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以「云大物移智」(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全球進入到繼農業和工業經濟之后的第三個階段:數字經濟時代。快速變化的市場和快速迭代的消費需求,要求企業都要進行數字化轉型,變身為敏捷企業,以隨時洞察和應對消費者的訴求,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
在這一大背景下,「中臺」概念一夜之間火了起來,引起了很多企業的關注。本文從中臺概念產生的背景,中臺的內涵,以及中臺的構建等維度,深入剖析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應該如何多維度,特別是技術維度認知和構建中臺的相關問題,希望可以撥開迷霧,還原一個真實的中臺定位給大家。
中臺發展的數字化背景
當前,如果有人問社會經濟領域最火熱的詞是什么,可以說,既不是「互聯網+」,也不是「智能+」,位居榜首的無疑是「數字+」,宏觀層面有「數字經濟」、「數字中國」等,而在微觀層面「數字化轉型」的熱度無疑排在前列。
從谷歌趨勢可以看出,從2013年開始到2017年,數字化轉型的熱搜一路高漲到峰頂。IDC 最新報告顯示,全球范圍內支持業務實踐、產品和組織的數字化轉型(DX)的技術和服務支出,在2018年超過1.1萬億美元,比2017年的9580億美元增長16.8%。
為什么數字化轉型如此之熱,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已經身處數字化時代。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大規模應用和普及不到十年的這段時間,ICT 新技術已經眼花繚亂地紛紛冒出,人工智能不但輕易戰勝了人類的圍棋選手,無人駕駛技術也已經看到商用的曙光,無人機開始大規模組隊表演并且商業應用,3D 打印成為工業設計的重要手段亦不再是新聞,虛擬現實技術帶來新的體驗,5G 即將大規模組網……這一切無不暗示著數字化的時代已經徹底到來!
每一次技術革新都會帶來社會的進步以及商業規則的改寫,二者的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雖然大家對數字化轉型的理解不一,但是,利用數字化技術,依托數據資產,圍繞著數字化運營模式,以客戶為中心進行持續創新,促進組織結構朝著新的商業模式進行重構,最終形成卓越的數字企業,實現降本節費提質增效的目的,這種對數字化轉型的定位和認知,應該還是比較靠譜的。這背后反映了數字化時代商業邏輯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過去強調產品功能的滿足,現在更加重視消費者的良好體驗,某種程度上說,商業已經進入到了消費升級且多樣,并逐步走向消費者說了算的新階段,需求側的用戶力量開始崛起。隨著消費者需求越來越多樣化,消費體驗場景越來越碎片化,開始倒逼供給側,要求企業跟得上用戶手指點擊屏幕的速度,要求企業身段變得靈活,跟得上用戶不斷快速迭代的消費需求升級。
2015年,阿里巴巴高管參觀了移動游戲公司 Supercell,發現這家公司屬于典型的小團隊模式,他們把游戲開發過程中大量的公共通用的開發素材、算法和工具等資源,沉淀在技術平臺上,大幅提高了游戲開發小團隊的效率,降低試錯成本。受此啟發,2015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全面啟動「中臺戰略」。早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就已經成立了「共享事業部」,成為前面連接「聚劃算」,后面連接「天貓」、「淘寶」以及「1688」的中間地帶,此次「中臺戰略」旨在從組織架構和業務機制兩個層面進一步理順關系,拆掉「部門墻」,形成「大中臺,小前臺」的運作模式,具體來說,中臺在技術層面形成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人工智能中臺三駕馬車,通過集合整個集團的運營數據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并進行知識沉淀、復用,對各前臺業務進行強力的支撐,讓前臺的一線業務變得更敏捷,以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2017年,阿里巴巴把中臺構建經驗總結后,推出了一本講述中臺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的書,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和發酵,「中臺」概念忽如一夜狂風吹,在中國大地上快速彌漫開來。2018年9月30日,騰訊進行架構調整,開始構筑企業中臺。2018年12月21日,京東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首次采用中臺的組織架構概念。不僅僅是騰訊、京東這樣的互聯網企業,就連傳統零售、家電制造、金融等行業的企業,也開始躍躍欲試構建中臺,甚至不同程度的產生了中臺「焦慮癥」。
