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提工業4.0或者智能制造的時候,免不了要提到機器人的“四大家族”——庫卡、ABB、發那科、安川,因為作為目前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工業機器人企業,他們在行業內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物聯網時代,這四大家族又都在做些什么呢?
工業機器人作為一個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品,站在普通用戶角度,很難評判幾個領頭廠家產品之間的技術差距,尤其是當今時代,想要通過技術創造代次上的差距已經不太可能。
就好比有人問奔馳和寶馬的造車技術有何優劣,我等吃瓜群眾只能說一句“坐奔馳也好,開寶馬也好”。把工業機器人與造車類比,造車用的絕大部分關鍵技術,奔馳有的寶馬肯定也有,其他“營銷性技術”的區別,不會影響到技術競爭格局。
那么未來工業機器人廠商主要靠什么拉開差距呢?答案只有一個,物聯網戰略。在未察覺之際,庫卡、ABB、發那科、安川,4大工業機器人巨擘早已在物聯網領域屯兵養馬,蓄勢待發。
庫卡KUKA(美的)
2016年12月30日,美的集團透過MECCA International (BVI) Limited就全球領先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供應商德國庫卡集團(KUKA)股份發出的要約收購已獲得所有相關監管部門的批準。
2017年1月12日,美的集團年會上董事長方洪波強調了美的并購KUKA的產業意義:未來美的將在家電產業之外構建第二個產業板塊,即機器人和工業自動化產業板塊,這是美的新的增長點。
年會邀請剛剛進入美的體系的庫卡CEO Till Reuter發表講話。 Reuter在解讀今后的核心戰略目標時,提到了“智能機器”和“數字區域”這兩個概念,也正是在公司業務中貫穿物聯網技術的兩個概念:
智能機器:在KUKA制造的工業機器人中,相當于兼具自主性和機動性的先進機器人。很快大量工業機器人將“走出與人隔離的工作籠子”,開始與人類貼身合作,靈活度進一步提高。Reuter表示,工業機器人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出現自主性和機動性更好的智能機器。
數字區域:則是使KUKA過去培育的各行業生產工藝的相關知識與最尖端IT相融合的解決方案。Reuter說:“我們熟知汽車和飛機等產品的生產工藝。我們要將技術經驗與IT聯系起來,向客戶提供智能化的系統”。Reuter表示,通過優化智能系統,也就是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復雜系統,削減各種生產系統的停機時間和預測性維護等,可以創造出新的商務模式,構建起高度整合的價值鏈。
根據IFR的數據,在汽車制造領域,KUKA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全球第一。我們不妨從汽車行業入手,帶你親眼目睹KUKA如何使用“物聯網盒子”,將吉普牧馬人的白車身車間構造成IIoT(工業物聯網,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工廠。
由于KUKA提供的靈活性,吉普牧馬人的白車身生產車間已經在系統聯網和工藝控制方面成為了行業典型代表。在一條生產線上,每 77 秒鐘就能生產出一臺車身——無論何種型號,無論何種版型。日復一日,每天24小時不間斷,10年來安全可靠。
KUKA 通過Windows Embedded和 Microsoft SQL Server,將259個車間機器人和60,000個其他設備與高效的后端監控系統及上級數據處理系統聯成一體,由此誕生了“物聯網盒子”。基于這種解決方案,吉普牧馬人可以生產超過8種不同的車型,每天生產的車身數量超過830個。
具體來說,車間中的259個機器人與33個控制點相連,連接到主控制器和Microsoft SQL Server服務器群。SQL Server服務器群用來管理生產數據,它也與制造執行系統共享數據。其他SQL Server服務器群支持SA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和質量保障系統。
系統架構支持通過1,444個網絡節點連接生產線中的60,000個設備,例如焊接和密封設備等。KUKA也使用Microsoft SharePoint Server 2010實現設施管理。
這個智能系統每天產生巨大的數據量,KUKA基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為工廠的運營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實時地改變生產線的操作軌跡,為吉普車的生產帶來極大的生產靈活性。
