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中興到今年的華為,中國的半導體芯片卡脖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這兩起制裁事件加劇了國內科技公司的危機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對企業發展來說是個嚴重隱患,一旦斷供后果不堪設想。
目前國內對于“國產替代”的呼聲很高,但是這個領域中國內半導體公司與海外的差距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許多人對國內芯片尚無概念,對國內芯片公司盲目樂觀或者自卑。要想解決國內芯片卡脖子的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國內半導體公司到底差在哪里。
西南證券日前發表了一份報告,介紹了國內集成電路“自主可控”的前景,對比了國內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芯片占有率,如上所示,他們將不用應用領域分為計算機、通用電子、通信、內存及顯示/視頻系統。
在計算機系統中,國產芯片的占有率最好的就是工業應用,MCU主控芯片占有率為2%,而個人電腦、服務器的國產率為0%。
在通用電子設備領域,可編程邏輯設備、DSP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國產占有率為0。
在通信準備行業,國產率最高的還是應用處理器、通信處理器,也就是華為海思麒麟、巴龍基帶這樣的產品,占有率分別是18%、22%,這也是國內占有率最好的領域,不過嵌入式MPU、DSP處理器依然是0。
在存儲芯片方面,DRAM內存、NAND閃存占有率也是0,NOR閃存占有率達到了5%,ISP處理器占有率也有5%。
在顯示及視頻系統中,顯示處理器中國產占有率為5%,驅動IC占有率也是0。
需要指出,這里的0%不代表國內完全沒有這個產品,而是與市場主流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比如CPU處理器,國內有龍芯、兆芯以及新近曝光的海光、瀾起等等,但是不說技術、性能差距,光是產量方面他們就不可能跟Intel、AMD之類的公司相比。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89文章
11567瀏覽量
36216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75瀏覽量
2195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