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的火熱,給支付行業帶來了惶恐,對陌生商業形態的不安,誰都害怕自身被淘汰。
自從2018年8月,支付寶宣布其刷臉支付已經具備商業化能力并逐漸普及以來。刷臉支付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可謂是支付行業各方熱議的焦點,不亞于跨境支付與出海。
然而似乎少有人能夠定論,刷臉支付的未來在何方。
硝煙已經彌漫
5月8日,馬化騰與王健林結伴,在北京豐臺科技園萬達廣場考察。期間,馬化騰體驗了刷臉支付。
這是繼2015年,馬云在德國演示刷臉支付之后,騰訊最高層首次公開體驗刷臉支付。上一次,馬化騰為產品站臺,還是騰訊乘車碼業務。由此可見,騰訊在刷臉支付方面,也將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關注。
在此之前,4月17日,支付寶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推出第二代基于線下消費場景的刷臉支付機具“蜻蜓”,定價1999元,相比第一代直降近30%。此外,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支付寶的補貼政策,未來激勵投入會高達30億元。
而銀聯,在2018年12月于北京和上海小規模推行了刷臉支付服務。在今年4月底,銀聯再次對外宣布刷臉支付項目進度,在天津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試點刷臉支付。整體而言,銀聯的刷臉支付仍然停留在小規模商用或試點階段。相比微信與支付寶的攻勢,銀聯更像是謹慎的旁觀者,尚無太大的動作。據移動支付網從一位從業者了解到,目前銀聯仍然在制定標準階段,項目開發正在進行中。
暗潮涌動的對抗
除了公開的宣傳信息,巨頭之間在產品、政策、矩陣方面也開始暗自角力。
從產品名來看,2018年12月,支付寶將新一代輕量級的刷臉支付機具命名為“蜻蜓”,而在近期,微信支付則將自己的類似產品命名為“青蛙”,業界不禁調侃,這是“青蛙”吃“蜻蜓”的寓意嗎?值得一提的是,與支付寶正式官宣不同,微信支付“青蛙”的命名一直沒有較為正式的官宣方式。
在政策方面,移動支付網從可靠渠道了解到,支付寶與微信支付對刷臉支付的落地政策大同小異:
雙互聯網巨頭都采用了“0費率”的形式推廣刷臉支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央行明令禁止“0費率”宣傳,二巨頭是通過全額返傭的方式間接實行“0費率”,規避違規風險。此外,在促進交易方面,支付寶更加注重新增用戶數,而微信支付則更加注重交易筆數。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傳聞“青蛙”價格與“蜻蜓”一代的價格類似,都是2688元,但移動支付網獲悉,“青蛙”2688的價格并非微信官方價,微信官方也并沒有完全確定“青蛙”價格。
此外,銀聯雖然沒有對外公布相關政策,但移動支付網獲悉,其內部試點政策與兩大互聯網巨頭大同小異。
產品矩陣方面,在支付寶“蜻蜓”的輕量級策略引領下,微信支付也開始從大型自助機向“青蛙”輕量級轉變。核心模塊的選用上,螞蟻金服與奧比中光共同成立了螞里奧推3D攝像頭;而騰訊則與華捷艾米聯合,推廣刷臉支付終端。目前,支付寶的3D攝像頭并沒有開放,未來計劃開放;而騰訊則趨向于與各個強企合作,共同推動其刷臉支付發展。
礙于監管層對創新技術的謹慎態度,巨頭各方都在不斷試探市場與監管的接受度。騰訊方面,雖然馬化騰真真切切的體驗了一次刷臉支付,在宣傳口,仍然在“智慧”上下足了功夫,刷臉支付僅在文稿中有輕微的描述,而未在標題加強凸顯。
微信支付官方稿件
反觀螞蟻金服,對刷臉支付的推廣力度更大。2018年8月商用,12月“蜻蜓”一代上線,2019年5月,“蜻蜓”二代上線,在宣傳口,造勢都較為猛烈。但螞蟻金服或許也有顧忌,2019年3月7日,是三八婦女節前所謂的“女生節”、“女王節”,支付寶便開展了刷臉支付營銷活動。線下物料顯示,3月7日-8日,女性用戶刷臉支付可以享5折優惠,最高優惠10元,總計50萬筆立減優惠。
支付寶刷臉支付優惠活動線下物料
但是在宣傳口,支付寶在網絡上并沒有大肆宣傳,以至于很多支付寶用戶不知道有該活動,這并不符合互聯網巨頭一貫的作風。當然,本次優惠活動規模和金額并不巨大,用戶補貼,名額50萬,總金額才500萬元,相比其他動輒上億的補貼活動,支付寶有點試水的意思。
“目前主要還是要看支付寶怎么做刷臉。”一位刷臉機具從業者向移動支付網透露, “微信支付的“青蛙”更像是趕鴨子上架的項目,比較倉促,產品和政策體系還不夠完善。” 從各個方面來說,支付寶的刷臉支付都已經領先微信支付和銀聯,甚至監管。
對于支付寶更加狂熱的對待刷臉支付,一位收單服務商則認為,礙于微信支付的社交高頻屬性,支付寶在線下移動支付市場壓力一直很大,此外,銀聯也在不斷進行市場補貼,迫使支付寶需要在另外一個維度進行市場競爭,開辟新戰場。
