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于只記得第一名而忽略第二名。
就像所有人都只關注第一個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相反沒人會記得僅相差15分鐘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一樣,提起電腦微處理器任誰都會先想到英特爾、提起顯卡都會說英偉達,卻很少人去提及AMD這家公司。
AMD半導體公司是一家專門為計算機、通信和消費電子行業設計制造各種微處理器的公司,它與英特爾僅相差一年創立,在電腦微處理器上緊跟英特爾腳步,2006年收購顯卡公司ATI之后,又與英偉達一爭高下。
如果說AMD是“千年老二“,那么它也是一個成就第一的第二名,因為如果沒有AMD如今的英特爾和英偉達也許就是另一個樣子。
第一固然偉大,但第二也應被人銘記。
AMD如今已經走過第五十個春秋,年過半百的AMD并沒有顯示疲態,反而正如處在芳華歲月的年輕人一般釋放活力。
接下來將與五矩研究社一起細數屬于AMD的五十年朝朝暮暮。
AMD起源:出生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說起AMD不可避免要扯到“老冤家”英特爾,不僅因為這么多年AMD和英特爾一直處于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還因為在這兩家公司誕生之前命運就把他們綁在了一起了,而綁住它們的就是美國硅谷的前身——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導體公司。
上世紀五十年代,“晶體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帶領了八位優秀的年輕人一起創業,但由于與肖克利意見不統一,最后這八位年輕人決定一起離開。
離職后的八個人找到了美國一家生產攝影器材名叫“Fairchild(仙童)”的公司,并獲得了老板費爾柴爾德資助。到這時這八位年輕人才釋放出天才的光芒,他們創立的仙童半導體公司迅速在行業中獲得了成功。
但就在仙童半導體發展的黃金期,母公司做出的一系列調整不斷挑戰著八天才的底線,終于再也忍無可忍的八天才帶著自己的驕傲陸續離開了仙童公司。
八天才:戈登·摩爾(左一) 羅伯特·諾伊斯(左四)(圖片來自網絡)
1968年隨著八天才中最后離開的羅伯特·諾伊斯和戈登·摩爾一起創辦英特爾后,仙童半導體從此風光不再,1969年原仙童市場銷售總監的杰里·桑德斯也帶著七位仙童員工創辦了AMD公司。
就這樣,有著同樣仙童血統的兩家公司先后開啟了新的人生,不過命運卻大不相同
早一步創立的英特爾依靠創始人在半導體行業積攢多年的技術基礎迅速籌集了足夠的資金,并以半導體存儲器市場為目標,在1969年推出了第一款SRAM存儲器。
比起吃穿不愁的富家公子英特爾,AMD卻像是寒門子弟一般落魄。
剛開始時AMD所有成員都擠在創始人之一John Carey的家里辦公,再者因全公司只有八個人,所以作為總裁的桑德斯又當起了推銷員,為了公司四處籌錢受盡白眼,以至于之后每每回顧那段日子時他總會說:
“諾伊斯總是說英特爾只花了5分鐘就籌集了500萬美元,而我花了500萬分鐘只籌集了5萬美元。這簡直是殘忍,但我堅持不懈。”
雖然過程艱辛,但AMD最終還是湊集了足夠啟動資金順利開張營業。
寒門子弟的發家史
輸在起跑線上的AMD想要追上英特爾只能靠后天努力,但由于沒有英特爾那樣強大的技術基因,AMD一開始只能通過模仿和制造工藝售賣低級產品,第一款產品AM9300 4位移位寄存器就是這樣誕生的。
不過自從有了生產能力以后,AMD也嘗試自己研發,1970年AMD自主研發了第一款AM2501邏輯計數器,并取得了成功。
顯然模仿跟風策略讓AMD初見起色,后來AMD又把風跟到了英特爾身后。
模仿英特爾,1971年AMD也開始進入RAM存儲器市場。同年AMD看到英特爾推出的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顛覆計算機行業后,1975年AMD也模仿Intel 8080推出了自己的AM9080微處理器。
如果將依靠技術起家的英特爾比作“學霸”,那么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少資本的AMD就如同一個“學渣”,只有跟在學霸后面抄作業才能跟上進度。
但誰又能知道學渣不會有“春天”呢?
