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晶量子攜高端GaAs外延片產品VCSEL和HBT亮相第22屆光博會
在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上,位于1號館1b41展位,由中科創星領銜組織的光電領域最硬核科技企業....
基于InAs/GaSbII類超晶格的長波紅外探測器
武漢高芯科技有限公司從2014年開始制備基于InAs/GaSbII 類超晶格的長波紅外探測器。在本文....
賽微電子募資24億加大對MEMS代工線及先進封裝產線的投資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北京賽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賽微電子)近日發表公告指出,為滿足公司業務發展和經....
太赫茲收發器傳輸速度達115吉比特/秒
太赫茲頻段是一種新的頻率資源,有望用于未來的超高速無線通信——如第六代(6G)通信技術。德國和美國科....
首個微芯片內的集成液體冷卻系統研究成功
英國《自然》雜志9日發表一項電子學重磅研究,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報告了首個微芯....
首顆自研芯片智能物聯網SoC產品JA310
JA310是一款AIoT SoC芯片,而天生具備通信血統的瓴盛必然會出5G芯片。移動通信芯片和智慧物....
iPhone很快也能化身紅外夜視儀了,你期待嗎?
蘋果表示,涉及圖像分析的計算機視覺方法經常被用于導航、物體識別、3D重建、相機姿勢估計和增強現實應用....
Chiplet或許將成為未來芯片制造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英特爾也在日前舉辦的架構日活動上介紹了新的先進封裝技術——“混合結合(Hybrid bonding)....
劉宇:振動慣性傳感技術應用的拓荒者
劉宇團隊充分利用振動陀螺微型化原理性優勢,將傳感、處理、通信、能源等集成在一起,形成導航定位微系統,....
疫情之后,本土傳感器企業正在投身產能擴容競賽
所謂非接觸式體溫檢測設備,主要包括額溫槍、耳溫槍以及紅外熱成像測溫系統等,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非接....
《第24期“見微知著”培訓課程:MEMS技術進階》在無錫圓滿落幕!
8月14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王躍林為大家開啟了MEMS產業鏈之旅,....
科學家發明用于微創手術的多模式多路復用的柔性傳感系統
該柔性多路復用傳感系統由壓力傳感器陣列、溫度傳感器陣列、電極陣列組成。每一個功能層都可以單獨實現信號....
Maxim Integrated宣布推出兩款業界領先的溫度傳感器IC
Semicast Research首席分析師Colin Bamden表示:“Maxim Integr....
2020年“創客中國”智能傳感器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在河南成功舉辦
本次大賽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新鄉市人民政府主辦,紅旗區人....
國內首家“高通量測序技術創新應用示范中心”揭牌
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集團黨委書記周永剛、上海浦東生物醫藥產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剛、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楊爽、....
全球首款調頻連續波(FMCW)激光雷達推向汽車市場
Aeva和ZF的合作目標,是將首款車規級FMCW激光雷達推向市場,用于自動駕駛應用。ZF是汽車領域智....
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高芯科技成功搭建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氧化釩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碲鎘汞及Ⅱ類超晶格制冷紅外探測....
SHIC呼吸監測器件的工作原理與性能優勢
SHIC呼吸監測器件集成了類皮膚的柔性混合電路、可延展柔性傳感單元以及信號處理單元 (如圖1a所示)....
AI技術為光子芯片打開了應用窗口,商業化的腳步也越來越近
據悉,這款處理器芯片使用了硅光子學和MEMS技術,以光的速度(硅)執行矩陣向量乘法,由毫瓦激光光源供....
豪威科技攜手GEO聯合宣布了一項聯合解決方案
“我們與豪威科技已經合作了五年有余,這是因為豪威科技擁有領先的像素技術,而且與全球汽車一級供應商合作....
e2v推出搭載對焦功能的工業級掃描鏡片的200萬像素小型模組
這款200萬像素的光學模組外形小巧、技術先進。該傳感器采用2.8um像素,兼具全局曝光和低噪聲特性。....
一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電容式免疫傳感器
該傳感器基于低成本的商業化微電極芯片,結合高效的多克隆抗大腸桿菌抗體,實現了一種可拋型現場細菌檢測傳....
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在本次展會上,深圳力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策科技”)展出了公司最新一代單線激光雷達LTME-0....
將微針貼片這項技術用于檢測變質的食物
MIT的Benedetto Marelli教授和A . John Hart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發明了這....
自動駕駛高精度定位技術企業導遠電子獲得國投招商投資
高精度定位是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為高速、高架、互通式立交、隧道、市區、園區、地庫等各類場....
豪威集團首場針對新興和醫療市場的技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辦
如今,眾多新興技術被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從而催生出5G手機、VR/AR眼鏡、無人機等產品消費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