基于緊湊靈活的車間管理環境,系統能夠迅速調整生產參數,及時響應生產需求的變化。有了靈活性的系統做支撐,牧馬人可以實現8種不同的產品類型,包括左側駕駛或者右側駕駛、兩門或者四門、全門或者半門等。
多年來這套設備一直是美國汽車業最高效車身生產線的典范,并成為工業 4.0 時代的探路者。直至今天,在幾乎以分鐘計的時間內,就有150萬臺吉普牧馬人白車身從七條流水線上被生產出來——無論是經典的兩門車,還是牧馬人Unlimited系列的四門車。
有了汽車行業物聯網的諸多落地應用,KUKA還進一步推出了IIoT工業云平臺KUKA Connect,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查看和分析工業機器人的運行狀態。KUKA Connect是一種包月服務,不需安裝軟件就可以獲得相關功能和服務。Connect平臺同時提供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工業APP,創造圍繞KUKA機器人的工業生態。KUKA Connect目前擁有兩個版本:KUKA Connect Lite和KUKA Connect Plus。
ABB
2017年1月1日,ABB將事業部進行了徹底的精簡,打造以市場為導向的4大事業部架構,即電氣產品、機器人及運動控制、工業自動化和電網事業部。
中國是ABB機器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也是銷量最大的市場。ABB集團方面稱,通過關注快速增長的機器人市場,并充分利用ABB的技術平臺和全球規模,公司目標是在這個具有高度吸引力的市場中,將領先位置從目前的第二位提升至第一位。
對于物聯網方面的投入,ABB也是絕不手軟。ABB此前曾向業界闡釋其對智能制造的獨到見解,即“物聯網(IoT)”、“務聯網(IoS)”、“人(People)”三者融匯統一組成的“物、服務與人互聯(IoTSP)”的ABB未來戰略。
ABB認為,如果每個機器人都能存儲和分析自己的數據,就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這樣機器人就能夠 “聰明”的與其它連接設備溝通數據。舉例來說,這就意味著ABB無需再繼續使用老套的傻瓜式維修命令:“工作10,000小時機器人必須停機檢修”。相反,工業機器人本身可以監視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并報告性能。而且,ABB還可以根據機器人的日常使用記錄,靈活安排機器人在閑暇時間的維護,避免妨礙生產操作。未來是完美的,當機器人的問題還沒發展成問題之前,ABB就已經發現并解決了它。
在成立125周年慶祝活動中,ABB公司進一步公布了“ABB Ability”數字化解決方案,整合現有的ABB產品組合和服務方案,覆蓋所有客戶行業。
據介紹,ABB在眾多行業的技術專長和經驗,將與微軟的Azure智能云系統、B2B工程能力相結合,旨在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結合ABB在全球安裝的7,000多萬臺互聯設備以及70,000多個正在運行的控制系統,ABB與微軟將聯手打造世界上最大的IIoT工業云平臺之一。
值得關注的是,物聯網專家Guido Jouret(曾任思科物聯網部總經理)已于2016年10月1日出任集團首席數字官。這標志著,ABB正在加速數字化轉型,全面構建“物聯網+”新生態系統。ABB也希望由此獲得更高的收益,提出了2015-2020年的財務目標為稅前利潤增長達11%-16%。
發那科FANUC
發那科FANUC最新設立了物聯網平臺Fanuc Intelligent Edge Link and Drive(FIELD),并采用NVIDIA人工智能系統。FIELD能實現自動化系統中的機床、機器人、周邊設備及傳感器的連接并可提供先進的數據分析,提高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質量、效率、靈活度以及設備的可靠性——從而提高設備綜合效率(OEE)并促進生產利潤的提升。
該系統還可透過人工智能來提升機器人的生產力,并且為全球自動化工廠機器人帶來自主學習功能。而FANUC將透過一系列 NVIDIA 設計生產的GPU、深度學習軟件,使得AI人工智能能夠運用在云端、數據中心及嵌入式設備當中。
NVIDIA共同創辦人兼CEO黃仁勛談到與FANUC的合作時表示,AI人工智能的時代正式來臨,透過 GPU 的深度學習功能,將可激起新一波軟件學習與機器推理運算的浪潮。其中,最令人興奮的莫過于機器人能夠了解其周遭環境,并且與人類進行互動。NVIDIA十分高興,能與全球自動化工廠與機器人領導者FANUC共同打造智能機器,以造福人類的未來。
據悉,FIELD延續了現有發那科ZDT(零停機功能)的成功,ZDT有效結合了思科云端技術、IOT數據收集軟件以及點對點的安全性。通過使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連接機器人后,再連接思科公司的UCS服務器–系統的運行基于發那科和思科的ZDT數據收集軟件。汽車行業用戶在使用了該系統后就立即能實現停機時間的減少和費用的節省。