1981年IBM為了快速占領市場,采取了將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外包的策略。就這樣IBM找到了英特爾幫忙,但為防止一家獨大,IBM要求英特爾尋找另一家供應商。
就在這個時候英特爾想到了AMD。1982年AMD與英特爾一拍即合,簽署技術交換協議后便開始攜手為IBM生產處理器。成為IBM的處理器供應商后,英特爾和AMD都賺的盆滿缽滿。
而當英特爾回過頭再看時,發現那已經不再是當初只會跟在后面模仿的AMD了。1984年英特爾開始背著AMD單獨提供“386”芯片并且在1985年單方面解除了和AMD的合作。
被英特爾拋棄后,AMD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但讓AMD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官司一打就是五年。
雖然最后以AMD勝訴告終,但官司也把AMD禁錮在原地錯過了發展時機,不過這也讓AMD徹底醒悟:不能再跟著別人后面模仿了,只有自己強大才不會再被欺負。
但此時留給AMD的時間卻不多了。因為在1996年生效的協議中,AMD雖獲得了IntelX386和X486處理器系列中微代碼授權,卻沒有下一代處理器的版權許可。
于是AMD必須抓緊時間推出產品。1991年3月AMD發布了核心基于Intel 386處理器AM386;1993年4月AMD又推出自主研發的AM486,并且這兩款都以經濟實惠的性價比受到了歡迎。
同時1993年英特爾為和AMD區別開來,對原來應叫568的處理器身上賦予了Pentium(奔騰)之名,之后AMD也將其推出的第一個獨立生產的x86級CPU取名為K5,但卻因性能不佳而迅速敗下陣來。
就在英特爾覺得AMD再無回天之力的時候,AMD卻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1996年AMD收購了半導體公司NexGen,并在1997年趁英特爾推出新接口的奔騰2之前推出了主打性價比且采用老接口的K6處理器,在相近性能和更低價格的K6面前,不適應英特爾變化的客戶紛紛投奔到AMD陣營,而對此英特爾也只能認吃啞巴虧。
如果說K6把AMD從深淵中拉了出來,1998年乘勝出擊推出的K7(速龍)就是把英特爾和AMD重新拉回同一起跑線的標志,再加上1999年推出1GHz的CPU、速龍系列的雷鳥和毒龍,AMD開始正面向英特爾宣戰。
至此之后AMD采取全面開掛模式,2003年推出了64位處理器速龍K8,在英特爾之前搶得臺式機64位先機,而2005年的速龍X2又展示了當時最先進的多核心處理技術。
就在AMD終于從“寒門子弟”熬成“暴發戶”,馬上要把“貴族”英特爾踩在腳底下的時候,卻因胃口太大為自己引來了一場雙面夾擊的惡戰。
如日中天戰雙英
一邊在CUP上挑戰英特爾屢戰捷報的AMD,另一邊為豐富自己的羽翼,2006年AMD買下了當時顯卡雙雄之一的ATI,從此扛起紅色大旗大舉進軍GPU市場,誰料在GPU界也有位“姓英”的勁敵等著它,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顯卡霸主——英偉達。
此時的AMD不僅轉型成了一家同時擁有CPU和GPU研發能力的公司,同時也轉嫁了原來ATI和英偉達之間的戰火,將自己推到了夾在英特爾和英偉達中間進退維谷的狀態。
更加刺激的大戰一觸即發。
首先是曾把AMD視為備胎的英特爾。從 2005 年開始英特爾就制定了一套名為“鐘擺計劃”的反擊策略。意思是鐘擺的一個嘀嗒聲就代表著英特爾2年一次的工藝制程進步。正是這套計劃讓 Intel 在 2006 年之后逆轉了局面。
面對英特爾的“鐘擺計劃”AMD在研發上開始力不從心,本來寄希望于充當“救命稻草”的K10架構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7年打出真四核招牌的羿龍系列被一道從天而降的BUG澆了一個透心涼,當時因BUG導致市場上所有Phenom B2步進核心的處理器均出現報錯與死機,除了更換CPU別無他法。K10架構的失敗讓AMD在CPU上反攻英特爾的愿望徹底泯滅。
而在GPU市場上,AMD接手ATI的時候原來的ATI就已經在和英偉達PK的戰場上處于下風了,再加上這對“雙A“組合聯手以后也沒有產生化學反應,面對英偉達GeForce系列顯卡逐漸橫掃中高端市場的局面,AMD只能望而興嘆。
此時在CPU和GPU上雙雙失利的AMD又要為之前大手筆的收購買單,而資金鏈吃緊的AMD又趕上了2008年爆發的經濟危機,終于AMD撐不下去了,為了維持生存不惜走上變賣家產的地步。
2008年AMD虧本賣出了手持設備部門,因此錯過手機這支潛力股。反而撿到大便宜的高通在日后推出的Adreno GPU系列上不但省出了一大筆研發費用還借機奠定了在手機GPU上的優勢。
