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愛立信,一直身體力行,為環境保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僅最大程度上減少組織自身給環境帶來影響,同時不斷提升產品的環保性能,通過技術讓更多的行業、乃至整個世界更節能、更環保!
2017年,愛立信就已經定下了一個“小目標”:到2022年,碳足跡相比2016年,減少35%!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努力減少自身基礎設施的能耗,并最大化使用清潔綠色的可再生能源。
2018年,愛立信的辦公室、工廠、數據中心和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所產生的CO2排放當量減少了15%!
在所有地區,愛立信都盡量使用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領域再生能源的使用率達到54%。
在11個地區實現了智能辦公室的理念,運用物聯網技術,提升員工在辦公室的體驗,優化空氣質量和溫度。
與此同時,愛立信合理管理公司的員工差旅,更多地鼓勵員工開展遠程會議,從而減少飛機和汽車的出行,差旅領域的CO2當量也因此減少了11%。
降低產品能耗
減少通信網絡碳排放
作為通信廠商,愛立信相信能通過優化產品性能和節能水平,幫助整個通信網絡,幫助更多的企業和個人,減少碳排放量。
愛立信研究發現,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無線接入網絡(RAN)往往消耗最多的能源。
愛立信的目標是,到2022年之前,與2016年的RBS6000等產品相比,愛立信無線系統要節省35%的能源消耗。
在過去的數年中,愛立信已經逐漸發展出高效能的解決方案,從單模的產品向多模多標準的產品發展,一個基站設備同時支持2G,3G,4G和IOT網絡,大幅降低了通信網絡中的設備數量和能源消耗。
對于我們的客戶來說,當5G-Ready的愛立信無線系統取代舊款的設備以后,不僅數據的傳輸速度和帶寬增加了,而且能耗也將節省30%。
而對于部分現有的愛立信4G網絡設備,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硬件設備,只需要遠程進行軟件升級,就能在現有的網路基礎上開啟5G網絡,這也將大幅減少新設備生產帶來的碳排放。
用科技助力環保
事實上,通信行業本身總體的碳排放并不高,占全球CO2排放量不足2%,但是通信技術的應用卻能推動整個環保事業的發展。
紅樹林是馬來西亞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能力極強,是普通森林的7-10倍。但由于非法砍伐、土壤和海洋污染,在過去的10年中,紅樹林的覆蓋面積減少了50%。馬來西亞一直在努力重新種植紅樹林,但樹苗的成熟率卻不到30%。
愛立信通過整合云計算、物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打造的“連接紅樹林”項目,幫助馬來西亞更好地管理紅樹林的培育和生長。
在種植紅樹苗的時候給它添加一個傳感器,就可以實時監測土壤、水分和天氣等信息,乃至是否有其它生物在侵害它,從而在整個培育和成長過程中確保良好的生長條件。
同時,所有數據經過整合發送到云端,農民、NGO、分析師或當地政府,都能直觀地閱讀相關數據,了解紅樹苗的生長狀況。當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也能通過分析這些數據,更好地了解紅樹苗的生長規律,采取下一步的行動。
最終,該項目將當地紅樹苗的成活率提升了50%。“連接紅樹林”項目正是運用通信技術保護自然環境,增加綠色植被、吸收溫室氣體的典范!
5G將改變更多的行業
5G作為下一代通信技術,將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大跨越。
隨著通信設備和傳感器廣泛安裝于工廠、智慧城市、農場乃至我們的家中,5G結合AI技術,將有潛力使我們整個社會更加高效和環保,預計到2030年有望幫助全球減少15%的溫室氣體排放。
以交通行業為例,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1%左右。在過去的幾年中,幾大主要的汽車和卡車生產商都已經開始著手生產電動汽車。
而真正為環境帶來改變的將是電動無人駕駛卡車。5G正是滿足該應用對于安全、高效和可靠性要求的重要技術。無人駕駛汽車將推動汽車經營模式的改變,企業和個人不再需要擁有汽車,運輸將成為一種服務供人們使用。
目前,愛立信和Telia以及 Einride正在研發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T-Pod,致力于未來用電動卡車承擔所有的公路運輸。對于像瑞典這種低碳發電的國家,從柴油卡車向電動卡車的轉變,CO2的排放量有望減少90%!同時還能減少NOx和煙塵顆粒等有害物質的排放。
而這,僅僅是交通行業的一個案例。
為了在2030年實現全球碳排放量減半的發展目標,我們需要在各個行業、各個環節最大可能地應用先進的技術,打造綠色環保的運行模式。
云計算、工業自動化、3G和4G以及多種技術已經正在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
而接下來,5G、人工智能和物聯網都將打開全新的機遇,推動整個社會向綠色環保的經濟發展!
讓我們一起,為保護我們的家園而努力!
-
環保
+關注
關注
1文章
97瀏覽量
20333 -
愛立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24瀏覽量
5033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497瀏覽量
565364
原文標題:世界地球日 | 保護地球,愛立信一直在行動
文章出處:【微信號:ericssonchina,微信公眾號:愛立信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