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封裝大廠長電科技召開第七屆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周子學、高永崗、張春生、任凱、ChoonHeungLee(李春興)、羅宏偉入列,而原董事長王新潮退出。業內有人把它稱之為“后王新潮時代”,表明王新潮對于之前長電科技的發展與成長具舉足輕重的作用。
蛇呑象
2015年10月長電科技用7.8億美元兼并了全球封裝代工第三的新加坡“星科金朋“。為什么稱之為“蛇吞象”,因為據2014年全球封裝代工排名中,星科金朋的銷售額15.8億美元,居全球第四,而長電科技的銷售額為10.5億美元,居全球第六,所以是一次依小搏大的兼并,引起業界關注。
長電科技原有業務發展還是比較穩定的,長電本部和長電先進的整體實力很強,盈利能力非常不錯;但在收購陷入虧損中的星科金朋后,由于無法讓星科金朋減虧,導致公司整體陷入虧損中。2017年星科金朋新加坡(SCL)虧損8900萬美元,而2018年虧損高達2.7億美元(約18.4億元人民幣),直接導致2018長電科技銷售額達239億元,但是公司的虧損超過9億元。
思考
2018年長電科技由盈轉虧引發業內熱議,表面上觀察似乎兼并星科金朋是一根導火索。因為兼并之后由于關鍵客戶訂單的流失,產能利用率下降,以及部分技術人員離開等因素導致困難加重。
但是看待此次兼并不能離開當時的背景,2014年大基金剛推出,它抓住產業發展的命脈,資金問題,讓中國半導體業發展感覺有了更大希望,如要做大做強產業的聲浪一直很高。在此背景下長電科技萌生兼并星科金朋是有充分理據;1),它是非美體系,由新加坡淡馬錫掌控;2),制程技術與長電科技的互補性強,而且許多是先進制程技術;3),長電科技一躍可成全球封測代工第三等。
據猜測支持長電科技下定決心的因素,除了大基金之外,與當時的狀況,產業發展的調門很高,如產業做大做強,實現國產化率40%等可能有關,推高了它的信心。另外,從全球半導體業發展的歷程,兼并確實是最主要,迅速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果要總結一些國際兼并的經驗,認為以下兩點可供參考:
1),中國半導體業受不公平對待
星科金朋是屬于市場化機制,但是轉變成長電科技后,在西方眼中它屬于一家中國的半導體企業,會受到不公平對待,其中包含有“冷戰思維“。尤如對待華為的5G一樣,有些國家自已不用,還阻止它人使用,導致原來的大客戶逃逸及部分骨干技術人員離開等。
這樣的因素在蘋果選擇供應鏈中也曾出現,所以中國半導體業走出去可能尚需要有個適應過程。
2),文化方面的差異不可忽視
兼并是一個商業行為,兩個企業的真正融合成為關鍵,雖然在新加坡華人的比例占達90%,但是它的西化程度很高,兩者的文化差異不可忽視。之前中國半導體業的國際化程度不高,經驗也不多,可能認識上也有差距。因此總體上尚需要磨練,時間的積累。
結語
現階段長電科技面臨的問題可能比較復雜,也不太相信王新潮下課,加個安靠的CTO李春興就能馬上解決,因為一方面中國半導體業的現狀可能尚不到能駕馭國際上頂級企業的時候,消化星科金朋尚需更多的時間,但是相信最終一定能成功,另一方面可能與現階段的產業形勢有關,有些國家竭力圍堵中國半導體業的任何進步,達到瘋狂的程度。所以對于長電科技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有寬容性。
對于中國半導體業發展一定要有緊迫感,只有迅速自強,少些內耗,逐步融入全球化之中,讓自身的價值真正體現出來,所以要踏踏實實的前行,少說多做,以及需要時間上的積累。
本文來源:求是緣半導體聯盟 作者:莫大康
-
星科金朋
+關注
關注
1文章
8瀏覽量
5804 -
長電科技
+關注
關注
5文章
353瀏覽量
3252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