但賣手持設備部門的錢遠遠幫不了AMD渡過難關,同年AMD又出售了自己的晶圓廠。但對芯片廠商而言,晶圓廠就像是魚兒離不開水的關系,所以沒有了晶圓廠的AMD就像是瘸了一條腿,今后在追趕英特爾時還要加上一層叫做制程落后的難度系數。
通過做虧本買賣和不斷裁員AMD算是挺過了這場經濟難關,不過劫后余生的AMD并沒有馬上開始對“雙英”的追趕,反而開啟了另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狀態。
用自黑走出至暗時刻
嘗到了失敗的滋味后,AMD從之前意氣風發逐漸走上了自黑之路。
首先是在名字上,AMD原來是Advanced Micro Devices(超級微型設備)的簡稱,超威這個中文名字也是由此而來。但AMD同時也可以有另一層意思的解讀,那就是Agriculture Machine Developers(農業機械開發商)。
無獨有偶,美國還真有一個家字縮寫為ADM的油籽、玉米和小麥加工企業。因此在關注AMD的粉絲眼中自然也就加上了一層與農業相關的濾鏡。
而且更加令人興奮的是這個不成文的想法竟然間接的到了官方認證。
2011年推土機、2012年打樁機、2014年壓路機再加上2016年挖掘機,雖然性能并沒有名字那樣彪悍,但卻無形之中讓AMD坐實了農業機械開發商的外號。
不過上述這些證據還僅僅算是旁證,真正起決定性證據還要數著名的”手磨顯卡“事件。
這一切還要從2010年的那個冬天說起,時隔一年有余AMD終于放出了關于新一代HD6970型號顯卡的最新消息,但卻因不知名原因推出了一個月才發布。
本應作為一次普通的跳票事件隨著時間被大家逐漸淡忘,但一位好奇的網友打開散熱器后竟然驚奇地發現內部好像被打磨掉了一個角,起初這位好奇的網友只是以為自己”中獎“了,沒想到深究一看發現自己并不是特例。
而導致出現這一怪象的原因是因散熱器和PCB板設計不匹配造成的,如果不打磨掉一個腳就無法安裝散熱器,所以才弄出了每一張HD6970都是獨家定制的烏龍事件。
由此聯想到AMD上到CEO下到公司職員集體手磨顯卡的形象,網友們便把”農企“和AMD畫上了等號。
不僅AMD憑借一系列樸實的做法受到了網友們別樣的”喜愛“,與AMD相關的公司也難逃被黑的命運。
在AMD因事業不順而放慢前進腳步的期間,老對手英特爾也一起放松了緊繃的弦,而英特爾遲遲不更新CPU性能的行為讓網友戲稱是在擠牙膏,因此英特爾也喜提”牙膏廠“新名字。
另外英偉達也流年不順,2012年英偉達推出的GTX690被甘肅電視臺一檔軍事節目主持人用升級版”戰術核顯卡“錯誤引用去年上一代GTX590的”燒毀門“事件而意外走紅,因此英偉達和黃仁勛也被網友冠上了“核彈工廠”和”兩彈元勛“的愛稱。
不過正所謂”自黑是內心強大的極致“,AMD用自黑的方式走過了那段難過的日子,并間接帶動了網友的想象力成功把對手也一起拉下了水。而正是AMD這種態度才讓它熬過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等到了第一縷陽光照進世界。
AMD YES!農企翻身把歌唱
素有PPT廠稱號的AMD之前一直都有發布前“雷聲大”但到真實性能上卻“雨點小”的慣例。
但在2016年Hot Chips芯片技術論壇上,AMD首次公布了關于新型微處理器架構Zen的相關細節,又一次讓眾A粉們眼睛一亮。
與之前的推土機挖掘機架構不同的是,AMD這次選擇了完全拋棄現有架構的做法,在設定好“高性能x86處理器”的目標后,重新組建小組設計Zen的核心。
在Zen架構上AMD回歸了傳統的SMT同步多線程架構,每個核心支持2個線程,類似Intel的HT超線程技術。
此外Zen處理器在低功耗管理上也有所改進,包括使用更激進的時鐘柵極以控制不同區域,其他還有L1緩存寫回、更大的微操作緩存、堆棧引擎、移動消除等降低功耗的設計。最后Zen處理器采用了14nm FinFET技術,IPC提升幅度超過40%。
不過俗話說得好——“光說不練假把式”,況且在這一方面AMD還有前科,嘴上說得“重新做人”,真正出來怎樣還得用行動說話。
2017年正式發布的Zen架構不僅橫向與之前發布的推土機架構有了顯著提高,在性能上也足以媲美英特爾的Broadwell。而且同年陸續發布搭載Zen架構的Ryzen(銳龍)系列更是以優越的性能和比行業同款便宜近一半的價格橫掃中高端全線CUP市場。
同樣也是2017年,由加密貨幣興盛帶動的挖礦需求為英偉達帶來了大量的礦機顯卡訂單,加上英偉達一早就看中人工智能并通過積極布局逐步在游戲、數據中心、汽車業務上增長強勁,為英偉達帶來了2017年全年營收增長近40%,利潤增長將近2倍的好成績。
一邊是翻身農奴把歌唱的農企,另一邊又是核彈工廠的業務擴張,這次換英特爾被夾在中間,坐上了腹背受敵的“熱板凳”。
不過聰明的英特爾并沒有像當初AMD一樣采取逐個擊破的戰術,反而是利用在三角關系中兩方聯合制約另一方的策略。
