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開關技術實際上是利用電容與電感的諧振,使開關器件中的電流或電壓按正弦或準正弦規律變化。當電流過零時,使器件關斷,當電壓過零時,使器件開通,實現開關的近似零損耗。同時,有助于提高頻率,提高開關的容量,減小噪聲。
按控制方式,軟開關可以分為:脈沖寬度脈沖頻率調制式(PFM)、脈沖頻率調制式(PWM)、脈沖移相式(PS)三種。
一、PWM變換器
PWM控制方式是指在開關管工作頻率恒定的前提下,通過調節脈沖寬度的方法來實現穩定輸出。這是應用最多的方式,適用于中小功率的開關電源。
1.零電流開關PWM變換器
圖1:Buck型ZCS-PWM變換器
上圖是增加輔助開關控制的Buck型零電流開關變換器。其工作過程與前面過程略有差異:
1)線性階段(S1、S2導通):開始時,在LR作用下,S1零電流導通。隨后,因Uin作用,ILR線性上升,并到達ILR=Io。
2)正向諧振階段(S1、S2導通-關斷):當ILR=Io時,因CR開始產生電壓,VD在零電流下自然關斷。之后,LR與CR開始諧振,經過半個諧振周期,ILR再次諧振到Io,UCR上升到最大值,而ICR 為零,S2關斷,UCR和ILR將被保持,無法繼續諧振。
3)保持階段(S1導通、S2關斷):此狀態保持時間由PWM電路要求而定,保持期間,Uin正常向負載以I0供電。
4)反向諧振階段(S1導通-關斷、S2導通):當需要關斷S1時,可以控制重新打開S2,此時在LR作用下,S2電流為0。諧振再次開始,當ILR反向諧振到0時, S1可在零電流零電壓下完成關斷。
5)恢復階段(S1關斷、S2導通):此后,UCR 在Io作用下,衰減到0。
6)續流階段(S1關斷、S2導通-關斷):UCR衰減到0后,VD自然導通開始續流。由于VD的短路作用,S2可在此后至下一周期到來前以零壓零電流方式完成關斷。
可見,S1在前四個階段(線性、諧振、保持)均導通,恢復及續流時關斷。S2的作用主要是隔斷諧振產生保持階段。S1、S2的有效控制產生了PWM的效果,并利用諧振實現了自身的軟開關。
該電路的開關管及二極管均在零電壓或零電流條件下通斷,主開關電壓應力低,但電流應力大(諧振作用)。續流二極管電壓應力大,而且諧振電感在主通路上,因而負載、輸入等將影響ZCS工作狀態。
2.零電壓開關PWM變換器
圖2:Boost型ZVS-PWM變換器
上面是Boost型零電壓諧振變換器。在每次S1導通前,首先輔助開關管S2導通,使諧振電路起振。S1兩端電壓諧振為0后,開通S1。S1導通后,迅速關斷S2,使諧振停止。此時,電路以常規PWM方式運行。同樣,我們可以利用諧振再次關斷S1,CR使得主開關管可以實現零關斷。S1、S2的配合控制,實現軟開關下的PWM調節。
該電路實現了主開關管的零壓導通,且保持恒頻率運行。在較寬的輸入電壓和負載電流范圍內,可以滿足ZVS條件二極管零電流關斷。期缺點是輔助開關管不在軟件開關條件下運行,但和主開關管相比,它只處理少量的諧振能量。
3.有源鉗位的零電壓開關PWM變換器
下圖為有源鉗位的ZVS開關PWM變換器,這是個隔離型降壓變換器。其中,LR為變壓器的漏電感,LM是變壓器的激磁電感。CR為S1、S2的結電容。這個電路巧妙地利用電路的寄生LR、CR產生諧振而達到ZVS條件。同時,CR有電壓鉗位作用,防止S1在關斷時過壓。
這里的輔助開關S2同樣是通過控制諧振時刻,來配合S1進行軟開關。該電路具體工作過程從略。
圖3:有源鉗位ZVS-PWM正激變換器
(這個開關的課堂講解略)。
二、PFM變換器
PFM是指通過調節脈沖頻率(開關管的工作頻率)來實現穩壓輸出的。它控制電路相對簡單,但由于它工作頻率不穩定,因此一般用于負載及輸入電壓相對穩定的場合。
1.Buck零電流開關變換器
圖4:Buck型ZCS準諧振變換器
該電路就是前面動態過程分析講的典型ZCS降壓型拓補結構。我們可利用諧振電流過零來實現S1通斷,脈寬事實上受諧振電路參數控制,但我們可以控制S1開通時刻(即頻率)來實現PFM。
2.Buck零電壓開關變換器
圖5:Buck型ZVS準諧振變換器
這個電路是一個Buck型電路結構它利用。它直接利用輸出電感作為諧振電感,和CR產生諧振。過程是:
1)線性階段(S導通):S導通時,輸入電壓Uin將對CR充電,并提供輸出恒流I0。開始時,由于續流過程沒有結束,VD將維持一段時間向LR提供電流。
2)諧振階段1(S導通-關斷):隨著CR電壓的上升,VD逐步承受反壓關斷。LR、CR開始諧振,輸入電源既要提供負載恒定電流,又要提供諧振電流。由于電源鉗位作用,VD無法恢復續流。諧振中,可以選擇某一時刻關斷S,關斷時兩端電壓為0。
3)諧振階段2(S關斷):此后,LR、CR、CS共同諧振。當CR電壓諧振到過零時,VD重新導通續流。
4)諧振階段3(S關斷-導通):續流期間,LR、CS繼續諧振。當CS電壓過零時,可以重新開通S。
這個電路是利用S的關斷時刻來達到PFM調節的。
三、PS軟開關變換器
脈沖移相軟開關變換器用于橋式變換器。橋式變換器必須是在對角開關管同時導通時,才輸出功率。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對角開關管的重合角度,來達到調節電壓的目的。在中、大功率電源中,經常使用這種變換器。
