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究竟為何“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實現突破還需哪些支持?
“2019年動力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即將迎來集中帶量報廢期”“ 到2020年我國車用動力電池報廢量將達32GW”“2023年僅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的市場規模就將超300億元”……
近年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呼聲高漲,關于行業前景的樂觀預判層出不窮。然而,行業實際發展情況卻與預期差距甚遠,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經過幾年的培育仍不溫不火,難以承擔起解決電動汽車使用后顧之憂的重任。
那么,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究竟為何“雷聲大雨點小”?真正實現突破還需哪些支持?
利好政策密集出臺
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超 280萬輛,推廣規模居于世界首位;動力蓄電池累計配套量超 131GWh,產業規模位居世界前列。
專家指出,對此情況國家早已“未雨綢繆”,從2012年起即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引導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隨即又出臺多項政策方案,不斷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建設,推動產業發展。
據了解,僅2018年工信部就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暫行規定》等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思路與實施程序。
環境保護部固廢管理中心電子部副主任李淑媛指出,國家對于廢舊動力電池等固體廢物的管理越來越重視,一方面是因為廢舊動力電池對環境有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廢舊動力電池仍有很大資源價值。
產業尚處起步階段
國家政策的引導推動了產業快速、良好發展,但業內人士指出,目前行業掣肘較多,仍面臨著回收網絡有待健全、梯次利用等關鍵共性技術有待突破、商業模式需要創新等諸多問題,產業整體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
“當前,我國車用動力電池回收還沒有全國性的回收網絡,尚未建立有效的回收模式。而且回收利用的標準體系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繼續完善補充。” 業內專家表示。
同時,多位專家指出,目前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亂象叢生,小黑作坊活躍,應鼓勵規范性企業進入,但目前來看,行業“門檻”似乎過高。
中天鴻鋰清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進昭指出,與傳統車用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理資質由生態環境部審批不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資質由工信部負責,企業要獲取資質難度較大。而且動力電池原材料回收屬高污染行業,目前不少一線城市已不再審批此類高污染項目,這對動力電池回收處理企業的進入也是不小阻力。
在技術上,業內人士指出,退役動力電池的快速檢測、快速重組、梯次利用、自動拆解、回收再生等技術都還在探索、發展過程中。
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總經理趙小勇表示,動力電池本身的技術體系、原料組成還在不斷完善,這一問題直接延申到了回收行業。
“廠家不同、電池規格不一,導致梯次利用難度大。不同廠商生產的動力電池在材料、配方、規格和構造等方面各有不同,電池型號較多、產量分散,給梯次利用帶來很大難度。”陳進昭說。
企業期待進一步扶持
事實上,動力電池從汽車市場退役后仍有較大的剩余價值,其容量和功率性能仍可滿足多種應用場景。但部分類型的動力電池回收再利用成本高、盈利難等問題仍引發部分企業擔憂。
“相比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的拆解回收利潤率可能要高一些,但由于三元動力電池大規模裝車的時間較晚,目前其退役和報廢期還未到來,對回收企業來說,還需漫長等待。”一位不愿具名的動力電池回收企業負責人表示。
“雖然目前政策對動力電池回收的關注度較高,但側重點主要明確企業責任、加強企業監督上,對企業的扶持力度仍待加強。”趙小勇坦言。
“車企和動力電池企業作為責任主體,應探索解決回收渠道及成本問題的新模式。”韓永生認為,電池企業在電池設計環節,應充分考慮梯次應用和便于拆解的場景需求,做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前述專家進一步表示,實現廢舊動力電池高效回收需合理配置社會需求、廢棄物管理、回收技術和市場四個要素,并充分從社會需求方面評估廢舊動力電池回收的重要性。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2瀏覽量
77815
原文標題:【海目星?媒體視點】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為何“雷聲大雨點小”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