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性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為世界經濟與產業變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給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技術創新應用提供了劃時代的歷史機遇,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給技術創新指明了方向,正在對人類社會和日常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作用和深刻的影響。當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后就具備了智能化基礎,結合感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就帶來了“智慧”化的效果,這絕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確確實實地讓我們來到了“未來”。
物聯網亟須規范行業應用頂層設計
物聯網從提出到發展至今,已經從最開始的示范展示與試用階段發展至完全鏈接的實用階段,在防災減災、資源控制與管理、新型能源開發與管理、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智慧醫療與健康養老、生態環保與節能減排、新型農業技術運用與管理、城市智能化管理、現代物流、國防工業等十大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伴隨著5G技術的應用,必將對各行業創造無法估量的價值。我國在上述十大領域已形成智能電網、智能交通、環境監測、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醫院等420多個示范工程項目的物聯網目錄,并已經形成了相應的試點與樣板工程項目,對于全面推進信息化建設,用科技手段有效防止、抑制腐敗,建立國家安全體系,節能減排等發揮了重大作用。
“物聯網”是以“物”為主體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系統,通過感知技術、傳輸技術、計算機技術協同應用,在移動或固定物體上發出固有或賦予該物體的相關信息,實現對物體信息的采集、存儲、控制等功能。物聯網是以固定和移動(流動)物體數據信息為中心,圍繞著對物體固有和賦予其信息的有效獲取(或讀取),來實現對被測物體各種數據信息的管理與控制,使物體逐步實現并具有智能化的功能。從應用角度看,以某種構架和模式在不同行業中對信息采集、傳輸、控制為主體的整個系統稱為物聯網。是否是物聯網應從四個維度來判斷:一是身份,表明被聯網物體的特征,即房屋、車輛、某種動物等;二是其型態,即固體、液體、區域空間等;三是常態下物體的行為,移動、靜態、流動;四是物體所處的環境,即環境中的各種要素對物體的影響也要納入其中,否則數據的準確性和建立的模型會偏離實際應用。以上四個維度缺一不可,否則就是單一的系統集成或控制系統。
物聯網是全面推進信息化的技術基礎,是智慧城市平臺上的“主角”及主要結構模塊和構成要素,與云計算、大數據密不可分,更不能人為分隔。在整個信息化系統中具有不同的主體功能和側重點,物體發布什么樣的信息,往往取決于安裝了什么樣的傳感器。美國國家科學發展基金自2010年起,每年有69億美元的財政預算用于發展高技術產業,其中為聯邦政府所批準的物聯網傳感器基礎研究項目提供大約20%的資金。兩院院士陳俊亮認為:“物聯網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過去人們幻想的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如今正隨著感知技術的發展成為現實。物聯網最大的瓶頸和短板是缺乏感知核心技術。同時,各個行業規范應用的頂層設計是突出問題,沒有相應的規范與標準,導致技術‘碎片化’、應用‘孤島化’,商業模式難以形成,阻礙了物聯網良性化發展,導致其在主要行業領域的推廣應用舉步維艱,極大地影響了信息技術全面推進與深度融合,也制約了行業服務意識、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及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這就需要全面系統地梳理行業中的應用問題,打破行業守舊思想和傳統的管理思維,重新進行頂層設計,給人民群眾帶來充分的獲得感。
打破行業壁壘 推動物聯網應用
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多個城市的發展目標,哪個城市的規劃都有好幾套,且大多數都在實施之中。然而,物聯網作為智慧城市的基礎模塊,卻沒有應用規范與標準,導致技術設計的“碎片化”,應用構架的“孤島化”,例如數據采集的統一、規范、標準化問題與矛盾突出。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數據采集應該是統一部署、統一標準、規范管理,數據只有進入到行業、部門應用時,才有行業禁止保密和特殊規定等具體需求。城市中用于車輛和個人等監控攝像頭的數據,公安、交通、市政、綜合治理、電子圍欄等部門應該都可以兼容并調用查看,而不應像現在一樣各自為政,自建一套體系。數據是開放的,而數據到各部門后的應用才需要保密,這樣做可以避免系統結構設計類型五花八門,數據歸屬你爭我奪,導致難以協同和協調一致,為日后技術和應用的迭代升級帶來麻煩和障礙,并出現為追求智慧化而變成“智慧城市系統結構設計公司化”和“城市被信息化”的現象。
國內高速公路收費站點的設置與應用技術相對滯后,已有的ETC在使用了欄桿后,阻擋了車輛順利通過。這種情況既妨礙了正常安全駕駛,又延長了通過時間,阻礙科學有效收費,更談不上人性化的服務理念與資源節約。事實上,這項技術在上世紀已經成熟,在美國,上世紀90年代東部高速公路收費已經采用無人值守,月底賬單結算時明確標注起始與終止站點、行駛里程與時間。
國內的高鐵發展速度舉世矚目,然而高鐵的購票、身份認證、檢票系統卻跟不上這個速度。有的站臺地面常出現五六種不同顏色的地標號牌作為指示標志,導致乘客進站后找不到車廂號碼,常常聽到工作人員用喇叭高聲呼叫告訴人們車廂位置。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采用一個通用的LED地面顯示屏,同時顯示車廂號、停站與開車時間、列車車次與起始終點站名等信息,相關問題便迎刃而解。
存款難也成為“不是問題”的問題。目前,國內的銀行網點很多,但等候與排隊叫號時間長的問題卻依然存在。解決這個難題需要服務模式創新與業務重組。首先需要解決“金融一卡通”問題,個人只要持有一張卡,即“銀行卡”,便可在境內任意一家銀行使用,或者某個銀行所屬的“金融卡”可在任何一家銀行存取現金或辦理同樣的金融業務,由銀行后臺自行結算和支付相應成本,從而打破各專業銀行人為阻隔和多卡帶來的繁瑣與不便,避免卡片丟失、遺棄等帶來的安全風險,為今后全面實現全社會個人身份“一卡通”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其次需要將位于街道的ATM機“搬進”機關單位、社區和樓棟,體現就近化服務的便利效果。
由此可見,除了技術融合與協同中存在的規范與標準化等基礎創新難點外,還需要改革掌握行業市場資源的相關領域部門閉關自守、自我封閉、不敢擔當由于應用新技術帶來的責任和風險,以及長期僵化的慣性思維與管理理念,打破對技術創新、迭代升級和產業化應用形成的人為設置的阻隔與行業壁壘。因此,改變行業原有的管理模式及考核指標評價體系,剔除長期固有的利益關系和管理流程所形成的阻力因素,重新設計新技術下的業務流程和服務模式,對于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促進行業服務質量提升,營造國內消費持續增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人民群眾具有充分的獲得感”,都具有現實意義和強大的推動力。(作者郭源生,系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
2019年4月,山東省物聯網協會與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吳勝武、中電器材陳雯海總經理見證簽約。
雙方將在傳感器與物聯網交流活動,團體標準,技術轉移轉化,人才培養等領域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建設國家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山東分盟工作。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2文章
51320瀏覽量
755330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1文章
44845瀏覽量
375303
原文標題:【行業前沿】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理事長郭源生:深化物聯網應用要打破行業壁壘!
文章出處:【微信號:sdwlwxh,微信公眾號:山東省物聯網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