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將在長沙投入500億元后,也許再沒有人懷疑楊國強要做機器人的決心了。不到一年時間,碧桂園在機器人領域不斷拋出大動作。
2018年6月,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揭幕;
7月,碧桂園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
9月,廣東博智林聲稱5年投入800億元建設順德機器人谷。
“長沙湘江智谷項目是碧桂園機器人產業走出廣東,走向全國的第一個大項目。”碧桂園湖南區域執行總裁兼產城項目總指揮李天鵬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李天鵬也是從集團總裁秘書崗位調任湖南,專門負責該項目。
碧桂園憑什么做機器人產業?
選址考量
4月15日,2019湖南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懇談會暨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上,在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中央駐港辦副主任譚鐵牛,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等領導的見證下,碧桂園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正式簽約。
這是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親自推動的重點工程。2018年5月26日至27日,胡衡華率隊到碧桂園考察兩天,重點就是機器人產業。當時,碧桂園準備發力機器人的消息還未正式公開。
2018年6月1日,碧桂園首個機器人產業園——碧桂園深圳機器人產業園開放,瞄準機器人、智能制造領域。當年6月18日,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和碧桂園總裁莫斌一同來到長沙考察。
“去年6月,他們來長沙就是調研機器人項目。”李天鵬說,這是楊和莫少有的同時出差,也是兩人第一次同時到湖南,足見碧桂園對長沙湘江智谷項目的關切。
第二天,碧桂園與長沙市政府簽訂產城融合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擬在湘江新區共同打造產、學、研、金、用五位一體的科技產業新城。
當時,楊國強表示,在愈發澎湃的科技浪潮中,感受到了長沙對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的高度敏銳和飽滿熱情。
的確,智能制造被胡衡華放在長沙產業升級的統領地位,長沙冀望借人工智能產業在新一輪城市卡位戰中贏得更高的地位,主戰場是位于湘江西岸的湘江新區。
《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提出,長沙將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面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成為“國家智能制造中心”。
例如,為突進無人駕駛領域,在堪稱寸土寸金的湘江新區,長沙劃出了一片1232畝的大型“實驗室”,12公里道路專用于無人駕駛測試。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湖南更大的規劃是100公里的市內道路與100公里的高速道路用于無人駕駛測試。
碧桂園落子的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同樣擘畫宏大——占地14.34平方公里,總投資500億元,分三期15年滾動式開發。其中一期規劃2.41平方公里,投資100億元,希望引進全球領先的機器人研發團隊和企業,致力于搭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重大原始創新中心、技術成果轉化高地及產業應用示范基地。
根據該項目的產業規劃,首期重點發力AI+智慧交通、AI+機械裝備、AI+電子信息、AI+智慧城市等。在這些領域,長沙確有優勢。
在知識鏈方面,國防科大、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均在長沙。
而在產業端,如智慧交通產業,多個汽車制造企業均落戶長沙,鄰近的株洲擁有千億級的軌道交通產業;機械裝備市場上,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都是行業龍頭,近年來紛紛發力智能制造,中聯重科2018年與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吳恩達博士達成合作,今年又在長沙啟動了規模達萬畝的智慧產業城項目,著力點仍是智能制造。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說,長沙的綜合實力,既意味著培育機器人產業的土壤,也意味著未來對機器人的巨大需求。
繼去年成立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后,碧桂園稱將在長沙投入500 億元繼續做大機器人產業。“我也曾經在工地做過建筑工人,重復的高強度勞動應該得到改善。我們要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時代到來。”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的這番話似乎在顯示他對機器人產業的強大信心。
產業邏輯
順德800億元、長沙500億元,動輒數百億元的投資規模,碧桂園為何如此“執著”?
