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過 GitHub 的人大多知道它上面有個“Fork”的功能,用來將某個倉庫克隆到你的賬戶之下,從而可以對其進行修改、衍生,也可以比較方便的將你的修改推回到原來的倉庫(所謂的上游)。
隨著 GitHub 的流行,我們經常能在各種文章中見到,“fork 某某項目”等說法,是的,“fork”這個一直沒有一個正式的譯名。
其實這個問題不獨出現在 GitHub 中,fork 這個詞更早的出現在 Unix/Linux?中的 C 語言編程之中。在 Unix/Linux 的進程模型中,fork 是指進程創建自身副本的操作,它通常是一個在內核中實現的系統調用。fork 是 Unix 類系統中進程創建的主要方式(歷史上曾經是唯一的方式)。從那個時候起,fork 就一直沒有一個確定的譯名。
不過,我們認為,對于這樣的一個經常使用的專業名詞,有一個明確的譯名比較適合,雖然大家都習慣了直接用 fork 一詞。
fork 一詞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叉子”, 雖然翻譯成“分叉”、“分支”似乎也可以,但是前者較少用做動詞,后者則和 Branch 的譯名重復混淆。
據 Linux 中國翻譯組(LCTT)的譯者 dongfengweixiao 提議,可譯作“復刻”,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可取的譯法,一方面照顧到了音譯,另一方面其釋義也形象直觀。
既然說到這里,順便我們對復刻做一個技術方面的簡介吧。
在 GitHub 上評價一個項目(倉庫)是否流行,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其復刻數。
在 GitHub 上參與一個開源項目的程度有三個階段:
- star(點贊),如果你覺得某個項目不錯,可以為其點贊(star)
- watch(關注),如果你希望進一步關注這個項目的進展,可以關注(watch)它
- fork(復刻),如果你還想進一步為這個項目做一些貢獻,可以復刻(fork)它到你自己的賬戶下,做出了修改之后通過 Pull-Request(PR)方式將你的改動推回給原倉庫(上游),如果被接納就會進入到原倉庫之中
顯然,一個項目的復刻數越高,代表著貢獻者越多。
通過復刻?+ PR 的方式對開源項目進行貢獻的流程類似下圖:
我們知道 GitHub 是運行在 Git 之上的,GitHub 中的復刻其本質上是 Git 中的克隆。關于 GitHub 中的復刻的進一步介紹,可以參考“在 Github 和 Git 上 fork 之簡單指南”一文。
順便說一句,我們的 LCTT 翻譯組就是通過復刻?+ PR 的方式運作的,這也是 GitHub 上絕大多數開源項目的運作方式。
在 Unix 下的 C 語言編程中,通過 fork() 系統調用來對進程本身進行復制,然后被復制出來的子進程就可以執行不同于父進程的操作,或通過 exec() 運行其它進程。典型的 C 代碼如下:
fpid = fork(); if (fpid < 0) printf("error in fork!"); else if (fpid == 0) { printf("i am the child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 else { printf("i am the parent process, my process id is %d/n",getpid()); }
所有的服務器守護進程,包括你所見到的 Web 服務、MySQL 數據庫服務等,都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產生子進程來提供服務的。甚至,整個 Linux/Unix 中的進程,除了 init 進程本身之外,都是由 init 進程復刻出來的。關于服務器編程方面的復刻的使用,可以進一步參閱“搭個 Web 服務器(三)”一文。
其實,不只是 C 語言里面有復刻的功能,在 shell 里面也有,想必大家可能都聽說過 “fork 炸彈”,這就是利用函數的迭代執行,無限復刻出許多子進程,從而耗盡系統資源,導致系統崩潰的一個惡意(玩笑)用法。
復刻炸彈有很多種形式,不過最簡潔的可能就是如上圖的這個了,關于這個炸彈的具體解釋,可以參閱“經典的 Fork 炸彈解析”,在此就不贅述了。
如果你對 fork 的翻譯有不同的意見,歡迎留言評論。
評論
查看更多