在這波「中臺」熱潮中,中臺到底是什么,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阿里所提出的中臺理念,可以從美軍作戰體系的變革中一窺端倪。從二戰到今天,美軍的作戰單元經歷了「軍」、「營」和「小班」等一系列從大到小的瘦身演變,最為典型的就是在阿富汗,基本都是以7人或者11人的小團隊去執行前線作戰任務,而支持小班靈活作戰的背后,卻是美軍強大的中后臺,中臺的定位是依托航母和導彈系統的火力平臺,起到支援前線的保障和服務支持作用,后臺則定位為遠程協調指揮。
從三個維度理解中臺概念
在數字化時代,快速洞察消費者需求,并通過提供優質產品和良好服務體驗予以滿足,是決定商業成敗的基本邏輯,由此可以說,供給側比拼的是消費者響應力,「中臺」焦慮癥背后反映的就是企業都想快速擁有這種響應力,而這種響應力的構建,無疑會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對于中臺的理解,至少應該從三個維度去厘清和認識。
01
第一個維度是組織模式。中臺定位為服務支持決策層,屬于戰場指揮部,為前臺——與客戶接觸的業務場景層,提供財務、人力資源和IT等方面的共享服務支撐功能,并在戰略層面起到決策指揮作用。前臺的業務場景層是一線作戰單元,依托各種業務場景,滿足用戶需求,為企業直接創造價值,后臺則是由其他職能部門組成,提供公共資源維護,對企業的運營進行規則設計和調控干預,包括法規、法務、審計等職能。貫穿前中后臺的,則是企業的核心價值鏈,包括采購、研發、生產、銷售等等。在這里,中臺是前后臺之間的連接器,負責把企業價值鏈各環節以及組織內部的各種職能「孤島」聯通和打穿,為前臺賦能。本質上,中臺組織就是前臺交互作戰單元的航空母艦,它以聚合的方式幫助前臺快速匹配所需的能力及資源,進而實現針對用戶快速變化需求的敏捷響應。例如,華為提出了「大平臺炮火支撐精兵作戰」的企業戰略,打造組織架構的前中后臺,讓決策者聽到一線的炮聲,具體來說,把面向交互對象(包括消費者、供應商、渠道合作伙伴等)的部門定位為前臺,把提供渠道與零售及營銷管理、電子交易管理、研發和共享服務的部門,定位為中臺,把集團管控職能的部門,定位為后臺。
02
第二個維度是 IT 架構。云計算實現了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形式,向內外部用戶交付靈活和可擴展的 IT 功能,「服務」的不同特點構成了云計算的三層架構,分別是屬底層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位于上層的軟件即服務(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以及位于兩者之間的平臺即服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其中,PaaS 層提供應用服務平臺,如運行平臺、大數據平臺、能力開放平臺等,以及數據庫、中間件、容器、微服務、互聯網應用編程接口,用戶可以在此基礎上構建和部署自己的應用。當前,新一代 PaaS,以 Docker 為基礎,在傳統PaaS功能基礎上,面向微服務使用場景,創建 DevOps 流水線,并集成不斷涌現的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服務,成為一站式應用交付平臺。那么,中臺就是云計算三層架構中,位于 PaaS 層且靠近 Saas 的 SP 層,而后臺就是靠近Iaas的IP層,前臺自然就是 SaaS 層了。在 PaaS 層,中臺又可以分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和「技術中臺」,分別包含了各種業務組件、應用模型數據和各種技術中間件,所以,中臺不是具體的應用,中臺的很多組件是需要被眾多的應用集成的,可以支持多產品團隊,對多產品團隊連接賦能。在當前吵得火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概念中,工業 PaaS 平臺的核心是數字化模型。數字化模型把工業的技術原理、行業知識、基礎工藝、模型工具予以沉淀,并通過規則化、軟件化、模塊化,封裝為可重復使用的組件。目前,數字化模型主要以兩種方式存在:一種是整體式架構,由一個復雜大型的軟件系統組成,另一種是微服務架構,傳統的軟件架構不斷碎片化成一個個功能單元,并以微服務架構形式呈現在工業 PaaS 平臺上,構成一個微服務池。目前兩種架構并存于平臺之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整體式架構會不斷地向微服務架構遷移。數字化模型的價值,概括起來講,就是狀態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策、精準執行。
03
