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節小長假,92歲的中科院院士陳星旦一直手機不離身,每天都要在微信群里關注一款新產品的評測進展,時不時還要召開語音或視頻會議。
究竟為何,讓這位“90后”院士“放不下手機”,干勁十足?
陳星旦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研究員。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沒有任何資料可循的情況下,他獨創性地構思測量方案,只用一年時間就攻克了核爆炸光沖量的測量技術,應用于我國第一次核試驗中。他還是我國短波光學領域的開拓人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陳星旦開始研究近紅外技術,是國內該領域的先驅者之一。
陳星旦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學術會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但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一個心結也漸漸出現。
近紅外光是介于可見光和中波紅外光之間的電磁波,在常規光纖中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可應用于食品、醫療等領域的分析儀器。數十年來,國家不少科研院所和人員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近紅外技術,產業化卻不盡人意。“過去科研人員只要潛心做好項目課題就行,但隨著市場經濟發展,科技經濟兩張皮的現象就出現了,成果如果不能產業化就是損失啊。”陳星旦很著急。
“一定要將近紅外技術產業化!”上世紀90年代,他在心里暗下決心。
一直以來,技術成果不斷改良,陳星旦也不斷接觸市場,時機終于成熟。2014年,陳星旦在廣州成立了公司。
雖然一直圍著實驗臺工作,陳星旦對創業卻十分認真。他聘請專業人員負責市場營銷,堅持以市場和用戶為導向調整產品,還告訴他們:“你們讓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對國內外市場充分調研后,他將公司目標定位于研制性能滿足行業應用需求,價格更易被國內市場接受的產品。2015年12月,公司首臺食品快檢儀器正式交付客戶,可用于谷物、肉類、大米、油菜籽和面粉等食品營養成分分析和品質評估。
近年來,公司產品不斷更新迭代,目前,已獲得26項國家專利。但陳星旦依然不讓自己閑下來,他又開始集中精力研究近紅外光譜無創傷血液成分檢測技術,希望采用無創傷方式測量人體血液中血糖、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紅蛋白等成分含量。
“科研成果就像一幅畫、一件雕塑、一篇文章或一首詩歌,如果得到社會應用,也能得到自我滿足,這就是我搞科研的興趣所在,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陳星旦說。
-
紅外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67瀏覽量
16998 -
光學
+關注
關注
3文章
755瀏覽量
36337 -
紅外光
+關注
關注
0文章
59瀏覽量
13074
原文標題:這名“90后”院士的“五一”是這樣過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