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今晨,共享用車鼻祖、離開中國市場已經三年的 Uber 登錄了紐交所。發行價定在 45 美元,預計籌集 81 億美元。
最終, Uber 以跌破發行價的 42 美元價格開盤,隨后一路震蕩,以 41.57 美金每股收盤。截至收盤時為止,市值 697.11 億美金。
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科技愛好者跟我們一樣,在凌晨還在關注其上市首日的表現。早前一天,我們還曾開玩笑,說馬斯克估計心下不平,因為特斯拉的市值( 427 億美元)怎么就只有 Uber 的 2/3,明明「特斯拉」才是最具想像力的科技公司、汽車公司和出行公司。
在 Uber 上市之際,我們進行了連續專訪和梳理,試圖用下面的文字回答這五個問題。
十年 Uber 上市
從今天的股價來看,Uber 直接以跌破發行價 的 42 美元價格開盤,其后一路震蕩,最終定格在41.57 美金每股。
當然,即使這樣, Uber 目前697.11億美元的市值,也遠超特斯拉目前 427 億美元和通用汽車 533 億美元市值,成為美國 100 家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去年在接受 CNBC 電視專訪時,Dara Khosrowshahi 說:「無論是開車還是騎自行車,Uber 都能提供服務,甚至還會建立起公共汽車或地鐵的能力?!顾f:「我們希望成為 A-to-B 的運輸平臺?!?/p>
看看 Uber 官網上放出的這張圖。就出行領域而言, Uber 可以或者計劃提供的出行選擇,包括網約車、出租車、公交車、自行車、電單車,甚至飛行器,也就是 Uber Elevate。
至于 Uber 到底在干什么?官方則是這樣描述的:
除了構建交通服務平臺外,我們還使用自動駕駛技術和優步空中交通來創造未來,幫助人們更快捷、更實惠地訂餐,消除醫療障礙,創建新的貨運預訂解決方案,并為各個公司提供完美的員工出行體驗。Uber
而是在于 Uber 從來沒有證明過,伴隨規模的擴大,它能盈利。
即使在招股書中,Uber 也沒有對上面這張圖的關鍵問題進行說明:獲取司機、乘客的成本;乘客、司機的留存率;Uber 外賣服務的獲客成本、推廣成本等等。
華爾街都是傻子?
那為什么華爾街依然選擇 Uber?或者說,市場為什么依然會 Buy Uber?
當然,不是因為傻。
一方面,是因為 Uber 已經證明了自身的創新與高效。
沒有人能想到,釋放閑置、分散的私人運力,能夠釋放出那么大的威力。時至于今日,Uber 已經在 63 個國家開展業務,2017 年的總運營里程為 260 億英里。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
無人駕駛公司文遠知行WeRide CEO 韓旭目前正在美國。作為中國當下最知名的無人駕駛團隊領導者,他昨晚在跟我們連線時舉了個例子:
在沒有 Uber 之前,從硅谷打車去舊金山,需要 120 美金;而有了 Uber 之后,則只需要 40 美金。(文遠知行北美團隊)公司的小姑娘,已經完全沒有買車的念頭,每個月打車的交通費用只需要 400 美金。要知道,這可是在美國。韓旭
他將 Uber 的價值定位在社會資源的優化上,認為 Uber 雖然沒有解決道路擁堵的問題,但卻極大提升了車的利用效率。這是 Uber 的價值所在。對于乘客而言,則解決了時間的利用效率問題。
「在擁堵時,你是愿意開車?還是打車?打車是否時間就被利用起來了?」
Uber 無人車
這也是 Uber 在去年 3 月發生自動駕駛車禍致死案件后,頂著全世界的壓力,也要重啟自動駕駛測試的原因。
而就在 IPO 之前的4 月 19 日,軟銀、日本電裝、豐田還聯合投資了 Uber 自動駕駛部門 10 億美元,這也使得 Uber 自動駕駛部門估值超過72.5億美元。
整個 2018年,Uber 在自動駕駛上的投資為 4.57 億美元,2017年是 3.84 億美元,2016 年是 2.3 億美元。
對 Uber 商業模式的認同,還來自下面這樣的事實:
谷歌同門的 Waymo 已經訂購了大約 8.2 萬輛無人車,目前正在鳳凰城開展 Robotaxi 的試運營;目前估值高達驚人的 1500 億美金。(是的,比 Uber 目前的市值高了一倍多。)