第三個維度是應用系統。當前,國內熱衷于中臺概念的企業,基本都是直接與 C 端客戶發生聯系緊密的「to C」型,且有一定信息化基礎的企業。這類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比較早,往往已經有了 CRM、ERP、財務等系統,這些系統的特點是要求穩定,往往變化頻率低,變化成本高,變化?險高,變化周期?,建設之初本來就是以規范處理企業底層資源和企業的核?可追溯單據(例如財務單據,訂單單據)為主要?的,無法滿?由?戶驅動的快速變化的前臺系統要求,這就猶如一部前輪和后輪轉速不一樣的汽車,無法保障汽車正??焖偾斑M。企業為了更好的服務前臺規?;瘎撔?,更好的響應服務引領用戶,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用戶需求的持續對接,中間需要一個協調裝置,使得汽車的前后輪能夠同步協調起來,由此就出現了中國特色的中臺概念。中臺,是個不折不扣的不得以而為之的產物。2016年,Gartner 曾經在《Pace-Layered Application Strategy》報告中,將企業構建的系統從 Pace-Layered 的角度劃分為三類: SOR(Systems Of Record,記錄系統),SOD(Systems Of Differentiation,差異化系統)和 SOI(Systems Of Innovation,創新系統),建議企業從技術架構、管理流程、治理架構甚至投資策略方面,按照「步速」的快慢差異,不同的層次采用完全不同的 IT 建設策略。中國企業對中臺的認識,有點類似 Pace-Layered 中的 SOD,提供了比前臺(SOI)更強的穩定性,以及比后臺(SOR)更高的靈活性。
「中臺」熱反映了IT架構和組織模式的新變革
通過三個方面對中臺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哄而上談「中臺」,不同的認知,背后卻是一樣的訴求,那就是「中臺」反映了商業規則在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過程中,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兩大核心變革力量——信息化建設和組織再造,從內涵到形式都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一是 IT 架構由流程定義在向服務定義轉變,信息化建設開啟了一場由場景驅動的決策革命,預示著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從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第一臺計算機開始,在過去的80多年時間里,信息化建設從「系統+系統」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已經走到了云架構的智能化運營時代,這是一個打破「煙囪林立」格局和消滅日益劇增的各種孤島的過程,反映的是對以往業務系統復雜臃腫、迭代緩慢、交付低效等「痼疾」的挑戰,目的是為了讓 IT 可以給業務強有力地賦能,提升對需求側的快速響應能力。這個過程也說明了信息化建設的邏輯由過去「我說了算」的流程定義,逐步轉向「你說了算」的服務定義新階段,而服務定義的背后是基于場景的決策,企業通過對場景的理解,試圖發現不同個體、群體在每個具體場景中做出消費決策的動機是什么,具體的決策機制和過程是什么,從而做到領先別人一步洞察消費者需求,由此來化解商業競爭中的不確定性,出奇制勝。之所以能夠實現服務定義,還是因為云計算架構體系,能夠使大量數據、模型、決策信息平臺化匯聚、在線化調用,系統之間能夠實現互聯互通操作,業務系統的功能復用、快速迭代、敏捷開發、高效交付、按需交付都有了技術前提和基礎條件。但是,歸根結底,所有變化的邏輯起點,還是需求導向,因為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改變。過去,消費者追求的更多是性價比、產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訴求;而今天,年輕的消費者不僅僅關注功能性訴求,而且關注內容、服務、參與度、社交體驗、分享與交流等體驗訴求。
二是組織結構由金字塔型在向平臺化轉變,運營管理體系開啟了一場由效率驅動的協作革命,預示著生態經濟時代已經到來。
《圣經·舊約·創世記》第11章記載,人類曾經想聯合起來興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一座高塔,即巴別塔。為了阻止人類的計劃,上帝讓人類說不同的語言,使人類相互之間不能溝通,計劃因此失敗,人類自此各散東西。在巴別塔的故事當中,一個小小的語言障礙毀掉了人類之間的大規模社會化協作??v觀企業發展史,寶潔公司用了近180年,才使市值達到千億級美元,通用電氣公司在邁向千億市值的道路上花了將近150年,而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純數字化企業,僅僅花了傳統企業三分之一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數字化原生企業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構建了與先進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以及與業務快速迭代、持續創新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及運行體系,其共性的特點,就是倡導內部創客化的自組織文化,打造連接內外部資源的技術平臺,構建支撐一線快速響應市場需求能力的共享服務體制機制,以及形成大規模社會化協作的產業生態聯盟。