2017年底,英特爾宣布與AMD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以創建具有RX Vega M圖形的新型第8代移動芯片。
這是這對“老冤家”繼1985年合作崩盤之后的首次合作,再加上AMD曲折經歷讓其自帶流量,雖然英特爾已經盡量低調宣布合作消息,但仍在圈內造成不小的波動
而致使英特爾找到AMD的原因并不僅僅是為了聯手對抗英偉達,更是為了兩家一直努力的同一個目標——融合顯卡。
其實早在AMD收購ATI開始,想要將集成顯卡與處理器融合在一起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但就在AMD將其起名為APU準備大展拳腳之際,卻因朝不保夕的局勢放慢發展腳步,沒想到這一概念卻被英特爾截胡并率先完成融合,英特爾將其稱為核心顯卡。
之后隨著AMD的再次雄起,英特爾從AMD身上看到了自己欠缺的整合能力和GPU水準,至此時機成熟,兩家放下恩怨向著同一方向進發。
終于在2018年英特爾推出了Kaby Lake G,不出意料這款融合了英特爾第八代4核心中央處理器(CPU)和AMDRadeon RX Vega M圖形處理器(GPU)的移動芯片因繼承了兩家所長而獲得用戶認可,卻也因高昂的價格讓一眾粉絲可望不可即。
換個思路想連英特爾都要屈尊請AMD來一起設計處理器這一點來看足以見得AMD當時是何等風光無限。
2018年看到實現成功逆轉的AMD令網友大贊“AMD YES!”。
重生過后一切都還是未知
不過合作歸合作,不要忘記在CPU上,英特爾和AMD的戰爭可是一刻都沒有停歇過。
從銳龍以后英特爾也不敢慢慢擠牙膏了,急忙推出i9系列處理器應對銳龍。不過來勢洶洶的AMD又推出了為迎戰英特爾至強Xeon系列而設計的霄龍EPYC系列處理器來爭奪服務器市場。
AMD不僅一舉推出對應英特爾的處理器,而且通過Zen路線圖可以看出,從第二代Zen開始AMD便進入7nm工藝了,另一邊英特爾還在14nm上原地踏步,在當初賣掉晶圓廠之后被視為蹩腳項的制程上AMD都實現了反超。
近兩年來AMD推出的產品不僅制程優于英特爾,而且在不輸性能的基礎上價格還便宜了不是一點。因此獲得了眾多電腦乃至游戲主機客戶的追捧。
2019年1月10日,在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上,AMD發布了新一代顯卡Radeon VII和第三代Ryzen臺式機處理器。并且同一時間Xbox總裁Phil Spencer也表示,Xbox下一代主機還會繼續使用AMD的處理器進行開發。
2019年3月20日,谷歌宣布旗下Stadia云游戲服務平臺經加載AMD定制GPU。
2019年5月27日,AMD發布了基于7nm工藝制程的全新 Ryzen3000 系列 CPU、RX5000 系列顯卡及 EPYC 霄龍 CPU。以及同一天公布的索尼下一代游戲主機PS5將搭載AMD 7nm Navi GPU和Zen 2架構的處理器。
2019年6月4日,路透社報道,AMD宣布與三星電子達成協議,將向三星授權其圖形芯片相關的專利,以用于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這也標志著AMD將重返智能手機圖形芯片市場。
雖然AMD現在勢頭正旺,但這并不是就意味著AMD可以將老對手英特爾和英偉達不放在眼里。
要知道目前全球芯片市場正面臨銷售放緩并且個人電腦銷量也在逐年下滑的過程,加上基于5G技術和云計算的低延遲游戲將會重新定義PC和主機游戲市場,隨著這些外部條件不斷顯現惡化將不斷考驗著一直專注于做電腦和游戲主機硬件的AMD。
況且對于自2018年開始才姍姍踏進AI領域的AMD來說,還將面臨來自于英特爾和英偉達AI巨頭的全新挑戰,所以未來AMD是否還能保住現階段的地位還不得而知,究竟AMD是YES還是NO還需更多時間來證明。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390瀏覽量
230595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62瀏覽量
425784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85瀏覽量
13440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01瀏覽量
220893
原文標題:“農業機械開發商”AMD的50年求生之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smartman163,微信公眾號:網易智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