大的機遇。如果說再往前推兩年,這種機遇還沒有到,但存在風險,但再往后推兩年,帶來的情況是,市場確實做起來了,但大家都進來,會陷入無序化的同質化競爭,所以我們認為現在是這個點發展機遇看起來是非常明確的,另外一個是大家都處在觀望期,如果我們能成為第一個或者說第一批進軍印度產業,可以說占據了比較好的先發優勢。
Q8媒體:根據去年12月份新聞報道,華星是與TCL電子作為一體化布局印度,TCL電子主要是彩電產品,而您是武漢小尺寸面板的領導人,這樣的人力布局,是不是意味著對小尺寸面板將來會有更大考慮?
趙總: 我們將小尺寸和大尺寸放到一個重量級上去規劃,第一期12條產線,有6條大尺寸,6條小尺寸,等量齊觀。個人分管印度項目,可能是初期,小尺寸需求比較迫切,業務比例相對高些,但將來整體上市大小尺寸一起規劃。尤其在TCL產業園的另一個重要部分是 TCL電子,重點業務是電視,所以基于和TCL電子的配套,我們也會將大尺寸模組作為非常重要的產業,地位同等重要。電視廠商方面,目前TCL是第一家。同一批布局的企業里面,我們算是起點比較高,我們的定位是將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在印度布局。
Q9媒體: 印度產業園預計今年年底就會投產嗎?
趙總:我們計劃12月搬入設備,12月底調試設備試生產,正式量產在2020年第一季度。整體進度和規劃是一致的。
Q10媒體: 2020年第一季度量產后的產能會怎么樣呢?
趙總: 大小尺寸各6條產線,大尺寸顯示模組年產能800萬片,尺寸22”~55”;小尺寸3000萬片,尺寸3.5”~8”, 分別聚焦電視顯示模組和智能手機顯示模組。
Q11媒體: 您提到的近期小尺寸需求比較迫切,中國企業的布局來看,是否意味著這是中國產業鏈的發展勢頭?
趙總: 目前,中國品牌,尤其是智能手機、電視/家電品牌,全球競爭非常激烈,從我們智能手機客戶的角度講,全球前6大手機品牌,中國占據4家,未來有可能有機會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會成為NO.1,,比如,華為.發展非常迅速。
放到印度消費市場,印度消費水平比較低,蘋果的市占率較低, 兩年前第一大品牌是三星,但去年開始第一大品牌是小米。前6位里面除了三星,基本上是中國品牌。所以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在印度幾乎占據統治的地位,我相信未來的發展勢頭是非常強的。
Q12媒體:華星是否已經和這些手機廠商已經有私下的交流?
趙總: 這不能算是私下,我們和這些廠家都有保持非常密切的溝通,包括三星,是我們戰略性客戶。目前我們90%的屏都供給前6大品牌,這個比例非常高。我們在中國的目標市場也是在印度的目標市場,我們也將和這些客戶合作。在印度,我們布局較早,所以在這個市場,客戶對本地化配套的急迫性比在中國的還大。
Q13媒體:您覺得在印度投資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趙總:熟悉當地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和相應的習俗;印度政府的運作模式和中國政府的不太一樣,應熟悉印度政府的運作模式,提前做好風險管控,適應變化;針對印度的基礎設施做好相應準備。
Q14媒體:我們現在有多少的中國員工在印度做建設工作?
趙總:我們整個項目組預計在運營初期大概有100多位中國的員工,后面會隨著我們項目的運營步入正軌,逐漸的減少我們的中國員工的比例,我們希望在將來管理團隊里面只留個20%是中國員工,將來的管理與運營還是以印度本土化的模式為主。
Q15媒體:這個也是華星光電國際化的第一步
趙總:這個我們真正在海外產業布局的第一步
Q16媒體:對于華星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嘗試
趙總:是的。
Q17媒體:因為您是負責小尺寸,今年柔性OLED這個話題比較重,機會難得因此請教一下武漢華星的兩個大項目,各自的情況怎么樣?
趙總:您說得兩個大項目指的是?一個t3,一個t4
Q18媒體:一個是LTPS,一個是AMOLED
趙總:整體勢圖良好,t3現在進入運營期,運營期我們整個客戶,包括客戶的項目規劃,產能的情況都是處于滿載的狀態,整個客戶的局面完全打開了,項目規劃基本進入了穩定的一個狀態,整個客戶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目前我們的產能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有時候客戶需求上升比較快的時候,我們整個產能的準備可能是有點緊張,這個是我們現在的一個問題。AMOLED整體的建設比我們預想的要快,我們整個量產可能會提前。相應AMOLED的方面我們與品牌客戶交流,包括一些具體技術和產品密切的溝通和規劃當中,
Q19媒體:國際化對于華星來說意義在哪里?
