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國宣布將華為加入所謂的實體名單之后,接下來的約10天中,相繼有多家企業宣布了與華為之間的界限,其中多數以美國公司居多,例如高通、英特爾、谷歌、微軟等,其結果無非是暫時停止向華為輸出產品和服務,這其實在我們的意料之中。
另外,一些需要美國技術支持的他國公司也與華為暫時停止了業務合作,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英國的ARM公司,之后還有一些標準組織也參與進來,例如最近的WIFI聯盟,號稱華為暫時不能參與WIFI的標準制定,其實下一代的WIFI標準,大部分的技術都來自于華為,還真的有點諷刺。
表面上看,好像與華為有關的多個有分量的國際巨頭,都與華為畫出了楚河漢界,似乎華為已經處在四面楚歌的地步,但我們沖散表面的浮華,深入的分析,抽絲剝繭后發現,所有的這些表現種種,對華為的影響是有限的,也就是任正非說的,對華為有一些影響,但也僅是市場份額減少了一點,不會很多,華為的增速稍微減慢一點。
我們可以從華為的三大核心業務來進行分析,華為的主要業務其實可以分為兩個大類,對企業的和對終端消費者的,對企業的就是對公業務和對電信運營商業務,這兩個業務最重要的是什么?沒錯,是芯片,這也是美國斷供華為的主要原因,但另美國沒想到的是,華為有全套的備胎計劃,所以在占華為營收約60%的對公業務上,根本沒有任何影響。
我們再來看消費者業務,這方面占比最高的是手機,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次華為在平板和筆記本電腦領域也有涉獵,但是份額并不大,這三個方面,目前對華為都有影響,但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筆記本電腦,因為其主流生態是WINTEL聯盟,也就是微軟的系統加英特爾的處理器,其實華為仍然也有替代產品,好在這部分的市場很小,可以忽略。
而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芯片已經不再是問題,盡管ARM暫停了IP授權,但華為已經研發出了自有架構芯片;系統也不再是問題,華為研發出了鴻蒙,之前我們還提到了華為的方舟編譯器,也就是說,華為自研架構+鴻蒙操作系統+方舟編譯器,整個生態框架華為自己又重新搭建了一套,而且這套新生態完美兼容安卓生態。
說到了生態,對于我們國內用戶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主要還是華為在歐洲的業務,因為歐洲的產品使用的都是谷歌提供的應用商店,好在現在華為已經找到了谷歌應用商店的替代品,所以生態的問題也解決了。
最近看到歐洲某些國家暫停了華為手機的銷售,這一點可以理解,因為谷歌的斷供,他們會擔心現在還在使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后續的安全更新問題,不過受影響的地域不多,大不了這些手機完全可以拿回來放在亞洲市場,一點問題都沒有。
其實要說對華為影響最大的,其實對海外市場用戶的使用習慣問題,因為華為的鴻蒙系統不僅要兼容原來的安卓生態,還得能保證不影響原來用戶的使用體驗,也就是不能影響他們的使用習慣,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其實就這次整個事件來說,也就是僅此一點是華為需要重點關注的,不過既然鴻蒙系統已經準備了多年,這一點上相信已經打磨的很精細了。
所以總體來看,這次斷供,華為只是在消費者業務上受到了些許影響,而所謂的影響也只是因為要使用完全自己研發的產品,在過渡階段放緩了市場的增速,在業務連續性上沒有受到根本性影響。
近日有美國媒體人就表示,這次美國的所謂斷供,其結果只是加速了華為的自強速度,卻讓美國企業損失慘重,民眾失去了工作機會。
-
高通
+關注
關注
76文章
7497瀏覽量
190870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121瀏覽量
368248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04瀏覽量
252360 -
WiFi聯盟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52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