巨頭聚焦與激烈對抗,新技術的興起,讓整個產業有種變革的不安感。
刷臉支付下的眾生相
“有一家收單機構,一次性訂購了幾百臺蜻蜓,跟吃了藥一樣。”上述刷臉機具從業者如此描述“蜻蜓”二代發布之后,某收單機構的瘋狂。
4月17日,支付寶上線第二代 “蜻蜓”,定價1999元,如果加上各種優惠措施,支付寶是倒貼“1元”送蜻蜓2.0給商戶。4月19日,不到2天時間,支付寶官方便宣布,1萬臺蜻蜓已經被一搶而光。
或許是收單機構真的預估到了刷臉支付的崛起趨勢,押注重金。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收單機構在惶恐。
收單機構害怕市場被新技術所蠶食,二維碼支付的崛起,蠶食了銀聯大量的市場,二維碼支付延伸的聚合支付崛起,也讓收單機構措手不及,所以才有“占坑”心理。此外,支付寶揚言“30億”的補貼,也讓收單機構看到了“巨頭羊毛”,畢竟現在監管態勢趨嚴,支付機構盈利能力不足。
而對于POS機具廠商來說,刷臉支付的興起有喜有憂。一方面,新興技術帶來新市場,另一方面也害怕行業改變。“POS廠商肯定是不希望有刷臉的,這對他們是一種威脅。”一位終端商從業者如是說。
POS行業是一個有門檻也特殊的行業,產品、認證、渠道等各個方面的因素復合作用,才能贏得市場。刷臉支付,目前尚沒有明確的認證標準,且以巨頭為導向,傳統的銀行和支付機構渠道難以發揮作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刷臉支付目前仍然是一個補充,尚沒有全面推開。
“POS廠商反應較慢,且是市場上已有的樣式。”上述終端從業者如此描述POS廠商對刷臉支付機具的研發情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以AI算法著稱的云從科技,也在近期推出了刷臉支付終端產品CF-FP-E1,可謂是走向前端,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產業的瘋狂下,消費者似乎并不太熱情。移動支付網記者從前不久鋪設刷臉支付終端的深圳某人口密集城中村“薩莉亞”收銀人員中了解到,刷臉支付的使用用戶并不多,許多客戶認為不安全,一晚上能夠有一兩個嘗鮮就已經不錯。
但從宏觀數據來看,刷臉支付市場比較樂觀。來自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統計顯示,目前,人臉識別在手機解鎖、身份驗證、支付等方面廣泛使用,并成為了主流趨勢,目前有85%的用戶愿意使用刷臉支付等生物識別技術進行支付。
值得一提的是,刷臉支付機具并非只有刷臉支付功能,其攝像頭還有掃碼功能,在顧客不用刷臉支付時,這相當是一個掃碼機具,可以提升機具的實用性。
刷臉支付,擁有怎樣的未來?
“相對于二維碼而言,刷臉不僅僅在于支付能力的接入,更多的是服務能力的拓展。而這也是對于商家而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支付寶鋒笙前不久在7-11全面接入支付寶“蜻蜓”時,向移動支付網表示。
正如上文所述,刷臉支付目前仍然是輔助支付方式,如果沒有更加符合商戶需求的功能附加,刷臉支付恐難以段時間適應市場。
此外,另外有一個需要解決的場景需求,就是聚合的問題。在二維碼時代,將微信支付、支付寶、銀聯等二維碼聚合,進而提供綜合的商戶服務方案,成就了聚合支付服務商。而刷臉支付目前仍然沒有出現聚合的發展跡象。鋒笙也表示,刷臉支付更加復雜,算法、通道和數據都不盡相同,因此短期內出現聚合的可能性不大。但從商戶端來看,如果需要支持多種刷臉支付方式,就需要配置多個終端,這對商戶的收銀系統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據移動支付網了解,已經有部分技術公司,嘗試先通過刷臉識別,識別用戶之后,再進行支付方式的點選。值得一提的是,這可能存在一定的合規性問題,是否會存在非持牌機構敏感數據截流的可能。目前,央行也正在制定人臉識別相關規范,或許未來規范出臺,將推動刷臉聚合的發展。
對于巨頭對刷臉支付的狂熱,當下還有另一種看法是,刷臉支付僅僅是一個噱頭,巨頭的目的是為了以新型支付技術為名,推其商戶終端及系統,由于商戶系統擁有商戶和消費者雙方的經營及消費行為數據,可以更加豐滿大數據矩陣,進而為用戶提供真正的“千人千面”服務。
或許,刷臉支付的成功可能還差一個全民級的補貼活動,畢竟,早期人們對二維碼支付安全的擔憂,也是被高額補貼所消除。
-
支付寶
+關注
關注
2文章
459瀏覽量
24880 -
刷臉支付
+關注
關注
2文章
98瀏覽量
10488
原文標題:刷臉支付下支付產業的不安
文章出處:【微信號:mpaypass,微信公眾號:移動支付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