趙總:這個意義首先來說華星是TCL集團的子公司,華星是TCL集團產業鏈里面重要的一環,先要從TCL講起,TCL是應該是中國企業里面最早的一批走全球化的企業,華星作為TCL的核心業務,半導體顯示主要的一個產業,我們通過進軍印度市場,我們現在是印度制造印度交付,我們希望將來實現全球制造全球交付,這是最大體現是TCL整個全球化戰略的落地。
其二就是從整個顯示行業來看,其實像我們客戶,我們原來講的中國品牌、華為、小米、OPPO、vivo經常講是中國品牌,但實際上放在更寬的世界、他們已經是全球化品牌了,像華為、小米、其實在很多國家及當地的前三名甚至是第一名,他們已經是一個全球化的品牌了,其實我們的客戶已經在做全球化了,那么對于我們作為智能手機里面的重要一環的顯示部件,跟隨我們的客戶進入全球化的布局,印度應該是我們最好的第一步,第一因為它本身的市場空間夠大,第二它的發展潛力也夠大,所以他有充沛的勞動力資源,制造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我們會把印度的第一步走穩走扎實,然后我們可能會考慮跟著客戶一起進一步的全球化的拓展。
Q20媒體:面板那一塊可能沒有那么快出去,主要還是模組這塊。
趙總:面板沒有那么快,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整個面板投資相對模組來講大的多,可能10倍都不止,整個投資巨大。中國這些年整個面板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很大的變化主要是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那么在國外達到這種同樣的支持力度有很大的難度,第二整個面板行業實際上對產業配套要求更高,如果我們建一個類似于模組廠投資不大,基本上是OK 的,但是對于面板很重要的材料例如玻璃基板,玻璃基板運輸成本可能占總成本的比例非常高,如果我在當地要建面板工廠,玻璃基板配套是一定要跟上的,那么這個配套的難度,配套所需的投資,以及相應的技術的不確定性應該是很高的,第三面板技術含量還是很高的,他需要大量具有豐富經驗和高技能的人才去支持,這個人才的儲備也是不確定性,也是一個制約的因素,從這幾個方面來看面板進軍海外,應該是放在模組后面。因為不確定因素太高,而且成本也太高,而且在很多程度上受政府扶持及政策的影響。
Q21媒體:您怎么看小尺寸面板技術的一個發展趨勢呢?
趙總:小尺寸的面板技術的發展趨勢現在看來柔性OLED的這個顯示應該是一個比較確定的一個趨勢,未來的五年柔性OLED可能逐漸的成為小尺寸移動終端顯示的一個比較確定的小趨勢,在LCD方面可能還會有很多技術上的升級包括技術上的變革,過去兩年或許三年,其實對移動終端顯示來講,全面屏在技術上并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技術小創新,這種小創新帶來了產業的巨大變化,后面在LCD很多應用層面的創新,能夠繼續延續LCD的生命力,未來5年OLED整體上升勢頭是非常確定的,在這個過程當中,LCD會通過這種創新、升級提升它的競爭力,可能這是一個趨勢,第二在應用方面除了智能手機,在其他的移動終端包括筆電,平板、車載,工業、醫療等一些應用,相信會挖掘或創造出一些新的顯示應用,對顯示提出一些新的要求,這些要求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機會,總體而言OLED的這種滲透率越來越高,這是一個趨勢,第二對LCD來講,一方面通過自身的升級來提高它的競爭力與生命力,第二個是可能整個下游的市場和行業的變化會給它帶來新的機會,再往后可能有新的技術,像Micro LED, 以及其他的新技術,也是逐漸在醞釀成熟的過程中,可能五年之后,可能新的顯示技術逐漸的登上歷史舞臺。
Q22媒體:我印象中華星最早的領導是陳立宜,還有金總等,有***的,韓國的。現在有像您這樣中國本土成長起來的,現在是不是華星本土化,中國自己的人才也是成長很快的,而且人才的國際化程度也是
趙總:是很快。因為人才的成長也是伴隨著這個產業的成長,或者是產業的成長促進了人才的成長。這些年我們整個顯示行業的重心從日本到韓國,到***,到中國大陸。其實從LCD的角度來講,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全球LCD產業的重心,是當之無愧的龍頭。
OLED方面,三星,LG他們還是屬于一個領先的地位,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在整個顯示的產業,一定是全球主導性的地位。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這個產業的發展一開始也是通過引進,吸收,消化,然后把它轉化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人才也是一樣,也是引進,學習,自己成長。我想這個和產業的發展軌跡其實是類似的。但是在華星這里,我們并沒有刻意的去講中國本土化的人才,海外的人才。華星在中國的面板企業里,國際化的程度是最高的。這個其實過去這些年我們一直保持著比較強的生命力和活力最重要的原因。所以說我們也會堅決地走這個國際化的路線,那么在這個過程當中無論是外籍的人才,或本土化的人才都會得到一樣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會。
Q23媒體:那能夠把他們融合在一起的關鍵是什么?
趙總: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機制,一個是文化。機制就是創造一個大家平等的去發揮自己才干的平臺,文化就是不管你是來自哪里,不管你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大家都能一個文化的氛圍里去交流溝通、成長。
Q24媒體:華星現在的智能化制造水平很高,你們在印度的話也會引進這種智能制造的技術嗎?
趙總:對的。我們一開始也會把我們在深圳、武漢基礎性的平臺轉移過去,也會基于當地生產的實際情況做一些改造升級。
-
TCL
+關注
關注
10文章
1725瀏覽量
88619 -
華星光電
+關注
關注
4文章
152瀏覽量
39788
原文標題:專訪 | 華星光電謀勢而動從“中國制造”走向“印度制造”,攜手合作伙伴布局海外
文章出處:【微信號:CINNO_CreateMore,微信公眾號:CINNO】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