今年1月21日,碧桂園年會上,楊國強說,碧桂園現在要朝著一個高科技企業去做。“我也曾經在工地做過建筑工人,重復的高強度勞動應該得到改善。我們要迎接‘機器人建房子’的到來,只是時間的問題,絕對要做出來,這是我們未來強大競爭力的源泉。”
對此,外界多有疑慮。最重要的原因是,房地產看起來實在太好了。
碧桂園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當期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5018.8億元,營業收入約3790.8億元,同比增長達67.1%。毛利潤同比增長74.3%至1024.8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68.8%至485.4億元。
按照萬科集團董事長郁亮在2018年度業績會上的說法:“我們的地產業務已經這么賺錢了,大家不要指望還能找到更賺錢的業務。”
盡管如此,面對潛在的行業天花板,各大房企也都在謀劃多元化布局。恒大鐘情新能源汽車,與“賈布斯”發生過一段短暫的“戀情”;融創孫宏斌說要打造“美好生活”——“美好生活是什么?先買套房子,再回家看個電視,電視上放我們的電影,到萬達城玩。”綠地也看上了機器人產業,投資入股深蘭科技,其邏輯與碧桂園做機器人可謂異曲同工。
“碧桂園做機器人,有自身的內在邏輯。”黎曉林說。
碧桂園簡直是迫不及待地希望用機器人替代工地上的工人。這是楊國強執意要大規模投入機器人產業的原因之一。
工信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印發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到,當前,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快速上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大幅增長。
用工荒在建筑工地上尤其突出。一家裝配式建筑企業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個工地上幾乎全是45歲以上的工人,而且女工的比例接近一半。”
碧桂園瞄準的第一目標就是建筑機器人。在順德,碧桂園研發的機器人已開始搬磚、砌磚、粉刷、貼地磚。
據李天鵬介紹,除了這些粗活,建筑過程中的監測、流程管理也可以交給機器人承擔,工程質量檢測同樣讓機器人干,“效果比人工更好,效率更高,數據更準確。”
黎曉林認為,機器人產業實際上是一個資金密集型加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碧桂園有足夠的資金來撐起這個新產業,這也是碧桂園做產業的優勢。
海量的應用場景也被視為碧桂園做機器人的法寶,其實質就是自產自銷。
李天鵬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目前,碧桂園在全國擁有2000多個地產項目,“這些項目上需要大量各種類型的機器人”。此外,“我們的物業、酒店、安防和農業等各板塊都需要機器人,只要生產出來就可以直接‘臨床測試’,而且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快速改進,這是其他機器人企業不具備的條件。”
投資未來?
碧桂園機器人研發推進速度之快超乎想象。
今年3月,楊國強亮出機器人業務時間表:“希望建筑機器人今年完成量產前的試運營,在2020年開始大量投入使用。”
4月18日,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副總裁朱劍敏透露,目前,有10多款建筑機器人已經完成樣機研發,陸續進入工地測試。
然而,被當作碧桂園未來三大主業之一的機器人產業能否在體量上真正獨當一面?
最早開始多元化的萬科,其2018年除開發主業外的其他業務收入總和為130.59億元。如果是其他行業,以10億元的體量計算,130億元足夠撐起十幾家上市公司。放在萬科,在其2018年營收中占比僅為4.4%。
與萬科類似,到目前為止,任何一個體量上千億元的開發商都沒有找到一個與地產主業并駕齊驅的新興板塊。
從市場規模來看,市場調研機構IDC預計,到2027年,智能機器人產業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6萬億元以上,宏觀經濟層面,中國5%~8%的GDP將由機器人拉動和促進。
但此規模仍遠遜于房地產。
不過,朱劍敏認為,中國建筑市場達到2萬億元規模,建筑機器人的總規模超過工業機器人,只要能夠研發出可以實用的機器人,建筑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
在黎曉林看來,外界對碧桂園做機器人產業可能還存在一些誤解,“其實,碧桂園做機器人產業,不是單打獨斗,除了自己做研發制造之外,更重要的是搭平臺,培育產業。”
按照李天鵬的說法,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城項目將按照“整體規劃、片區推進、滾動開發、產業先行、公建同步、政策支持、封閉運行”的合作模式實施。
也就是說,除了碧桂園自身的機器人板塊,湘江智谷更大的職能是“筑巢引鳳、招培一體”。黎曉林說,碧桂園一方面將配合長沙市政府做好配套,吸引全球機器人產業項目落戶湘江智谷;另一方面也會采取多種資本運營方式,幫助和培育湘江智谷內的機器人項目。
朱劍敏認為,企業都是跟著訂單走,誰掌握終端市場,誰就更具有吸引力。“我們是自帶訂單進入機器人行業。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會聚集前一個環節作為供給方,同時每一個環節的同行一般都會聚集形成規模效應。所以,一旦博智林的機器人產品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我們的采購訂單會吸引相關企業入駐。”
李天鵬稱:“目前,我們已經和34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其中,世界500強企業3家,上市公司6家。”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于拿地蓋樓,碧桂園在湘江智谷項目的角色從二級開發商變為一級開發商,龐大的14.34平方公里上要崛起一座產業新城,對碧桂園將是個不小的挑戰。
碧桂園做機器人到底能不能賺錢?
朱劍敏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坦言,碧桂園客觀看待機器人培育期過長的問題,將持續投入,研發出有經濟效益的建筑機器人。
碧桂園集團副總裁兼湖南區域總裁黎曉林的說法是,集團對我們沒有盈利指標要求。“我們投資的是未來。”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01瀏覽量
207472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75瀏覽量
76392
原文標題:再砸500億造機器人,這家地產商的產業邏輯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gkongnews,微信公眾號:工控頭條】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