當下企業熱衷于打造組織中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傳統金字塔型的科層制組織結構,使得企業內部「部門墻」厚重,職能部門各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企業內部無法形成對市場和消費者的快速響應能力,如何做好內部資源和能力的協同共享,已經成為企業現實的訴求,組織中臺恰恰承擔了這一使命。
根據軟件團隊開發的產品是對公司組織架構的反映這一「康威定律」,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當企業的邊界變得模糊、連接與協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企業業務將從研發、生產、銷售的開環,變成持續服務并收集反饋的閉環,由此會要求各種數字化系統穿過技術的防火墻,并與外界建立更緊密的聯系,那么,企業在商業環境、組織管理上的變化,最終也將反映到企業的技術平臺上。所以,給「中臺」叫個啥名字并不重要,關鍵是所有的企業未來都需要基于云架構,打造一整套快速響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智能運營系統,也就是數字化平臺,以及通過應用智能技術,提高自動化水平,減少重復性工作,做好服務體驗,讓員工聚焦到高價值的工作上來。最終,建立業務、數據、IT 一體化的團隊乃大勢所趨。
2018年的 Sapphire 大會上,SAP 首次提出了智慧企業的方案。在智慧企業的業務領域,明確提出了四大領域——線索到現金、尋源到付款、整體勞動力管理、設計到運營。這四大領域,橫跨了前后臺(沒有所謂「中臺」概念)的營銷、銷售、服務、支持、財務、支出、人力、制造、供應鏈等領域,充分體現了集成的必要性和總要價值。
2019年5月,在智慧企業的基礎上,SAP 將「體驗(Experience)」作為新的元素,貫穿在今年的 Sapphire 整個大會中,體現了「領先的企業如何在體驗經濟的時代打造智慧企業,實現商業優勢」核心價值理念,核心思想就是通過應用智能技術,例如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物聯網、機器學習等,不僅打通而且可以持續優化從數據獲取->數據洞察->驅動業務->產生價值的端到端整個價值鏈,提高自動化水平,讓員工聚焦到高價值的工作上來。
SAP 通過「體驗(Experience)」的管理理念,能夠讓企業為內部員工提供更靈活的工作環境,更有效的團隊組合,以及通過產品驅動,讓員工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不可否認,「中臺」概念這兩年來被人為弄得沸沸揚揚和神秘化,似乎不提中臺,就好像落后了一樣。這種現象在國內產生,是諸多因素疊加影響的結果,既有互聯網企業的探索示范效應,例如阿里巴巴在發展電商的過程中,基于企業自身的實際做了大量創新性的探索和原創性的實踐,尤其是其超強的自開發能力發揮了很大的保駕護航作用,也有快速變化的市場和消費者持續迭代的需求升級,倒逼企業尋找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手段,以應對數字化時代種種不確定的變化,形成自己新的競爭力。
客觀上說,有些企業把自己打造中臺的卓越實踐分享出來是無可厚非的,但囿于產業和業態的不同,企業各自信息化能力的強弱,尤其是自開發能力的匹配度,如果在某種程度上罔顧信息化建設的內在規律,一哄而上「趕時髦」非得為自己弄個中臺,不僅有可能東施效顰,讓自己的數字化轉型之路誤入歧途,也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信息化投入的浪費。
總結
放眼未來,從信息化建設的角度看,中臺和后臺都要定位于 PaaS 層,事實上,IT 架構云化以后,中臺就是個偽概念,只要把自身的統一數據平臺做好,自然就會形成為前端賦能的基礎了,也就是「厚平臺,薄應用」和「云網端」一體化。
圣經說,日光之下并無新事,商業的價值永遠在于創造客戶價值,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不能為了中臺而中臺!
-
阿里巴巴
+關注
關注
7文章
1617瀏覽量
47345 -
數字經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58瀏覽量
18314
原文標題:溯本清源,數字經濟時代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中臺」?
文章出處:【微信號:sapdaily,微信公眾號:SAP天天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