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PFC和被動式PFC電源共同與不同之處
簡單地說,主動式PFC就是一個有源的升壓電路。它通過高頻電感線圈、開關電子管、高 壓濾波電容以及控制IC等元件,組成一個可以將輸入電壓提高的電路,通過升高輸入電壓來減少電流在流向下級電路中的電能損耗。
為什么升高輸入電壓會減少電能損耗呢?
我們知道,功率P=UI,在電網的輸入總功率P一定的情況下,只要提高電壓,電流值就會變小,從而降低電路的電能損耗。我們國家的電網系統之所以要采用高壓電線來傳輸電能,也是出于降低能耗的考慮。
與被動式PFC相比,主動式PFC電路省去了一個較大體積的含有硅鋼片的電感,因此重量上也可能會比被動式PFC電路輕。而作為其明顯區別就是一個電感線圈,不過卻不能因此判斷電源是否主動式PFC,因為電源內部的電感線圈較多,沒有電路知識的人并不能加以區分。
由于主動式PFC電源PFC電路自身需要消耗一定電能,如果使用在低功率(300W以下)電源中往往不如被動式PFC電源省電,因此在此類產品中并不常見。另外,因為主動式PFC電路的升壓能力,能容許較低的輸入電壓,所以適應市電通常范圍較寬(達到110V-240V)。
當然,最明顯的識別方式,莫過于通過產品外殼銘牌上的標注來識別,有寫明“主動式PFC”或者“Active PFC”即是主動式PFC。
我們知道電源的PFC電路是為了提高電源的功率因數而設,但是“功率因數”并不就等于“轉換效率”,有人將主動式0.99的功率因數理解為能得到99%的電源轉換效率,很顯然這是不對的。雖然兩個都是描述省電的概念,但對于電腦用戶而言,兩個概念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1.“功率因數”高是為國家省錢
公式:功率因數=輸入電源的實際電量÷電網供給電源的電量
提高用電器的功率因數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可以減小輸電線路上的功率損失;二是可以充分發揮電力設備(如發電機、變壓器等)的潛力。在電網的負載一定的情況下,如果用戶的用電設備的功率因數越大,那么電網的能量利用率和穩定性就越高。
由于功率因數所產生的損耗是由電力部門負擔的,因此使用功率因數比較高的產品,能為國家做出貢獻,能提高電網的利用率。一般而言,主動PFC PC電源的功率因數可以到達0.99,而無源PFC PC電源的功率因數則大多在0.6~0.8之間,其他的家用電器大多在0.5~0.6之間,甚至更低。
通俗的講“穩定”指的是電器對電網的干擾少,例如我們以往在開啟大功率家電產品的一瞬間,電網電壓都會被瞬間拉低(如燈會暗一下),理論上加入PFC電路后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2.“轉換效率”高是為用戶省錢
公式:電源轉換效率(即時)=電源為主機提供的(即時)輸出功率/輸入電源的(即時)功率×100%
電源在工作的時候,輸入電源的電能并不會全部由交流電轉換成電腦可用的低壓直流電,總會有部分電能會在轉換的過程中變成熱能而損耗掉。所謂轉換效率,就是電源的實際輸出功率除以輸入功率的百分比。比如說一款電源的轉換效率為80%,那么通過該電源輸出200W的直流電功率,則在輸入端輸入的交流電功率為 “200W÷80%=250W”,這就說明有50W的功率是被浪費掉了,而浪費部分的費用也是由用戶來承擔的。
為什么要加上即時呢?因為電腦設備的負載并不是一直不變的,系統待機和滿負荷工作的負載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電源轉換效率也是要根據負載情況發生變化的。一個合格的電源,在標出轉換效率的同時,也會寫明該轉換效率所對應的負載情況。
根據計算,通常在負載量在40%-70%的情況下(也就是電源半功率輸出), 電源的轉換效率最高,而滿載或低負載情況下,轉換效率反而會降低。因此,各位在選購電源的時候,最好先預估所配置系統的大概功耗,再按照預估功耗 ×2×0.7這個值來作為要選購電源的功率,譬如你預估你的系統耗電為200W,那么最好購買額定功率為250W--300W的電源產品,以免造成功率浪費。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