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硬盤,擁有遠大于普通U盤空間的移動存儲設備,內部一般采用磁盤存儲數據,并通過一個讀寫頭對磁盤上的數據進行讀寫操作,這也就是我們電腦中的機械硬盤工作方式。可機械硬盤有個致命問題,抗震能力差,稍有傾斜,就會對硬盤中的磁盤表面造成劃傷,進而導致硬盤內的數據損失。而移動硬盤的使用場景就是便攜式的場景下使用,使用場景穩定要求較高的機械硬盤和便攜式設備,這種組合湊成了移動機械硬盤,這種尷尬的產物。恩~個人看法嘛。
如果說想要個大容量存儲設備又能便攜移動使用,個人認為固態硬盤是這個場景下最佳的選擇。但目前市面上主流移動硬盤還是機械硬盤,想要自己購買硬盤盒去組裝一個移動固態硬盤太麻煩,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硬盤盒本身會不會對讀寫速度造成瓶頸,數據線供電是否足夠,普通數據線會不會造成瓶頸等等,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這次就拿到一個好東西,由閃迪生產的固態移動硬盤,這個移動硬盤應該就能解決我的顧慮。
這可是是量產品牌貨哦。
外包裝是閃迪產品的一貫風格,紅黑包裝,正面產品圖,背面性能參數。值得注意的是,外部包裝上標識著擁有IP55防水等級,這意味著直接用水清洗都是沒有問題的。防水功能在硬盤上比較少見,作為一款固態移動硬盤,這種設計將固態硬盤優勢發揮到極致。
將包裝拆開,硬盤被紙殼托住,隨機贈送的配件只有一根Type-C轉Type-C數據線以及一個Type-C轉USB轉接頭。移動硬盤本體的大小和外包裝上的產品圖大小一致。長95mm,寬50mm,厚9mm,質量只有 非常小巧,完全顛覆了原有移動硬盤的概念。如果說你對這個大小沒有概念,那實際和一款2280 M.2固態相比,也只比它大一倍而已。 考慮到大小,容量,速度以及時適用性,這款移動硬盤是在是太小了,如果以后用上了QLC 3D NAND的顆粒,體積不變,容量更大,想想就興奮。
硬盤本體的外觀配色算是閃迪紅黑經典配色,那為什么說“算是”呢,因為這硬盤并不是純黑色,實際是顏色較深的墨綠色,和外包裝上的圖片略有出入,正所謂“圖片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硬盤只有正面的“洞洞板”采用塑料材質,背面以及側面均被厚厚的橡膠包裹,能起到很好的防摔防震效果。
右上角設計有紅色的掛繩孔能,按照官方宣傳圖理解,能夠直接將硬盤掛在包上,戴著硬盤出去野營,畢竟這硬盤防水防震,一般的戶外運動和雨水都不會給這款硬盤帶來傷害,擴大了硬盤的適用范圍。
由于這款移動硬盤是固態硬盤,不同于傳統的機械硬盤,想要達到固態硬盤該有的速度,數據傳輸這一塊不能成為瓶頸,所以閃迪將接口設計成Type-C接口,并大幅增加線材的直徑至5mm,比常規USB數據線寬一倍,使得線材能夠支持更高速的傳輸。
贈送的Type-C轉USB轉接頭質感還是不錯的,但有個槽點,在Type-C轉USB轉接處有固定接口方向的缺口,這使得轉接頭必須按照規定的方向轉接,這樣一來Type-C雙面可插的特性就這樣失去意義了
說了這么多外觀設計,這些主觀因素,接下來就進行速度測試,畢竟抗震,小巧這些都是固態硬盤的物理特性,固態硬盤和機械硬盤最明顯的差距在于傳輸速度。
測試平臺使用I7 8700K(默頻)搭配華擎Z370TaiChi主板進行測試,為了盡可能的降低接口瓶頸給測試帶來的誤差,不適用轉接頭,直接用Type-C接頭連接主板背部的Type-C接口進行測試。
先用最常見,也是最直觀的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
測試的結果和宣傳中的550M/S連續讀取保持一致,其中CrystalDiskMark測試的連續讀取速度甚至達到560M/S(兩邊差異來自軟件測試方式不同造成的)而且連續寫入速度可以說是和讀取速度保持一致,在數據上看得非常舒服。即便是把4K隨機讀寫考慮進去,這個成績也是完全符合固態硬盤的定位。
之后我們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對這款固態硬盤的IO口進行下測試,這款軟件通過順序方式進行測試,通過這個測試我們可以來看一看這款產品的對于不同文件大小下的讀寫會有怎樣的表現。
測試的結果與之前得出的結論保持一致,速度最高560M/S左右,即便是不同大小的文件,依然能夠保持讀寫基本一致的特性。
雖然說無法通過拆解和軟件方式來獲取顆粒信息,但根據價格(512G售價999)不難猜出是采用TLC顆粒。TLC硬盤為了保證速度往往會使用SLC Cache技術,模擬SLC緩存,讓一定大小的文件能夠以相對高速情況進行復制。這里使用HD Tune進行測試,但測試文件的大小達到10G,并采取隨機數據模式。
根據測試結果,當寫入的文件大于5.5G左右后會有個明顯的降速過程,也就是閃迪給這塊移動固態硬盤設定了5.5G左右的SLC Cache空間,在SLC Cache空間用完后速度會降低至400M/S左右。不過作為民用移動固態硬盤,日常拷貝文件很少會遇到這么大的文件,一般使用基本不會用完SLC Cache空間,使用體驗基本可以保持一致,基本不會出現突然降速的情況發生。
這里我準備了數個大型ISO文件進行測試,主要是測試硬盤在連續寫入時的溫度以及實際復制速度,總文件大小超過50G,使用Fast Copy進行復制,源文件所在盤是在一個NVME固態,不會給測試造成瓶頸。
52G的大型文件,總共用時3分43秒完成,平均復制速度在233M/S,復制過程溫度最高才52度,相較于未讀寫狀態,溫度僅相差6度,硬盤外殼也略有溫熱感,溫度主要集中在硬盤右下角的Type-C接口處,發熱情況可以說控制的非常不錯。
如果是以目前適用范圍來看,閃迪極速移動固態硬盤是一款極具競爭力的移動存儲產品。由于原機自帶Type-C接口,適用現在的所有Type-C接口的手機,而對于現在一票超薄本來說這種接口可以說是救世主級別。現在很多超極本USB接口數量極少,甚至沒有,為了節省空間都改用雷電接口代替,如果需要使用到USB接口的設備,只能不斷的插拔更換設備或者改用拖油瓶(接口拓展無)而這款移動硬盤正好完美適用這個場景,減少USB接口的占用,給別設備空余出更多的接口,使用雷電接口還能降低帶寬給固態硬盤性能造成的限制,可謂一舉兩得。
使用固態硬盤代替原來機械移動硬盤是必然的事,只是需要點時間讓固態硬盤的容價比進步一提高,并讓市場慢慢給機械硬盤慢慢退出市場的時間。現在閃迪提前給我們展示出未來移動硬盤的雛形,擁有超快的速度,絕佳的體積,以及絕佳的適用性,這類產品勢必改變我們隊移動硬盤的認知。
-
固態硬盤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64瀏覽量
57401 -
閃迪
+關注
關注
0文章
72瀏覽量
138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