FIELD能為用戶和應用開發者提供先進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功能并將制造業引入到生產力和效率的新高度。目前,發那科已將這些新技術應用于機器人散堆拾取、生產異常檢測和故障預測。由于FIELD結合了人工智能和尖端計算機技術,使得分布式學習成為可能。機器人和設備的運行數據在網絡上被實時的進行處理,這也使各種設備之間能更智能協調生產,令原來難以實現的復雜生產協調輕松完成。
其實早在多年之前,FANUC就著手與思科合作,進行“不停工”zero downtime計劃。計劃中FANUC與思科聯手打造一個物聯網系統,讓FANUC可監管工廠廠房每一個機器人,并且預測機器人異常狀況,在機器人出現問題以前先加派技術人員進行維修作業。目前為止,該計劃已經測試了2,500個機器人,還包括FANUC的大客戶GM通用汽車。據FANUC介紹,測試計劃替客戶節約了3,800萬美元。
安川YASKAWA
iot101君談了那么多工業機器人巨擘的物聯網戰略,在安川這里休息一下,說段往事。
美的和庫卡已經正式領了結婚證,但是要知道,早在2015年8月,美的就發布機器人戰略,與日本安川電機合資設立兩家子公司。
兩家子公司分別面向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包括廣東安川美的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美的股權占49%)、廣東美的安川服務機器人有限公司(美的股權占60%)。
這說明,早在2015年,美的就在和安川實質性的“談戀愛”,但到2016年,卻娶了庫卡。
這其中的變化,從日本經濟新聞對安川電機社長小笠原浩的采訪中一窺便知。不得不承認這位記者的提問字字珠璣,請各位仔細品味該記者的措辭。
記者:貴公司與美的集團成立了2家合資企業。
小笠原浩:1家是制造工業機器人的企業,我們出資51%,2015年秋季成立。在這里制造的機器人100%向美的供貨,目的是實現家電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另外1家是制造護理與康復用機器人的企業,2016年春季成立,美的方面出資60%。主要目的是為了實現康復設備的商品化,這些設備主要用于幫助因患病或事故而麻痹的四肢恢復運動機能。目前正在為符合中國需求而調整設計。
記者:但美的仍選擇了收購庫卡。
小笠原浩:美的向庫卡提出收購要約之后,通過日本的機器人業務負責人向本公司進行了說明。美的方面表示“并未考慮完全收購庫卡。對與安川的合資業務完全沒有影響,將按原計劃推進相關業務”。美的與我們合資制造的是通用機器人。既能用于美的的設備,也能向其他家電企業銷售。但美的也需要只能在自身設備上使用的專用機器人,收購庫卡或許存在著這樣的理由。
記者:美的持有的庫卡股權實際上已達到94.55%。
小笠原浩:即使美的試圖將庫卡變為全資子公司,對與我們的合資應該也沒有明顯影響。在家電制造一線,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作業。這是因為每家機器人企業能實現自動化的作業內容都有擅長和不擅長,僅依靠庫卡制造,難以滿足全部需求。
記者:在收購庫卡之后,美的是否可能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成為競爭對手?
小笠原浩:這一點很難判斷。不過,我們此前涉足的機器人主要面向汽車產業,面向家電制造的經驗不多。美的作為家電企業需要推動自身設備的自動化,這一挑戰將為致力在家電和食品等領域拓展機器人用途的我們提供參考。
記者:如果像庫卡一樣,有中國企業對安川電機提出收購方案,您將如何應對?
小笠原浩:我認為沒有終極的反收購對策。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向市場推送展現我們出色技術的產品。我認為由此提高企業價值非常重要。
美的為什么沒有收購安川,其實沒有任何公開的直接表述可以查證,但從小笠原浩的表態中,細心的人是能看出邏輯的。
既然戀愛過,如果說兩方沒有就并購這事做過溝通,肯定沒人相信的。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更深入的相處而已。這事其實很好理解——談戀愛嘛,即便沒能結婚,以后也可以做朋友的。
看了上面這段往事之后,那么,你覺得安川的物聯網戰略還值得關注嗎?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01瀏覽量
20747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09文章
44736瀏覽量
374477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541瀏覽量
37415
原文標題:【柔智觀察】四大工業機器人巨擘早已在物聯網領域屯兵養馬
文章出處:【微信號:faircs,微信公眾號:柔智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