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智能制造峰會成員企業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利元亨”)成功“闖關”科創板,成為科創板獲批第23家企業。
6月25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通過了利元亨的審議,同意其發行上市。根據有關規定,企業通過上市委會議審議之后,還需兩個環節,即提交注冊和注冊生效。截止到6月25日,全國已有4家企業在科創板注冊生效。
根據利元亨最新公布的招股說明書,2018年度,該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81億元,凈利潤為1.29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該公司的資產總額為13.18億元。
此次利元亨申請登陸科創板,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000萬股份,占發行后總股本25%,擬募集資金總額7.45億,分別用于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5.67億)和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項目(1.28億),并補充公司流動資金(0.5億)。
成為國內智能成套裝備領軍者
資料顯示,利元亨成立于2014年。目前主要為全球的汽車零部件、鋰電池、精密電子、軌道交通、醫療、消防等領域的客戶提供自動化裝備與服務。主要產品有汽車車身部件的自動化生產線、鋰電池電芯自動化生產線、鋰電池模組及PACK自動生產線、軌道交通控制系統核心部件自動化生產線、感煙探頭自動化生產線等。
憑借著在高端智能成套裝備解決方案領域深耕多年的經驗積累,利元亨成功進入全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先企業的供應鏈,五年時間,利元亨已成長為一家國內領先、為全球500強企業提供工廠智能化成套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2018年下半年以來,受汽車行業以及國外手機品牌產業鏈需求下滑影響,機器人行業增速放緩,智能裝備系統集成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部分資金實力較弱的系統集成商面臨著洗牌的危機。而鎖定高端優質客戶,進行多元化布局,以精進的技術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讓利元亨在這樣的寒冬時期仍能保持穩定增長。
據悉,利元亨2016-2018年收入分別為2.29億、4.03億、6.81億,近2年增速分別為75.83%、69.24%;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13億、0.42億、1.29億,近2年增速分別為229.9%、210.2%,大幅高于公司收入增長速度。
利元亨的主營業務產品包括鋰電池制造設備、汽車零部件制造設備等。利元亨鋰電池制造設備2018年營收占比達88.64%,且近三年來營收占比逐步提升,是利元亨的核心業務。汽車零部件制造設備18年營收占比7.54%,其他業務占比3.81%。
在鋰電池制造領域,利元亨是國內鋰電池制造裝備行業領先企業之一。其中,在消費鋰電池領域,利元亨是新能源科技設備供應商中唯一一家戰略合作供應商;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利元亨與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力神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同時,利元亨是具備動力電池電芯裝配、電池模組組裝及箱體 Pack 整線智能成套裝備研發制造能力的少數廠商之一。
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利元亨面向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提供自動化裝配和檢測設備,主要涉及的汽車零部件有快插接頭、發動機相位器、車門限位器和車門鎖等。2018年,利元亨對愛信精機銷售額增加1236.26 萬元,主要是車門鎖組裝檢測設備;2017年,利元亨新開拓了加拿大客戶 Multimatic,為客戶設計、生產的車門限位器裝配檢測設備,已于2018年實現終驗收。
利元亨方面表示,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在汽車制造領域和電子產品制造領域應用已相當成熟,隨著人工薪酬的增長,在現有的汽車制造領域和電子產品制造領域設備更新換代需求以外,未來在安防產品制造、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的市場需求會保持較高增長。
注重打造硬核技術
在門檻放低的同時,科創板特別強調了關鍵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要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對機器人企業來說,這是比盈利門檻更加難以達到的標準。
雖然過去中國的產業基礎薄弱,各種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機器人市場份額很低,高端集成裝備(成套的自動化生產線)的滿足率就更低;但是近年來,在我國政府大力推動智能制造而且很多政策紛紛出臺的情況下,中國智能制造企業在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術,國產裝備的軟硬件實力在顯著提升,各企業在追求對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研發是利元亨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屢次提到的關鍵詞。事實上,作為科創型企業,利元亨的研發投入巨大,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分別是9.89%、13.15%、11.50%,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截止2018年年底,利元亨研發人員占比高達34.48%。