2018 年 CES,豐田章男宣布豐田將從汽車公司轉型為移動出行公司,同時還發布了“多功能出行平臺”——e-Palette,今后將開放車輛控制接口,可搭載其他公司開發的自動駕駛控制組件;在移動服務平臺上公開服務供應商所需API;初期合作伙伴有滴滴出行、亞馬遜、必勝客、馬自達、優步等。
同年 6 月,豐田投資新加坡網約車公司 Grab 10 億美元——Grab 此前收購了Uber在東南亞地區的網約車業務。
2018年,福特將移動出行團隊重組為四家子公司:福特X (Ford X),一個專注于智能出行新項目的企業孵化器;移動商務集團(Mobility Business Group);移動營銷和增長(Mobility Marketing and Growth),這將是全球營銷和銷售團隊;移動平臺和產品(Mobility Platforms and Products),這將為福特的移動出行業務提供設計和底層技術。
今年 2 月 22 日,奔馳和寶馬宣布合資 10 億歐元,成立移動出行服務聯盟。聯盟旗下包括 5 個子公司:提供分時租賃和共享單車的在線出行服務平臺 Reach Now、電動汽車充電平臺 Charge Now、在線停車服務平臺 Park Now、提供出租車/網約車/電動滑板的出行服務平臺 Free Now,以及專攻分時租賃的 Share Now。
....
中國公司正在快速追趕
回到開頭提到的五個問題。前三個問題——更多或者更大的出行公司、更快到來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更便捷的出行,我們基本上都可以給出肯定的答復。而中國的公司也正在這一領域快速追趕。
「就像有時候講內容為王,有時候講渠道為王一樣,不同的階段會不同的邏輯。如果內容都一致化的,當然就是渠道為王;如果內容有很強的差異,當然是內容為王?!购涡※i
蘋果曾經想從頭到尾自己做,但現在來看,它的無人車項目也擱淺了。蘋果這么有錢,都撐不下去。未來的出行業務,一定是由無人駕駛技術公司+汽車公司+出行平臺三方組成的鐵三角關系。韓旭
反對:Uber 的商業模式中沒有「人」
就中國目前的觀察來看,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打車公司、無人駕駛公司,甚至互聯網公司都在向出行方向轉型或者布局。包括百度、阿里、騰訊、滴滴,也包括上汽、廣汽和吉利等
但是,并不是所所有人都認同這個方向,在專訪時也有很多反對聲音。
用一句話形容,所有對出行服務公司的設想都是從效率出發,但唯獨沒有考慮到人。
「沒有人」的第三層含義,則是五個問題中的后兩個——更多的「殺熟」質疑、更令人畏懼的大公司統治。
請先看看下面這個問題:
如果在發生災難時,打車的價格被動態調整到正常價格的 3 到 6 倍,你覺得道德嗎?
想必很多人都會認為不道德,但這樣的事情,就曾發生在 Uber 的身上,類似「殺熟」的質疑,也曾發生在中國的網約車平臺身上。
而出現這樣的質疑和不信任,除了科技公司追求效率導致「功利主義」傾向外,還與現在網約車平臺的抽成模式有關。
簡單說,就是司機跑出 100 元錢來,平臺要抽走 20 到 25 元。但合理的商業模式,不應該是按單抽成?無論遠近,一單收取固定的幾元錢?
當抽成模式成為出行服務平臺的主要盈利點時,公眾對于大公司先天然就會產生恐懼,先天然就會產生「殺熟」的質疑。
而換成機器人,這樣的質疑和不信任很可能會急劇攀升。
從公正的角度看,科技公司或出行服務平臺有很大幾率會處理不好效率與公正的關系。起碼,Uber 創始人、前CEO 卡蘭尼卡(Travis Kalanick)就大概率根本不會考慮「公正」二字。
怎么破?這是所有出行服務公司都必須要回答的問題。規模越大,責任越大!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68瀏覽量
120581 -
Uber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1瀏覽量
36272
原文標題:Uber剛剛上市市值697億美金,我們為什么要回答這五個問題
文章出處:【微信號:cqche023,微信公眾號:車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