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光,人類才得以在晚上學習和工作,因此照明設備是人類文明得以進步的重要原因。從古至今,從最初的篝火,蠟燭,直到現代人普遍使用的電燈泡,夜間照明工具一直在不斷地發生演變。
而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卻發明出了一項植物照明技術,通過向植物注入納米顆粒,可以將植物內儲存的能量轉化為光能,并維持十幾天。其發光原理與螢火蟲十分相似。
基于這項技術,未來的綠色環保建筑將集合陽光、水、土壤和堆肥系統,不需要依靠電網就可以自我發光,成為一個前景可觀的可持續能源。
圖 | 因為注入納米顆粒而發光的西洋菜 (來源:Strano Research Group)
早在 2017 年,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教授 Michael Strano 旗下的研究團隊就在實驗室里成功造出了可發光的西洋菜。其秘訣在于賦予螢火蟲它們看家本領的熒光素酶(luciferase)。
熒光素酶會與一種叫做熒光素(luciferin)的分子產生反應而發光。由于該反應還會產生一種會抑制熒光素酶活性的副產物,他們還添加了一種被稱為輔酶A(co-enzyme A)的分子來消除此副產物,優化發光過程。
研究人員將二氧化硅、聚乳酸-羥基乙酸(PLGA)和殼聚糖這三種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的材料制成納米粒子容器,分別將這三種分子注入到植物中。在葉子中,PLGA 納米粒子會緩慢地釋放熒光素,與熒光素酶產生發光的反應。實驗中,這種西洋菜可以連續釋放 3.5 小時的光。
但是,雖然這種反應可以產生相當明亮的光,其亮度卻無法維持,會迅速變暗。因此,研究人員近日想出了一個新辦法:光電容粒子。
這種光電容粒子會以納米粒子的形式存于植物中,能有效儲存所產生的光能尖峰,保持平穩的能量輸出。這樣一來,原本爆亮后迅速變暗的發光植物就可以平穩地輸出光,其持續時間也從較短的數小時延長到了數天甚至數周。
(來源:KVA Matx and Strano Research Group)
Strano很快意識到,他們不能把發光植物視為一個新型“燈泡”,而是要把整個概念作為可持續能源未來的一部分,融入到建筑體系里。因此,他需要一位理解其挑戰和潛力的合作伙伴——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教授 Sheila Kennedy。
(來源:KVA Matx and Strano Research Group)
Kennedy 表示,由于發光植物需要利用自然資源才能發光,因此建筑物需要提供陽光、水(包括水的收集和回收)以及滋養土壤的堆肥。而這個挑戰與在現實公寓內種植大批植物相類似——如何讓植物茁壯成長,將是在今后發展該技術的關鍵性因素。
如今,人們對照明的需求占了全球能源消耗近 20%,每年可產生 2 億噸二氧化碳。而一旦發光植物得以大量生產,它可取代的將不僅是一盞臺燈,而是數以千萬計的碳足跡,是有效的可持續能源。
(來源:Strano Research Group)
未來,該團隊將致力于研究向植物注射納米粒子的新方法,使它們在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發揮作用。此外,團隊還將在樹木等大型植物上進行更多實驗。
團隊指出,提供光明的植物需要健康生長,因此未來的綠色建筑需擁有能整合植物的新型內部生態系統,包括陽光、水和廢料處理。這個概念可能會成為未來綠色建筑的理念核心。這樣,人類將與植物產生更緊密的聯系,就像早前歷史那樣。
最后,這項發明于 5 月 10 日在紐約庫珀休伊特史密森尼博物館內展出。在為期33周的“植物屬性:未來城市發展”展覽中,參觀者將看到一個使用植物照明的紐約公寓建筑縮放模型,近距離觀察植物如何向樓房提供照明。該模型還將向人們展示在未來能源有限的情況下,設計師將如何調整建筑結構,以支持最大限度的植物培育。
-
納米
+關注
關注
2文章
699瀏覽量
37078 -
MIT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3瀏覽量
23440
原文標題:MIT研究團隊發明可發光植物,讓綠色建筑名副其實
文章出處:【微信號:deeptechchina,微信公眾號:deeptechchina】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