在高研發投入下,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動力電池制芯工藝全自動裝配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動力電池制芯工藝全自動裝配關鍵技術與成套裝備”經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鑒定,總體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而且,其主營業務收入幾乎全部來自于核心技術相關產品。
在核心技術方面,通過自主研發,利元亨積累了智能制造關鍵共性技術,包括復雜工況多任務支持與協同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多機械系統階級化交互與控制技術、大數據驅動故障診斷、深度學習技術等。
經過持續研發投入和成功項目經驗,利元亨已經實現多個關鍵軟件系統一體化控制,并搭建起公司控制軟件平臺。主要產品中應用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智能控制技術、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技術、機電聯合仿真技術、激光加工技術、力與位移精準控制技術、遠程運維技術、智能檢測技術等。
“搶跑”鋰電池新一輪擴張周期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3C數碼領域的持續穩定發展,加之具有萬億級別規模的儲能市場起步,帶動對鋰電池的需求,全球鋰電池出貨量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18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189.0GWh,同比增長27.0%。全球鋰電池出貨量規模由2013年的57.6GWh增長到2018年的189GWh,復合增長率超過25%。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對鋰電池下游市場需求的分析,綜合來看,未來幾年全球鋰電池產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預計到2021年,全球鋰電池出貨量將達到376GWh,到2023年出貨量將超過500GWh。
從利元亨前五大客戶來看,新能源科技是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部分,近3年來自新能源科技的收入占比分別為50.14%、77.29%、66.19%,2018年前五大客戶分別為新能源科技、力神、寧德時代、中航鋰電、愛信精機,收入占比分別為66.19%、11.24%、9.45%、3.54%、2.11%,前五大合計占比92.52%。
新能源科技(ATL)為消費鋰電頭部企業,由于消費鋰電行業的技術更新,以軟包類電池為主的新能源科技增速較快。
然而,依賴單一客戶也成為業內人士比較擔憂的問題。對于此,利元亨表示,主要原因是下游客戶發展較快及公司戰略上為優質客戶服務,與下游行業集中度較高也有一定關系,符合行業特性,具備合理性。
2018年,利元亨消費鋰電池市占率已經達到21.54%,而動力鋰電池的市占率也從2016年的0.31%提升到0.96%。雖然從市占率來看,目前利元亨仍主要以消費鋰電行業為主,但已經逐步向動力電池行業發展。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迅猛發展帶來了鋰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動力鋰電池已成為全球鋰電池市場增長的最大引擎。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加速海外建廠,國際動力電池企業也不斷加碼在中國的產能部署。
而動力電池企業新一輪的擴產周期必然帶動智能裝備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尤其是在終端對于電池安全性、一致性、穩定性、低成本的更高要求下,對智能裝備企業也提出了更高工藝要求與更快技術迭代速度。
同時,要匹配動力電池的擴張速度,把控企業持續擴大面臨的風險,對于智能裝備企業融資渠道、資金實力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包括利元亨在內的具備技術資質與發展潛力的智能裝備企業也在加速奔向資本市場。
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從全球智能裝備大環境來看,歐美雖然在很多行業遙遙領先,但在自動化裝備系統集成以及自動化工廠的系統交鑰匙工程項目方面,因為涉及行業很廣泛,利元亨有巨大的參與競爭的機會。
目前國內有實力提供整線集成方案的企業并不多,而利元亨方面表示,其優勢就是憑借著規模的研發制造能力、項目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整線解決方案。
這些年,利元亨陸續在海外設立多個聯絡處,比如瑞士、德國、美國以及加拿大。此外,利元亨一直非常重視人才引進,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引進,并且在公司內部成立了研究院。據悉,利元亨研究院和項目交付強關聯的工程中心兩個部門合計共有研發工程師五百多人,其中團隊里有多名博士從海外引進回國。2018年,利元亨還聘請了中國工程院譚建榮院士為利元亨公司的首席技術顧問,德國漢堡科學院張建偉院士為首席外籍科學家。
與此同時,利元亨也非常重視內部管理,尤其是企業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全面運行。目前,利元亨已經成立了IT中心、自主開發PM(項目管理)平臺,并且建立了從研發端的PLM(Windchill)到整個生產制造、財務閉環打通的ERP(SAP)管理系統以及SRM、CRM等供應鏈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這為公司參與全球競爭、快速高質量研發與交付及規模量產定制裝備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利元亨已經將設備出口到德國、英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多個歐美國家,為全球知名跨國企業提供汽車零部件領域及精密電子領域的數字化工廠整體解決方案。
-
智能裝備
+關注
關注
3文章
243瀏覽量
18685 -
科創板
+關注
關注
4文章
900瀏覽量
27648
原文標題:利元亨成功“闖關” 科創板 迎智能裝備“高光時刻”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