1.移相全橋零電壓零電流變換器
下圖是移相式PS-FB-ZVZCS-PWM(移相-全橋-零電壓零電流-脈寬調制)變換器電路拓補結構圖。
C1C、C2C是開關管結電容或并聯電容,LR為變壓器的漏電感,LS為串聯的飽和電感,Cb為阻斷電容。VD1-VD4用做續流二極管。
原理簡述:這是一個全波橋軟開關變換器,我們可以讓S3、S4在移相時滯后,則我們把S1、S2稱為超前橋臂,S3、S4稱為滯后橋臂。S1、S2可以在LR、LS、C1C、C2C、副邊耦合電感等的諧振作用下,實現零電壓開關。在電流過零時,由于阻斷電容、飽和電感作用,使得零電流有一定保持時間,在此期間,S3、S4實現零開關。
如果把LS、Cb去掉,在S3、S4兩端并聯兩個諧振電容,就構成了移相全橋零電壓變換器。
圖6:移相全橋零電壓零電流變換器
2.不對稱移相全橋零電壓零電流變換器
下圖中,超前臂外接了旁路電容和反并二極管,而滯后臂則沒有。所以稱為不對稱移相全橋變換器。這個電路同樣是通過諧振在零壓時開關S1、S3,而在零電流開關S2、S4。
這個電路和對稱全橋的區別是,對稱全橋由于滯后橋臂有續流二極管和電容,因此在電流過零后,將形成反向流通渠道,因此要有比較大的電感來維持電流過零的時間,以完成對滯后橋臂的開關。而不對稱全橋則因為滯后橋臂沒有了通路,因此過零后能保持在零電流,以便完成滯后臂的開關。
同時,由于對稱全橋電路原邊串聯了比較大的電感,因而電源效率會有一定損失。而不對稱電路可以不串較大電感,所以損耗降低,電源效率得以提高。
下面是該電路的工作過程要點分析如下:
圖7:不對稱移相全橋零電壓零電流變換器
1) 先看對角導通,如S1、S4開通時,原邊能量正常向副邊傳輸,C2、Cc充電。
2) 當S1關斷時,C1充電,C2放電,原邊電流方向不變。由于C1上升是漸進的,所以S1屬于零壓關斷。
3) 當C2放電過零,VD2開始反向導通時,可以控制S3導通,因此S3為零壓導通。
4) S3導通上升沿觸發一單穩態脈沖,控制輔管Sc導通。此時,Cc電壓被瞬間接到變壓器副邊。從而在原邊產生一瞬間高壓,此較高電壓將加快原邊電流迅速復位歸零。
5) 當電流回零后,輔管關斷。此時副邊又被鉗制在近似短路的低電壓,原邊電壓也迅速降低。使得C3電壓反向加到S4上,促使S4在零電流下關斷。
6) 此時,在Lk作用下,同時可以零電流開通S2。電流換向成功,進入下半個周期。
7) 副邊在原邊換向的同時,也完成換向,且由于Cc的存在,抑制了整流管的反向尖峰電壓。
四、其它軟開關技術應用及發展概況
其實,為了提高對輸入電壓、負載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開關管電壓、電流應力,減少開關損耗等目的,其它改進型的軟開關類型還有很多,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討論,遠遠不是這些篇幅所能探討的。這里只簡單瀏覽相關典型軟開關電路,感興趣者可查閱相關專業資料。
1、 半橋不對稱PWM變換器
與全橋變換器不同,在合適的控制方案下,半橋電路也可以組成不對稱ZVS變換器,但無法構成ZVZCS電路。它可以實現開關管的零壓切換,且在寬負載和輸入電壓范圍實現恒頻PWM調節。
2、 有源與無源軟開關
一般的軟開關,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傳統的軟開關要附加有源器件(如開關)及控制電路,近幾年逐步開始開發無源軟開關,從而促進了電路的簡化和開關電源的成本降低。
這項技術的關鍵是用簡單的電路結構來實現dv/dt、di/dt的降低,從而有效地完成ZVS、ZCS控制,以消除電路中的有源部分。
3、 DC/DC變換器
DC/DC變換器實際上就是前面講到的各類變換器。只是去掉開關電源的輸入電路及部分輸出整流器件,形成簡單的DC/DC轉換模塊。這類器件目前取得了較大范圍的應用,使得用戶可以簡單地構件自己的電源系統。
這種器件的研發,成為開關電源的一個重要分支。
4、 軟開關逆變器
借用軟開關的概念,在全橋電路上適當改進,可以構成軟開關全橋有源逆變器電路。所以,軟開關技術的應用不僅僅限于開關電源本身,其它類似功率變換電路也可以借用這個技術,而實現功率器件的軟開關,從而降低損耗,提高效率。典型的如變頻器、電機保護器。
5、三電平電路
在大功率高電壓變換電路中,管子的電壓應力必須盡量降低。因此,研發了所謂三電平電路。通過增加“變換電感”和電容器件,達到降低電壓應力的目的。這個方案可以使開關管電壓應力降低到輸入直流電壓的一半。
6、 其它電路及發展方向
變換器電路實際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討論,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完全涉及。
變換器目前的發展大體有如下兩個主要趨勢:
(1) 朝高功率密度、大電流發展。以滿足高功率電源需要。
(2) 朝低壓發展,以滿足低損耗系統的需要。目前在1VDC電源方向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審核編輯:湯梓紅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